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中心首頁 > 焦作新聞 > 正文

新聞中心首頁

《中國文化報》報道紅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學線路受歡迎現象
河南焦作“特別能戰鬥”精神薪火傳
更新時間:2023-7-4 10:17:59    來源:焦作晚報

  7月1日,《中國文化報》以《河南焦作“特別能戰鬥”精神薪火傳》為題,報道了紅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學線路廣受歡迎的現象。

  文章中說,河南焦作,因煤而生、伴煤而興,在這裏很多故事都與煤密不可分。7月,到焦作赴一場與煤相關的紅色初心之旅,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文章中說,近日,紅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學線路之“解放區百年焦作紀念館——中站區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中站區十二會村——中站區太行八英紀念館——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迎來了遊客小高峰。夏日炎炎,遊客在這裏認真參觀遊覽,仔細聆聽導遊講解,重溫崢嶸歲月,深切感受先輩的不屈和堅強,傳承紅色文化。

  文章介紹了每個紅色景點的研學資源、開發的特色課程以及豐富的研學活動。

  解放區百年焦作紀念館是焦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英福公司錢莊舊址,這裏是中國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精神的發祥地,是中國近代煤礦工業的“活化石”,也是曆史賦予焦作的印記,見證了在黨的領導下焦作人民反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艱苦曆程。

  在這裏,一幅幅珍貴的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實物,訴說著近百年來無數革命先驅為焦作解放和焦作工業發展無私奉獻、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遊客重溫著革命的光輝曆程,感悟著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烈頑強鬥爭的艱辛,以及當今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

  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前身是焦作礦務局王封礦,1919年由英商開鑿大井,這是英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礦井,當地人將其稱之為“西大井”。 1949年焦作礦務局成立後,更名為“焦作礦務局王封礦”。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河南省內最大的現代化礦井,其為新中國的經濟恢複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管理局副局長楊偉明介紹,近年來,王封礦開始了從“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到“紅色記憶”的二次轉型。依托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厚重的曆史沉澱,王封礦致力於發展第三產業,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原有建築、設施等老工業元素,成功建設了集文化、休閑、旅遊、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研學、紅色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旅園區,初步實現了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

  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以親身體驗為主,用紅色曆史感染人,用紅色精神激勵人。遊客可以通過參觀焦作煤礦反帝大罷工紀念館、觀看情景劇《井口怒吼》《礦工夜校》等,了解焦作煤礦發展史、焦作煤礦工運史和“特別能戰鬥”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新意,近距離感受入黨宣誓的神聖時刻,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國情懷,對“特別能戰鬥”精神的形成、發展和傳承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和了解。

  記者從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了解到,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裏,共有2.56萬人次來這裏研學。

  同樣,在被譽為“焦作西柏坡”的中站區十二會村,遊客重溫入黨誓詞,吃憶苦飯,重走紅色長征路,參觀太行區第四專區舊址和焦作市委、市政府舊址,觀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情景劇《英雄樹》,通過全方位、多角度體驗,進一步感悟焦作市紅色旅遊的魅力。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研學旅遊是旅遊和教育的最佳結合點。焦作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年初以來,焦作市圍繞太極拳、黃河文化、地質科普、革命曆史、名人及國學傳統、四大懷藥中醫藥等優質研學資源開展研學活動,科學謀劃,編製具有焦作特色的研學線路產品。同時,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了百場主題研學體驗實踐活動,讓豐富多彩的文旅場所、場景成為課堂。”文章最後說。

(記者 趙改玲)

總值班:呂正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馬允安

編 輯:劉 佳

校 對:王 瑩

  • 上一條新聞:
  • 下一條新聞: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中國文化報》報道紅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學線路受歡迎現象
    河南焦作“特別能戰鬥”精神薪火傳
    2023-7-4 10:17:59    來源:焦作晚報

      7月1日,《中國文化報》以《河南焦作“特別能戰鬥”精神薪火傳》為題,報道了紅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學線路廣受歡迎的現象。

      文章中說,河南焦作,因煤而生、伴煤而興,在這裏很多故事都與煤密不可分。7月,到焦作赴一場與煤相關的紅色初心之旅,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文章中說,近日,紅色文化焦作精神研學線路之“解放區百年焦作紀念館——中站區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中站區十二會村——中站區太行八英紀念館——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迎來了遊客小高峰。夏日炎炎,遊客在這裏認真參觀遊覽,仔細聆聽導遊講解,重溫崢嶸歲月,深切感受先輩的不屈和堅強,傳承紅色文化。

      文章介紹了每個紅色景點的研學資源、開發的特色課程以及豐富的研學活動。

      解放區百年焦作紀念館是焦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英福公司錢莊舊址,這裏是中國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精神的發祥地,是中國近代煤礦工業的“活化石”,也是曆史賦予焦作的印記,見證了在黨的領導下焦作人民反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艱苦曆程。

      在這裏,一幅幅珍貴的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實物,訴說著近百年來無數革命先驅為焦作解放和焦作工業發展無私奉獻、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遊客重溫著革命的光輝曆程,感悟著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烈頑強鬥爭的艱辛,以及當今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

      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前身是焦作礦務局王封礦,1919年由英商開鑿大井,這是英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礦井,當地人將其稱之為“西大井”。 1949年焦作礦務局成立後,更名為“焦作礦務局王封礦”。作為新中國成立後河南省內最大的現代化礦井,其為新中國的經濟恢複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管理局副局長楊偉明介紹,近年來,王封礦開始了從“黑色印象”到“綠色主題”到“紅色記憶”的二次轉型。依托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厚重的曆史沉澱,王封礦致力於發展第三產業,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原有建築、設施等老工業元素,成功建設了集文化、休閑、旅遊、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研學、紅色教育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旅園區,初步實現了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

      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以親身體驗為主,用紅色曆史感染人,用紅色精神激勵人。遊客可以通過參觀焦作煤礦反帝大罷工紀念館、觀看情景劇《井口怒吼》《礦工夜校》等,了解焦作煤礦發展史、焦作煤礦工運史和“特別能戰鬥”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新意,近距離感受入黨宣誓的神聖時刻,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國情懷,對“特別能戰鬥”精神的形成、發展和傳承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和了解。

      記者從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了解到,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裏,共有2.56萬人次來這裏研學。

      同樣,在被譽為“焦作西柏坡”的中站區十二會村,遊客重溫入黨誓詞,吃憶苦飯,重走紅色長征路,參觀太行區第四專區舊址和焦作市委、市政府舊址,觀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情景劇《英雄樹》,通過全方位、多角度體驗,進一步感悟焦作市紅色旅遊的魅力。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研學旅遊是旅遊和教育的最佳結合點。焦作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年初以來,焦作市圍繞太極拳、黃河文化、地質科普、革命曆史、名人及國學傳統、四大懷藥中醫藥等優質研學資源開展研學活動,科學謀劃,編製具有焦作特色的研學線路產品。同時,以縣(市、區)為單位,開展了百場主題研學體驗實踐活動,讓豐富多彩的文旅場所、場景成為課堂。”文章最後說。

    (記者 趙改玲)

    總值班:呂正軍

    統 籌:曾琳琳

    責 編:劉 佳

    審 核:馬允安

    編 輯:劉 佳

    校 對:王 瑩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