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候選人公示公告
根據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文聯、焦作日報社、焦作廣播電視台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選樹活動的通知》要求,活動組委會辦公室通過對各單位報送的86名推薦人選層層篩選、嚴格把關,擬確定王先鵬等30名(含兩個群體)為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候選人。
為確保選樹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現將候選人名單予以公示,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公示期為7天,自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凡對公示候選人有異議,請實名來訪、來電、來函反映。
監督電話:(0391)3568198
來函來訪地址:焦作市人民路市政大廈809房間
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選樹活動組委會辦公室
2023年10月9日
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候選人事跡簡介
(3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先鵬 1955年出生。2015年,擔任焦作廣播電視台大型文化係列講座《話說焦作50講》電視主講。2018年被河南理工大學太行發展研究院聘為特約研究員,出版有《話說焦作》等作品。其中《話說焦作》一書,集史料性、文學性、可讀性於一體,被市委黨校列入幹部讀物或教材。
王利江 1963年出生。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特聘攝影導師。曾任市廣電局副局長、市文聯二級調研員等職務。組織編寫出版《焦作文化大典》係列叢書,受到市委充分肯定。堅持不懈用影像記錄焦作,先後在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攝影報》等媒體發表作品上千件,多部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
王明喜 1963年出生。曾任中共焦作市委黨史和地方史誌研究室三級調研員。現為省優秀社科普及指導員,市社會科學專家庫成員、市廉潔從家出發專家組成員、市黃河文化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自1991年9月起從事地方史誌工作,先後參與主編了《焦作年鑒》《焦作旅遊指南》《美麗焦作》等,參與編輯了《陳式太極拳誌》,指導審查、參與評審了《文化焦作》等書籍。
王保成 1969年出生。曾任修武縣檔案館館長、修武縣檔案史誌局副局長,現任修武縣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從事地方曆史文化編纂和研究工作33年。主持第二屆《修武縣誌》的編纂業務,主編了11輯《修武文史資料》。校注整理道光版《修武縣誌》,開了焦作市舊誌整理之先河。長期負責修武縣文學刊物《雲台文苑》和公眾號“百家岩”的編輯運行,為修武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貢獻。
王 勇 1970年出生。圍繞韓愈文化,創編了大型曲劇《義釋奴婢》、實景劇《韓愈鎮州宣撫平叛》等文藝作品12部(個)。圍繞省級非遺項目《河陽花鼓戲》保護傳承,做好劇目恢複、移植和新劇創作。積極開展舞台藝術送基層和文藝演出進鄉村、進校園、進景區等活動,每年演出近200場。先後榮獲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三等獎、河南省文化誌願服務先進典型、焦作市戲迷大賽個人組織獎、焦作市春節文化活動個人組織獎等榮譽。
王夢省 1947年出生。曾任溫縣人大常委會農財委主任,2007年退休後回到家鄉招賢鄉安樂寨村。當好兄弟書屋管理員、講解員,前來書屋借閱圖書者達7萬人次,接待社會各界人士走進兄弟書屋接受黨史、廉政、家風家教教育11萬人次。講好司馬故事,參與編著了《司馬懿傳說》,主持編纂了《司馬故裏——安樂寨》。曆經10年時間主持編纂的《安樂寨村誌》,入選第六批中國名村誌叢書名單,為河南省第二家。2020年12月獲省“鄉村光榮榜好鄉賢”稱號。2022年12月,獲省“最美五老”稱號。
