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焦作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焦作模式”是如何打造的
——我市資源枯竭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的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實踐
更新時間:2023-11-22 10:17:31    來源:焦作日報

  資源枯竭城市采煤沉陷區如何綜合治理?產業轉型“蝶變”後的焦作,妥妥地打造了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焦作模式”。

  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發展,是世界性難題。在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加快推動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不僅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是加快動能轉變、培育發展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為搶抓上級政策機遇,爭創全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我市按照“打造焦作模式、形成河南經驗,全國示範推廣”的目標,統籌推進我市采煤沉陷區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投入各類資金近70億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煤礦棚戶區改造任務,在采煤沉陷區建成了萬畝生態植物公園,推動采煤沉陷區由陳舊礦區到生態新城、一煤獨大到綠色多元產業的脫胎換骨式轉變;重點采煤沉陷區內居民避險安置問題全部解決,先後搬遷居民近1萬戶、3.7萬人;積極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務水平,完成道路修複52公裏、管網修複30公裏,滿足了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利用山前坡地和沉穩沉陷區,在中站區、馬村區規劃建設焦作經濟技術開發區,麵積25.23平方公裏,入駐企業221家,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優秀開發區。

  經過上百年規模化開采,我市遺留下60多平方公裏的沉陷區,其中重點采煤沉陷區37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馬村區、中站區、修武縣。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因采煤沉陷受損耕地3.5萬畝,受損建築物275萬平方米,受損道路318公裏、管網153公裏,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40億元。焦煤集團王封礦、李封礦、韓王礦、馮營礦等12處國有煤礦,由於資源枯竭和政策原因陸續退出,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治理任務均由地方政府承擔。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意見》,將采煤沉陷區作為資源型地區的特殊類型專門予以支持,支持方式為綜合治理項目資金補助和轉移支付資金扶持。這一意見明確我市中站區、馬村區、修武縣為全國采煤沉陷區重點區域。其中,中站區、馬村區先後於2018年、2020年成功申報全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

  2023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工程的通知》,明確繼續獲得支持資格的采煤沉陷區試點43個,我市中站區、馬村區綜合治理中期評估報告通過國家審核,繼續納入全國支持範圍。

  據悉,我市中站區、馬村區納入全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以來,共有11個項目成功爭取上級專項補助資金2.45億元,獲得轉移支付資金扶持近2.2億元,為解決采煤沉陷區的民生改善、生態治理、產業發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於各個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水平、資源稟賦不盡相同,在推動轉型發展時應遵循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力求精準施策;要強化市場作用,充分發揮政策性、開發性等融資渠道的作用,探索通過金融合作助推轉型發展的新模式。按照“生態+產業+城市”的總體思路建設,遵循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我市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通過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實現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形成“產城景一體融合”的采煤沉陷區治理典型經驗做法,打造焦作模式、形成河南經驗,全國示範推廣。

  中站區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聚焦打造全國新能源產業電池材料基地定位,按照“產業+生態”的思路,以爭創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抓手,形成“產城一體”轉型特色做法。重點謀劃兩類項目,即開發區道路、管網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開發區承載能力;謀劃重大科技創新載體項目,布局一批接續替代產業,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構建多元化產業體係。通過項目建設,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培育壯大新動能,增強產業競爭力。

  馬村區立足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聚焦打造全國生態產業新城定位,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遊則遊、宜工則工”的思路,以雲台天河係統工程、原料藥生產基地和智慧島為抓手,形成“產景融合”轉型特色做法。重點謀劃兩類項目,即實施一批生態治理修複項目,實現陳舊礦區到生態新城的轉變;實施一批接續平台產業項目,積極爭取麗珠、健康元等生物醫藥龍頭企業配套產業在馬村落地,大幅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比重。

  修武縣充分發揮全域旅遊資源優勢,聚焦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按照“城市+生態+旅遊”的思路,以城區到景區、景區到景區和旅遊服務配套等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為抓手,形成“景城一體”轉型特色做法。重點謀劃三類項目,即重點做好避險搬遷安置項目謀劃工作,把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好生態治理修複和人居環境改善提升等項目謀劃工作,用旅遊的概念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加快景、城功能完善,提升服務設施;做好旅遊交通換乘樞紐、道路等項目謀劃工作,利用沉陷區自然形態,促進一批觀光農業、文化創意等宜居宜遊的特色生態景區建設,實現產業、生態雙提升,增強城市吸引力、凝聚力。

