新聞中心首頁
美國官員經常會重複一句話,“美國是世界的‘領導者’”。世界的“領導者”,應當是在團結國際社會推動人類和平與繁榮方麵展現強大領導力、影響力的國家。然而,對照美國近年來“退群毀約”“脫鉤斷鏈”“小院高牆”以及煽動陣營對抗的現實來看,距離其自封的世界“領導者”的定位相去甚遠。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投射效應”,美國越強調全球領導力,實際上越反映其全球領導力、影響力的缺失,隻能通過口頭上反複強調來證明自己擁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強勢崛起,冷戰後更是成為唯一超級大國,自視為理所當然的世界“領導者”。但美國把“領導”混同於“霸權”,在世界各地恃強淩弱、強取豪奪,其“霸權霸道霸淩”行徑讓世界各國深惡痛絕。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美國仍抱守不合時宜的霸權邏輯,沉浸在不切實際的“領導”世界、滿足自我的美好幻境中。殊不知,國際社會已越發看清,美國自詡的“領導地位”實屬德不配位,其全球領導力已出現巨大赤字。
美國領導力的缺失,缺在危機麵前沒有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麵對全球性危機挑戰,美國不僅推卸責任、逃避義務,還為一己私利阻礙形成全球應對合力,既沒有體現出“領導者”應有的作用和貢獻,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和認可。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後,美國置國際社會和平呼聲於不顧,毫不掩飾地“拉偏架”,多次阻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要求停火的決議草案,引發眾多國家強烈不滿。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美國對氣候多邊議程先退又進,拖欠對發展中國家承諾的氣候援助資金,還試圖借氣變議題控製綠色產業供應鏈,通過氣候治理來維係美國的“領導地位”。“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美國對外塑造世界“領袖”形象的話術包裝,但美國空談大於行動,其“領導地位”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早已備受質疑。
美國領導力的缺失,缺在其重“利”輕“義”的本色,意圖將世界拖入存量博弈,而非創造增量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繁榮。當前,世界經濟複蘇脆弱乏力、諸多難題需要各國通力合作解決,但美國卻頑固堅持“精致的利己主義”,利用霸權將本國利益淩駕於全球利益之上,將國內矛盾和風險轉嫁給整個世界,這樣的“領導”不僅失“德”,長遠看損人也難利己。美聯儲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不僅導致美國國內通脹高企,其引發的全球性通脹嚴重傷害了發展中國家和底層民眾;為抑製國內通脹,美聯儲又持續加息,令不少國家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償債成本上升、輸入性通脹加劇;為謀取經濟利益,美國不斷挑起經貿摩擦,肆意破壞和踐踏國際貿易規則和多邊經貿秩序;為促使製造業回流本土,美國動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他國肆意揮舞製裁大棒,引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連鎖負麵效應,破壞國際市場秩序……美國長期奉行“美國優先”,其背棄國際道義的行為不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損失,也讓自身利益受損、信譽掃地。
美國領導力的缺失,缺在其既無能力也無意願推動和引領全球治理體係和國際秩序的變革。時至今日,美國的官員和學者仍大言不慚鼓吹,如果沒有美國的“領導”,世界將陷入“混亂”。但現實是,越來越多國家勇敢地對美國的“領導”說不,呼籲建立一個以實現世界整體發展為理想目標的全球治理體係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刊登的文章《搖搖欲墜的美國正失去對世界秩序的掌控》指出,美國領導人說“美國的領導作用使世界團結在一起”,但世界並沒有被白宮的言論所左右,而是被鼓勵走自己的路。究其根本,在於美國仍然抱持不合時宜的強權思維、單邊思維和冷戰思維,與追求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多邊主義是人類必然選擇,擴大合作、共同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廣泛訴求。但美國仍不願放下霸權執念,肆意操弄意識形態工具,挑動陣營對抗,構築“小院高牆”,以霸權壓製平等、用霸道破壞公平、搞霸淩遏製發展,將自身置於曆史正確和人類進步的對立麵。美國政客炮製的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實則是美國的“家法幫規”,所謂的“規則”就是美國說一不二的霸道規則,所謂的“秩序”就是“美國優先”的霸權秩序。
阿聯酋《國民報》網站刊文指出,美國在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後的所作所為充分表明,“規則”是給他人製定的,美國及其盟友完全不受約束。意大利國際問題專家賈恩卡洛·埃利亞·瓦洛裏則一針見血指出:“‘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實際上就是另一種版本的強權政治。”卡塔爾半島電視台資深政治分析家馬爾萬·比沙拉撰文指出,美國試圖通過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挽救其領導力,但沒能成功。