毋 立 1973年出生。現任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在國內、省內各類展覽中,個人書法作品入展、獲獎40餘次,出版有《鴻爪雪泥——毋立楷書作品集》。多次策劃組織與省內外城市的書法聯展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2008年榮獲市第五屆文藝優秀成果獎。2017—2020年連續4年被省書協授予文藝誌願先進個人榮譽。2022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送萬福進萬家下基層公益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盧小剛 1978年出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第十五屆市政協委員、市文聯焦作書畫院專業畫家、河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焦作師專客座教授、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組織係列寫生活動、美術書法作品展、書畫名家個人書畫展百餘場千餘人次。先後被省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市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等榮譽。
李文獻 1953年出生。用51年時間打造焦作絞胎瓷文化,致力於振興、傳承、保護當陽峪絞胎瓷燒製技藝,帶動焦作絞胎瓷文化產業的發展。著力研究開發仿古絞胎瓷、絞釉瓷、剔花瓷三大係列300多個品種,取得4項技術專利。2010年成為省級當陽峪絞胎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12月榮獲“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其作品《雙龍朝鳳》《方圓壺》榮獲河南省首屆陶瓷藝術品博覽會金獎,《和諧瓶》榮獲第二十屆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金獎。
李樂觀 1976年出生。市作協副主席,河南尚嘉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省優秀基層宣講員,焦作市優秀青年社科專家,榮獲第二屆焦作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活動先進個人。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研究、創新與傳播。創辦“樂讀論語”讀書會,開展文化公益活動,在市直機關、各類高校等舉辦各種公益講座數十場。
李亞文 1963年出生。創作或主演過數十部緊扣時代脈搏的優秀作品,編劇、導演、主演的《山路彎彎》《廉吏於成龍》《謝延信》《家風》等作品獲省戲劇大賽一等獎、文華優秀劇目獎、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堅持文化傳承,創建省梨園風豫劇團,以團代校培養戲曲後繼人才,受到文化部與財政部的表彰獎勵。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懷梆》《黃河號子》《王屋琴書》的挖掘整理,積極在省內外傳播推廣演出。
楊全順 1962年出生。現任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中國畫協會理事、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省書畫院特聘畫家、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在多年的美術工作中,先後被省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稱號、市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稱號,入選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主辦的“雙擁”書畫展,被授予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愛心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吳保成 1967年出生。現任市圖書館館長。在他的帶領下,市圖書館結束10年“有館無址”的曆史,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兩個項目入選省級、國家級示範項目。先後被中國助殘誌願者協會和中國盲文圖書館聯合授予“五星級文化助盲誌願者”(河南唯一)、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河南省優秀文化誌願者”等榮譽稱號。
何世國 1953年生。曾任博愛縣工信局辦公室主任,現為市政協文史撰稿員。長期挖掘搶救地方人文曆史與紅色文化,拍攝數十萬張圖片,與妻子共同創辦微信公眾號《鄈城漫筆》《懷川夜語》,發表頌揚家鄉的文章千餘篇,為博愛縣有關部門、鄉鎮提供文稿上百篇。挖掘整理的李蔭棠烈士英雄故事,被拍成紅色微電影《永遠的黨旗》,促成許良鎮許灣村紅色教育基地建設。