  轉型,更像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轉身。國人常講“閃轉騰挪”,既然是轉身,必然會有一個基點,如若再找到支點和切入點,“閃轉騰挪”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建設而言,此語尤甚。然而,轉型示範,絕非易事,需要思路上有大突破,結構上有大調整,創新也要再發力……

  方案編製,是前提。方案要體現係統思維,重點明確發展定位、治理目標、具體抓手和落實措施等內容,重點突出沉陷區治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上報前組織人員進行充分論證,重點對方案的係統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進行完善。

  項目謀劃,是基礎。項目謀劃要聚焦治理目標和成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將避險搬遷項目作為首要任務,合理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因地製宜培育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建立製度,是保障。市發改委將綜合治理項目作為重點項目進行督導,在做好統籌協調工作的前提下,指導縣(市、區)政府建立項目推進機製,重點做好項目資金配套、項目建設等工作,確保項目建設質效。

  溝通對接,是關鍵。強化與省發改委的溝通對接,就轉上級綜合平衡的普惠思路,力爭得到省發改委認可;及時向部委彙報我市典型經驗做法和成效,通過溝通對接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爭取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和提前量。

  產業轉型靠拚,要有拚的精神、拚的措施、拚的幹勁。在焦作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務必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拿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勇氣,打起十分精神,鉚足渾身幹勁,緊抓發展的命門,牽緊項目建設“牛鼻子”,奮力拚搏,贏得發展的新天地,在工業產業轉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建設的征途上奮力前行!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焦作,已顯示出強大的發展自信。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征途上,以咬定青山不放鬆之誌,躬身入局,一起向未來,更加勤勉努力,焦作的轉型升級之路定會春華秋實,收獲更豐。

記者 孫國利 韓靜淼

總值班:胡培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王建新

編 輯:劉 佳

校 對:王以振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焦作模式”是如何打造的
    ——我市資源枯竭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的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實踐
    2023-11-22 10:17:31    來源:焦作日報

      資源枯竭城市采煤沉陷區如何綜合治理?產業轉型“蝶變”後的焦作,妥妥地打造了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焦作模式”。

      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發展,是世界性難題。在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加快推動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不僅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更是加快動能轉變、培育發展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為搶抓上級政策機遇,爭創全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我市按照“打造焦作模式、形成河南經驗,全國示範推廣”的目標,統籌推進我市采煤沉陷區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計投入各類資金近70億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煤礦棚戶區改造任務,在采煤沉陷區建成了萬畝生態植物公園,推動采煤沉陷區由陳舊礦區到生態新城、一煤獨大到綠色多元產業的脫胎換骨式轉變;重點采煤沉陷區內居民避險安置問題全部解決,先後搬遷居民近1萬戶、3.7萬人;積極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務水平,完成道路修複52公裏、管網修複30公裏,滿足了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利用山前坡地和沉穩沉陷區,在中站區、馬村區規劃建設焦作經濟技術開發區,麵積25.23平方公裏,入駐企業221家,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優秀開發區。

      經過上百年規模化開采,我市遺留下60多平方公裏的沉陷區,其中重點采煤沉陷區37平方公裏,主要分布在馬村區、中站區、修武縣。據不完全統計,我市因采煤沉陷受損耕地3.5萬畝,受損建築物275萬平方米,受損道路318公裏、管網153公裏,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140億元。焦煤集團王封礦、李封礦、韓王礦、馮營礦等12處國有煤礦,由於資源枯竭和政策原因陸續退出,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治理任務均由地方政府承擔。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的意見》,將采煤沉陷區作為資源型地區的特殊類型專門予以支持,支持方式為綜合治理項目資金補助和轉移支付資金扶持。這一意見明確我市中站區、馬村區、修武縣為全國采煤沉陷區重點區域。其中,中站區、馬村區先後於2018年、2020年成功申報全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

      2023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和獨立工礦區改造提升工程的通知》,明確繼續獲得支持資格的采煤沉陷區試點43個,我市中站區、馬村區綜合治理中期評估報告通過國家審核,繼續納入全國支持範圍。

