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焦作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九〇後”市級非遺傳承人毋蘇浩——
《光明日報》上分享“守藝”故事
更新時間:2024-4-7 9:51:15    來源:焦作日報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如何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近期的《光明日報》特邀老中青三代非遺傳承人講述他們的“守藝”故事,在曆史源流中守望文化鄉愁,在時代氣韻裏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綻放的新光芒和中華文明激揚的新活力。這其中就有來自我市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燈舞(蘇家作龍鳳燈舞)市級非遺傳承人、“90後”毋蘇浩。

  “每年春節期間,我的家鄉都要把龍、鳳等象征吉祥的動物形象製成花燈,舉行舞燈活動。其中,龍鳳燈舞最出名。”毋蘇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蘇家作龍鳳燈舞的曆史。

  毋蘇浩介紹,龍鳳燈舞凝聚著蘇家作村的集體記憶,他聽曾祖母講,村裏任何一個節日和集會,都少不了耍龍鳳燈。他爺爺毋啟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蘇家作龍鳳燈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龍鳳燈年年換行頭,籌款不攤派,捐多捐少全憑村民自願。毋啟富寧願自己家生活節儉點,也要多省些錢捐出來給龍鳳燈換行頭,讓這門技藝傳下去。

  毋啟富為發展傳承龍鳳燈舞費心出力,帶著村裏的老少爺兒們擠時間找場地排練,風雨無阻,並想方設法召集村裏的青壯年參加舞燈活動,手把手示範,不厭其煩地向年輕人傳授技藝,確保舞燈隊伍有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如今,毋蘇浩的爺爺快80歲了,沒辦法再像之前那樣,走在隊伍最前麵,帶領大家舞龍耍燈了。不過,毋蘇浩已經接上了班,現在是紅龍隊的龍頭。今年春節期間,他和隊友們身著鮮豔的服裝,化身氣勢磅礴的彩龍,昂首擺尾,蜿蜒升騰,獲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爺爺很高興,因為我扛起龍頭,帶領村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舞燈行列,使得傳承的力量綿延向前、生生不息。”毋蘇浩最後說。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王靜鋒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郭 劍

編 輯:李潤生

校 對:張曉青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九〇後”市級非遺傳承人毋蘇浩——
    《光明日報》上分享“守藝”故事
    2024-4-7 9:51:15    來源:焦作日報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如何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近期的《光明日報》特邀老中青三代非遺傳承人講述他們的“守藝”故事,在曆史源流中守望文化鄉愁,在時代氣韻裏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綻放的新光芒和中華文明激揚的新活力。這其中就有來自我市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燈舞(蘇家作龍鳳燈舞)市級非遺傳承人、“90後”毋蘇浩。

      “每年春節期間,我的家鄉都要把龍、鳳等象征吉祥的動物形象製成花燈,舉行舞燈活動。其中,龍鳳燈舞最出名。”毋蘇浩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蘇家作龍鳳燈舞的曆史。

      毋蘇浩介紹,龍鳳燈舞凝聚著蘇家作村的集體記憶,他聽曾祖母講,村裏任何一個節日和集會,都少不了耍龍鳳燈。他爺爺毋啟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蘇家作龍鳳燈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龍鳳燈年年換行頭,籌款不攤派,捐多捐少全憑村民自願。毋啟富寧願自己家生活節儉點,也要多省些錢捐出來給龍鳳燈換行頭,讓這門技藝傳下去。

      毋啟富為發展傳承龍鳳燈舞費心出力,帶著村裏的老少爺兒們擠時間找場地排練,風雨無阻,並想方設法召集村裏的青壯年參加舞燈活動,手把手示範,不厭其煩地向年輕人傳授技藝,確保舞燈隊伍有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如今,毋蘇浩的爺爺快80歲了,沒辦法再像之前那樣,走在隊伍最前麵,帶領大家舞龍耍燈了。不過,毋蘇浩已經接上了班,現在是紅龍隊的龍頭。今年春節期間,他和隊友們身著鮮豔的服裝,化身氣勢磅礴的彩龍,昂首擺尾,蜿蜒升騰,獲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爺爺很高興,因為我扛起龍頭,帶領村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舞燈行列,使得傳承的力量綿延向前、生生不息。”毋蘇浩最後說。

    (記者趙改玲)

     

    總值班:王靜鋒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郭 劍

    編 輯:李潤生

    校 對:張曉青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