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群體) 1955年成立。建團60多年來,演出400多部傳統戲和100部現代戲。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懷梆”於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先後創作現代懷梆戲《王東明》等參加全省戲劇大賽,懷梆現代戲《好媳婦》(後改名為《大芒小芒》)獲得省第二屆縣(區)級戲劇大賽一等獎以及劇作獎、導演獎、舞台美術獎,同時獲省第九屆“五個一工程”獎。懷梆現代戲《姐妹花》榮獲省第三屆縣(市、區)級戲劇大賽一等獎及文華導演獎、文華音樂創作獎、文華舞台美術獎。創作的大型紅色現代懷梆戲《楊介人》,公演後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張丙辰 1956年出生。曾任焦作師專校長、黨委書記。現任市關工委副主任,兼市教育局關工委主任。長期以來,把讀書寫作和弘揚焦作文化當成“最平凡的日常”,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和傳播。對魏晉文學尤其是竹林七賢文化有較為係統的研究。他的文學作品在學界有頗高影響,多篇賦體散文被省內外重要景點勒石刻碑,永久留存。
張鹹貞(女) 1944年出生。曾任中站區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長期致力於傳承中站傳統文化,宣傳中站曆史文化名人、重大曆史事件。撰文並出版《許衡傳》等11部書。其中《許衡逸文故事集》獲市優秀文學成果一等獎;合作創作的《戰鬥英雄王忠殿》,1993年被市委宣傳部和市關工委聯合評為“暑假青少年讀好書活動優秀讀本”。
張海生 1963年出生。曾任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等報紙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100餘萬字。長期從事文化、文史研究,撰寫文史文章近百篇,發表入選多種文史雜誌和省、市文史著作。主編出版了《神秀焦作——青天河卷》,編輯完成了《博愛文物》《九街誌》。
張福旺 1971年出生。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武術七段、一級裁判、一級拳師。創辦溫縣陳家溝功夫館,學員累計達10萬餘人次;在國內外開設陳家溝功夫館分館或推廣中心50餘家,累計培養學員2萬餘人次;任商務部援外太極拳培訓班總教練,每年培訓學員上百名。所培養的子弟生徒中市、縣級非遺傳承人10餘位、武術中段位以上50餘位。
陳燕青(女) 1970年出生。馬村區教育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馬村區女子愛樂合唱團團長。協助指導成立全市首家鄉村文化合作社及多種特色合作社。其中武王街道北孔莊村文化合作社被命名為“河南省示範性鄉村文化合作社”,北孔莊文化大院獲評全國“優秀公共文化空間案例”基層文化空間。合唱團在2020年、2021年被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河南省優秀文化誌願服務組織”稱號。
封利娜(女) 1979年出生。中國民俗文化研究院泥麵塑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榮獲“非遺項目傳承人”“首屆中原魅力工匠”稱號,《共抗疫情,河南非遺在行動》《保家護國:禮讚火神山雷神醫院》分別榮獲佳作獎和優秀作品獎。
胡紅兵 1969年出生。筆耕不輟,作品《快樂星球》等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視金鷹獎、首屆中國戲劇文學創新獎、第四屆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先後被評為市優秀文藝工作者、省文化係統先進工作者,入選省宣傳文化係統“四個一批”人才、市高層次人才。
郭繼賓 1964年出生。省博物館係統專家、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市文博專家。在文物保護、文博研究、陳列展覽等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持了“市博物館元代及漢代彩繪陶器修複保護工程”等三個國家級課題項目。完成文物陳列的提升工程,形成獨具焦作特色的展覽體係。先後獲得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二局、五局聯合嘉獎;榮獲全國文物普查先進個人、全省文化係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係市高級人才。
康 軍 1957年出生。曾任孟州市曲劇團團長。退休後依然堅守戲曲傳承工作,先後成立孟州市百花曲劇團、孟州市戲迷協會,排演曲劇、豫劇30餘部,平均每年演出150餘場。個人投資30餘萬元推出大型曆史劇《韓愈》,為傳承弘揚韓愈文化、戲曲文化貢獻力量。
梁文革 1967年出生。市音樂家協會主席。2008年組建焦作市音樂家協會愛樂合唱團,作為團長和指揮,帶領愛樂合唱團代表焦作市在國內外合唱比賽中多次獲獎。連續14年參加焦作市新年合唱音樂會演出,5次參與我市“一賽一節”開幕式大型文體表演的導演工作,被焦作市政府三次記功嘉獎。