逃避責任、背棄道義,既是美國無力“領導”世界的事實呈現,也是其霸權邏輯的現實投射。世界不會聽任一個國家發號施令,也不會把人類命運交由一國決定。正如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所說,這個世界不需要任何霸權,美國應該放棄“領導”世界的念想。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美國官員經常會重複一句話,“美國是世界的‘領導者’”。世界的“領導者”,應當是在團結國際社會推動人類和平與繁榮方麵展現強大領導力、影響力的國家。然而,對照美國近年來“退群毀約”“脫鉤斷鏈”“小院高牆”以及煽動陣營對抗的現實來看,距離其自封的世界“領導者”的定位相去甚遠。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投射效應”,美國越強調全球領導力,實際上越反映其全球領導力、影響力的缺失,隻能通過口頭上反複強調來證明自己擁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強勢崛起,冷戰後更是成為唯一超級大國,自視為理所當然的世界“領導者”。但美國把“領導”混同於“霸權”,在世界各地恃強淩弱、強取豪奪,其“霸權霸道霸淩”行徑讓世界各國深惡痛絕。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美國仍抱守不合時宜的霸權邏輯,沉浸在不切實際的“領導”世界、滿足自我的美好幻境中。殊不知,國際社會已越發看清,美國自詡的“領導地位”實屬德不配位,其全球領導力已出現巨大赤字。
美國領導力的缺失,缺在危機麵前沒有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麵對全球性危機挑戰,美國不僅推卸責任、逃避義務,還為一己私利阻礙形成全球應對合力,既沒有體現出“領導者”應有的作用和貢獻,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和認可。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後,美國置國際社會和平呼聲於不顧,毫不掩飾地“拉偏架”,多次阻撓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要求停火的決議草案,引發眾多國家強烈不滿。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美國對氣候多邊議程先退又進,拖欠對發展中國家承諾的氣候援助資金,還試圖借氣變議題控製綠色產業供應鏈,通過氣候治理來維係美國的“領導地位”。“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美國對外塑造世界“領袖”形象的話術包裝,但美國空談大於行動,其“領導地位”的正當性和合理性早已備受質疑。
美國領導力的缺失,缺在其重“利”輕“義”的本色,意圖將世界拖入存量博弈,而非創造增量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繁榮。當前,世界經濟複蘇脆弱乏力、諸多難題需要各國通力合作解決,但美國卻頑固堅持“精致的利己主義”,利用霸權將本國利益淩駕於全球利益之上,將國內矛盾和風險轉嫁給整個世界,這樣的“領導”不僅失“德”,長遠看損人也難利己。美聯儲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不僅導致美國國內通脹高企,其引發的全球性通脹嚴重傷害了發展中國家和底層民眾;為抑製國內通脹,美聯儲又持續加息,令不少國家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償債成本上升、輸入性通脹加劇;為謀取經濟利益,美國不斷挑起經貿摩擦,肆意破壞和踐踏國際貿易規則和多邊經貿秩序;為促使製造業回流本土,美國動用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他國肆意揮舞製裁大棒,引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連鎖負麵效應,破壞國際市場秩序……美國長期奉行“美國優先”,其背棄國際道義的行為不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損失,也讓自身利益受損、信譽掃地。
美國領導力的缺失,缺在其既無能力也無意願推動和引領全球治理體係和國際秩序的變革。時至今日,美國的官員和學者仍大言不慚鼓吹,如果沒有美國的“領導”,世界將陷入“混亂”。但現實是,越來越多國家勇敢地對美國的“領導”說不,呼籲建立一個以實現世界整體發展為理想目標的全球治理體係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刊登的文章《搖搖欲墜的美國正失去對世界秩序的掌控》指出,美國領導人說“美國的領導作用使世界團結在一起”,但世界並沒有被白宮的言論所左右,而是被鼓勵走自己的路。究其根本,在於美國仍然抱持不合時宜的強權思維、單邊思維和冷戰思維,與追求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多邊主義是人類必然選擇,擴大合作、共同發展是世界各國的廣泛訴求。但美國仍不願放下霸權執念,肆意操弄意識形態工具,挑動陣營對抗,構築“小院高牆”,以霸權壓製平等、用霸道破壞公平、搞霸淩遏製發展,將自身置於曆史正確和人類進步的對立麵。美國政客炮製的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實則是美國的“家法幫規”,所謂的“規則”就是美國說一不二的霸道規則,所謂的“秩序”就是“美國優先”的霸權秩序。
阿聯酋《國民報》網站刊文指出,美國在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後的所作所為充分表明,“規則”是給他人製定的,美國及其盟友完全不受約束。意大利國際問題專家賈恩卡洛·埃利亞·瓦洛裏則一針見血指出:“‘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實際上就是另一種版本的強權政治。”卡塔爾半島電視台資深政治分析家馬爾萬·比沙拉撰文指出,美國試圖通過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挽救其領導力,但沒能成功。
逃避責任、背棄道義,既是美國無力“領導”世界的事實呈現,也是其霸權邏輯的現實投射。世界不會聽任一個國家發號施令,也不會把人類命運交由一國決定。正如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所說,這個世界不需要任何霸權,美國應該放棄“領導”世界的念想。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