      據悉,我市中站區、馬村區納入全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以來,共有11個項目成功爭取上級專項補助資金2.45億元,獲得轉移支付資金扶持近2.2億元,為解決采煤沉陷區的民生改善、生態治理、產業發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於各個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水平、資源稟賦不盡相同,在推動轉型發展時應遵循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力求精準施策;要強化市場作用,充分發揮政策性、開發性等融資渠道的作用,探索通過金融合作助推轉型發展的新模式。按照“生態+產業+城市”的總體思路建設,遵循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我市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通過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實現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形成“產城景一體融合”的采煤沉陷區治理典型經驗做法,打造焦作模式、形成河南經驗,全國示範推廣。

      中站區立足現有產業基礎,聚焦打造全國新能源產業電池材料基地定位,按照“產業+生態”的思路,以爭創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抓手,形成“產城一體”轉型特色做法。重點謀劃兩類項目,即開發區道路、管網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開發區承載能力;謀劃重大科技創新載體項目,布局一批接續替代產業,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構建多元化產業體係。通過項目建設,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培育壯大新動能,增強產業競爭力。

      馬村區立足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聚焦打造全國生態產業新城定位,按照“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遊則遊、宜工則工”的思路,以雲台天河係統工程、原料藥生產基地和智慧島為抓手,形成“產景融合”轉型特色做法。重點謀劃兩類項目,即實施一批生態治理修複項目,實現陳舊礦區到生態新城的轉變;實施一批接續平台產業項目,積極爭取麗珠、健康元等生物醫藥龍頭企業配套產業在馬村落地,大幅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比重。

      修武縣充分發揮全域旅遊資源優勢,聚焦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按照“城市+生態+旅遊”的思路,以城區到景區、景區到景區和旅遊服務配套等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為抓手,形成“景城一體”轉型特色做法。重點謀劃三類項目,即重點做好避險搬遷安置項目謀劃工作,把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好生態治理修複和人居環境改善提升等項目謀劃工作,用旅遊的概念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加快景、城功能完善,提升服務設施;做好旅遊交通換乘樞紐、道路等項目謀劃工作,利用沉陷區自然形態,促進一批觀光農業、文化創意等宜居宜遊的特色生態景區建設,實現產業、生態雙提升,增強城市吸引力、凝聚力。

      轉型,更像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轉身。國人常講“閃轉騰挪”,既然是轉身,必然會有一個基點,如若再找到支點和切入點,“閃轉騰挪”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建設而言,此語尤甚。然而,轉型示範,絕非易事,需要思路上有大突破,結構上有大調整,創新也要再發力……

      方案編製,是前提。方案要體現係統思維,重點明確發展定位、治理目標、具體抓手和落實措施等內容,重點突出沉陷區治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上報前組織人員進行充分論證,重點對方案的係統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進行完善。

      項目謀劃,是基礎。項目謀劃要聚焦治理目標和成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將避險搬遷項目作為首要任務,合理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因地製宜培育發展接續替代產業。

      建立製度,是保障。市發改委將綜合治理項目作為重點項目進行督導,在做好統籌協調工作的前提下,指導縣(市、區)政府建立項目推進機製,重點做好項目資金配套、項目建設等工作,確保項目建設質效。

      溝通對接,是關鍵。強化與省發改委的溝通對接,就轉上級綜合平衡的普惠思路,力爭得到省發改委認可;及時向部委彙報我市典型經驗做法和成效,通過溝通對接及時掌握第一手信息,爭取各項工作的主動權和提前量。

      產業轉型靠拚,要有拚的精神、拚的措施、拚的幹勁。在焦作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務必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拿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勇氣,打起十分精神,鉚足渾身幹勁,緊抓發展的命門,牽緊項目建設“牛鼻子”,奮力拚搏,贏得發展的新天地,在工業產業轉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建設的征途上奮力前行!

      功崇惟誌,業廣惟勤。焦作,已顯示出強大的發展自信。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征途上,以咬定青山不放鬆之誌,躬身入局,一起向未來,更加勤勉努力,焦作的轉型升級之路定會春華秋實,收獲更豐。

    記者 孫國利 韓靜淼

    總值班:胡培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王建新

    編 輯:劉 佳

    校 對:王以振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