韓 毅 1971年出生。1989年12月在沁陽市群眾藝術館參加工作,2014年4月至今任沁陽市文化館館長,先後榮獲“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群星獎”評選個人組織獎等榮譽。2018年至2021年,組織編纂《沁陽文化館誌(1947—2020)》,填補全省縣(市、區)級該領域的空白,後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韓長鬆 1964年出生。現任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全國考古領隊、省文物考古學會常務理事、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市第九批市管專家、市社科專家人才庫專家。從事考古發掘工作30多年來,主持完成了70多處大型考古發掘工地的發掘工作。先後在《文物》等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多次獲得省、市社科獎項。
程錦波 1967年出生。焦作廣播電視台主任編輯。撰寫了紀錄片《鑒史懷川話清風》《紅色懷川映初心》《特別能戰鬥》,電視短片《太極拳裏君子風》以及微電影等腳本30多部。《鑒史懷川話清風》腳本獲得焦作市發展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在《感動焦作人物頒獎典禮》等近20場晚會中擔任文字統籌及撰稿。作品獲得市級以上新聞獎70多件,曾獲“最美廣電人”和市“十佳新聞工作者”稱號。
市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群體) 每年都承擔著省、市“舞台藝術送基層”等文化惠民演出以及重要節日的演出工作,承擔著我市“一賽一節”文化交流等對外宣傳的重要任務。舞蹈《扇風舞韻》榮獲河南省專業舞蹈大賽一等獎;舞蹈《雲水太極》榮獲第五屆“洛神杯”舞蹈展演活動專業院團群舞組二等獎;舞蹈《呐喊》榮獲第二屆河南省舞蹈大賽二等獎;“永遠跟黨走”慶祝建黨100周年敬老助老文藝作品和節目征集活動獲得優秀獎、銅獎;原創軍旅話劇《人民英雄——申亮亮》2020年榮獲市文藝精品扶持重點項目、第十五屆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優秀劇目獎、2022年焦作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榮譽。
翟嵩峰 1972年出生。武陟縣嘉應觀景區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市民協副主席、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上下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開拓推動嘉應觀景區全麵發展,先後獲得“全市旅遊工作先進個人”“全市旅遊業轉型發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劉振毅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張雪暉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候選人公示公告
根據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文聯、焦作日報社、焦作廣播電視台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選樹活動的通知》要求,活動組委會辦公室通過對各單位報送的86名推薦人選層層篩選、嚴格把關,擬確定王先鵬等30名(含兩個群體)為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候選人。
為確保選樹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現將候選人名單予以公示,聽取社會各界意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公示期為7天,自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凡對公示候選人有異議,請實名來訪、來電、來函反映。
監督電話:(0391)3568198
來函來訪地址:焦作市人民路市政大廈809房間
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選樹活動組委會辦公室
2023年10月9日
第二屆“焦作文化堅守者”候選人事跡簡介
(3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先鵬 1955年出生。2015年,擔任焦作廣播電視台大型文化係列講座《話說焦作50講》電視主講。2018年被河南理工大學太行發展研究院聘為特約研究員,出版有《話說焦作》等作品。其中《話說焦作》一書,集史料性、文學性、可讀性於一體,被市委黨校列入幹部讀物或教材。
王利江 1963年出生。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河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特聘攝影導師。曾任市廣電局副局長、市文聯二級調研員等職務。組織編寫出版《焦作文化大典》係列叢書,受到市委充分肯定。堅持不懈用影像記錄焦作,先後在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國攝影報》等媒體發表作品上千件,多部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
王明喜 1963年出生。曾任中共焦作市委黨史和地方史誌研究室三級調研員。現為省優秀社科普及指導員,市社會科學專家庫成員、市廉潔從家出發專家組成員、市黃河文化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自1991年9月起從事地方史誌工作,先後參與主編了《焦作年鑒》《焦作旅遊指南》《美麗焦作》等,參與編輯了《陳式太極拳誌》,指導審查、參與評審了《文化焦作》等書籍。
王保成 1969年出生。曾任修武縣檔案館館長、修武縣檔案史誌局副局長,現任修武縣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從事地方曆史文化編纂和研究工作33年。主持第二屆《修武縣誌》的編纂業務,主編了11輯《修武文史資料》。校注整理道光版《修武縣誌》,開了焦作市舊誌整理之先河。長期負責修武縣文學刊物《雲台文苑》和公眾號“百家岩”的編輯運行,為修武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貢獻。
王 勇 1970年出生。圍繞韓愈文化,創編了大型曲劇《義釋奴婢》、實景劇《韓愈鎮州宣撫平叛》等文藝作品12部(個)。圍繞省級非遺項目《河陽花鼓戲》保護傳承,做好劇目恢複、移植和新劇創作。積極開展舞台藝術送基層和文藝演出進鄉村、進校園、進景區等活動,每年演出近200場。先後榮獲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三等獎、河南省文化誌願服務先進典型、焦作市戲迷大賽個人組織獎、焦作市春節文化活動個人組織獎等榮譽。
王夢省 1947年出生。曾任溫縣人大常委會農財委主任,2007年退休後回到家鄉招賢鄉安樂寨村。當好兄弟書屋管理員、講解員,前來書屋借閱圖書者達7萬人次,接待社會各界人士走進兄弟書屋接受黨史、廉政、家風家教教育11萬人次。講好司馬故事,參與編著了《司馬懿傳說》,主持編纂了《司馬故裏——安樂寨》。曆經10年時間主持編纂的《安樂寨村誌》,入選第六批中國名村誌叢書名單,為河南省第二家。2020年12月獲省“鄉村光榮榜好鄉賢”稱號。2022年12月,獲省“最美五老”稱號。
毋 立 1973年出生。現任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在國內、省內各類展覽中,個人書法作品入展、獲獎40餘次,出版有《鴻爪雪泥——毋立楷書作品集》。多次策劃組織與省內外城市的書法聯展等對外文化交流活動。2008年榮獲市第五屆文藝優秀成果獎。2017—2020年連續4年被省書協授予文藝誌願先進個人榮譽。2022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送萬福進萬家下基層公益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盧小剛 1978年出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第十五屆市政協委員、市文聯焦作書畫院專業畫家、河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焦作師專客座教授、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組織係列寫生活動、美術書法作品展、書畫名家個人書畫展百餘場千餘人次。先後被省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市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等榮譽。
李文獻 1953年出生。用51年時間打造焦作絞胎瓷文化,致力於振興、傳承、保護當陽峪絞胎瓷燒製技藝,帶動焦作絞胎瓷文化產業的發展。著力研究開發仿古絞胎瓷、絞釉瓷、剔花瓷三大係列300多個品種,取得4項技術專利。2010年成為省級當陽峪絞胎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12月榮獲“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其作品《雙龍朝鳳》《方圓壺》榮獲河南省首屆陶瓷藝術品博覽會金獎,《和諧瓶》榮獲第二十屆鄭州全國商品交易會金獎。
李樂觀 1976年出生。市作協副主席,河南尚嘉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省優秀基層宣講員,焦作市優秀青年社科專家,榮獲第二屆焦作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活動先進個人。數十年如一日,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研究、創新與傳播。創辦“樂讀論語”讀書會,開展文化公益活動,在市直機關、各類高校等舉辦各種公益講座數十場。
李亞文 1963年出生。創作或主演過數十部緊扣時代脈搏的優秀作品,編劇、導演、主演的《山路彎彎》《廉吏於成龍》《謝延信》《家風》等作品獲省戲劇大賽一等獎、文華優秀劇目獎、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堅持文化傳承,創建省梨園風豫劇團,以團代校培養戲曲後繼人才,受到文化部與財政部的表彰獎勵。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懷梆》《黃河號子》《王屋琴書》的挖掘整理,積極在省內外傳播推廣演出。
楊全順 1962年出生。現任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中國畫協會理事、省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術委員會委員、省書畫院特聘畫家、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在多年的美術工作中,先後被省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稱號、市文聯授予“優秀文藝誌願者”稱號,入選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主辦的“雙擁”書畫展,被授予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愛心藝術家”等榮譽稱號。
吳保成 1967年出生。現任市圖書館館長。在他的帶領下,市圖書館結束10年“有館無址”的曆史,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兩個項目入選省級、國家級示範項目。先後被中國助殘誌願者協會和中國盲文圖書館聯合授予“五星級文化助盲誌願者”(河南唯一)、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河南省優秀文化誌願者”等榮譽稱號。
何世國 1953年生。曾任博愛縣工信局辦公室主任,現為市政協文史撰稿員。長期挖掘搶救地方人文曆史與紅色文化,拍攝數十萬張圖片,與妻子共同創辦微信公眾號《鄈城漫筆》《懷川夜語》,發表頌揚家鄉的文章千餘篇,為博愛縣有關部門、鄉鎮提供文稿上百篇。挖掘整理的李蔭棠烈士英雄故事,被拍成紅色微電影《永遠的黨旗》,促成許良鎮許灣村紅色教育基地建設。
沁陽市懷梆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群體) 1955年成立。建團60多年來,演出400多部傳統戲和100部現代戲。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懷梆”於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先後創作現代懷梆戲《王東明》等參加全省戲劇大賽,懷梆現代戲《好媳婦》(後改名為《大芒小芒》)獲得省第二屆縣(區)級戲劇大賽一等獎以及劇作獎、導演獎、舞台美術獎,同時獲省第九屆“五個一工程”獎。懷梆現代戲《姐妹花》榮獲省第三屆縣(市、區)級戲劇大賽一等獎及文華導演獎、文華音樂創作獎、文華舞台美術獎。創作的大型紅色現代懷梆戲《楊介人》,公演後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張丙辰 1956年出生。曾任焦作師專校長、黨委書記。現任市關工委副主任,兼市教育局關工委主任。長期以來,把讀書寫作和弘揚焦作文化當成“最平凡的日常”,致力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和傳播。對魏晉文學尤其是竹林七賢文化有較為係統的研究。他的文學作品在學界有頗高影響,多篇賦體散文被省內外重要景點勒石刻碑,永久留存。
張鹹貞(女) 1944年出生。曾任中站區政協文史委副主任。長期致力於傳承中站傳統文化,宣傳中站曆史文化名人、重大曆史事件。撰文並出版《許衡傳》等11部書。其中《許衡逸文故事集》獲市優秀文學成果一等獎;合作創作的《戰鬥英雄王忠殿》,1993年被市委宣傳部和市關工委聯合評為“暑假青少年讀好書活動優秀讀本”。
張海生 1963年出生。曾任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等報紙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100餘萬字。長期從事文化、文史研究,撰寫文史文章近百篇,發表入選多種文史雜誌和省、市文史著作。主編出版了《神秀焦作——青天河卷》,編輯完成了《博愛文物》《九街誌》。
張福旺 1971年出生。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武術七段、一級裁判、一級拳師。創辦溫縣陳家溝功夫館,學員累計達10萬餘人次;在國內外開設陳家溝功夫館分館或推廣中心50餘家,累計培養學員2萬餘人次;任商務部援外太極拳培訓班總教練,每年培訓學員上百名。所培養的子弟生徒中市、縣級非遺傳承人10餘位、武術中段位以上50餘位。
陳燕青(女) 1970年出生。馬村區教育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馬村區女子愛樂合唱團團長。協助指導成立全市首家鄉村文化合作社及多種特色合作社。其中武王街道北孔莊村文化合作社被命名為“河南省示範性鄉村文化合作社”,北孔莊文化大院獲評全國“優秀公共文化空間案例”基層文化空間。合唱團在2020年、2021年被省文化和旅遊廳授予“河南省優秀文化誌願服務組織”稱號。
封利娜(女) 1979年出生。中國民俗文化研究院泥麵塑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員、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榮獲“非遺項目傳承人”“首屆中原魅力工匠”稱號,《共抗疫情,河南非遺在行動》《保家護國:禮讚火神山雷神醫院》分別榮獲佳作獎和優秀作品獎。
胡紅兵 1969年出生。筆耕不輟,作品《快樂星球》等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視金鷹獎、首屆中國戲劇文學創新獎、第四屆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先後被評為市優秀文藝工作者、省文化係統先進工作者,入選省宣傳文化係統“四個一批”人才、市高層次人才。
郭繼賓 1964年出生。省博物館係統專家、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市文博專家。在文物保護、文博研究、陳列展覽等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持了“市博物館元代及漢代彩繪陶器修複保護工程”等三個國家級課題項目。完成文物陳列的提升工程,形成獨具焦作特色的展覽體係。先後獲得國家文物局和公安部二局、五局聯合嘉獎;榮獲全國文物普查先進個人、全省文化係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係市高級人才。
康 軍 1957年出生。曾任孟州市曲劇團團長。退休後依然堅守戲曲傳承工作,先後成立孟州市百花曲劇團、孟州市戲迷協會,排演曲劇、豫劇30餘部,平均每年演出150餘場。個人投資30餘萬元推出大型曆史劇《韓愈》,為傳承弘揚韓愈文化、戲曲文化貢獻力量。
梁文革 1967年出生。市音樂家協會主席。2008年組建焦作市音樂家協會愛樂合唱團,作為團長和指揮,帶領愛樂合唱團代表焦作市在國內外合唱比賽中多次獲獎。連續14年參加焦作市新年合唱音樂會演出,5次參與我市“一賽一節”開幕式大型文體表演的導演工作,被焦作市政府三次記功嘉獎。
韓 毅 1971年出生。1989年12月在沁陽市群眾藝術館參加工作,2014年4月至今任沁陽市文化館館長,先後榮獲“市學術技術帶頭人”、省“群星獎”評選個人組織獎等榮譽。2018年至2021年,組織編纂《沁陽文化館誌(1947—2020)》,填補全省縣(市、區)級該領域的空白,後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韓長鬆 1964年出生。現任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全國考古領隊、省文物考古學會常務理事、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市第九批市管專家、市社科專家人才庫專家。從事考古發掘工作30多年來,主持完成了70多處大型考古發掘工地的發掘工作。先後在《文物》等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多次獲得省、市社科獎項。
程錦波 1967年出生。焦作廣播電視台主任編輯。撰寫了紀錄片《鑒史懷川話清風》《紅色懷川映初心》《特別能戰鬥》,電視短片《太極拳裏君子風》以及微電影等腳本30多部。《鑒史懷川話清風》腳本獲得焦作市發展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在《感動焦作人物頒獎典禮》等近20場晚會中擔任文字統籌及撰稿。作品獲得市級以上新聞獎70多件,曾獲“最美廣電人”和市“十佳新聞工作者”稱號。
市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群體) 每年都承擔著省、市“舞台藝術送基層”等文化惠民演出以及重要節日的演出工作,承擔著我市“一賽一節”文化交流等對外宣傳的重要任務。舞蹈《扇風舞韻》榮獲河南省專業舞蹈大賽一等獎;舞蹈《雲水太極》榮獲第五屆“洛神杯”舞蹈展演活動專業院團群舞組二等獎;舞蹈《呐喊》榮獲第二屆河南省舞蹈大賽二等獎;“永遠跟黨走”慶祝建黨100周年敬老助老文藝作品和節目征集活動獲得優秀獎、銅獎;原創軍旅話劇《人民英雄——申亮亮》2020年榮獲市文藝精品扶持重點項目、第十五屆河南省戲劇大賽文華優秀劇目獎、2022年焦作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榮譽。
翟嵩峰 1972年出生。武陟縣嘉應觀景區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市民協副主席、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上下五千年動畫文化工程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開拓推動嘉應觀景區全麵發展,先後獲得“全市旅遊工作先進個人”“全市旅遊業轉型發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總值班:陳 彬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劉振毅 |
編 輯:劉鳴捷 |
校 對:張雪暉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