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
驚蟄時節,市林業局組織全市林業人員進學校、進公共活動場所、進社區、進農村,紮實開展以“廣泛發動社會力量 共同推進物種保護”為主題的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係列宣傳活動,動員全市人民行動起來,共抓野生動植物大保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焦作。
這是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態平衡,焦作林業人一直在行動的一個縮影。
驚蟄已過,萬物複蘇,南飛的候鳥也開始往回飛了。市野生動植物救護站工作人員和往常一樣,在候鳥重要遷徙歇腳地大沙河濕地公園,每天進行監測巡視。該站站長張春旺說;“每年10月中旬至來年4月底實行日巡製,其他時期實行周巡製,並細化野外巡護監測區域和路線,將責任落實到人、到地段,確保監測及時到位。”2022年以來,該站工作人員在大沙河監測記錄到野生動物達58種上萬隻。其中,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白琵鷺、斑頭秋沙鴨、紅隼、燕隼、白尾鷂等。
為抓好以野生金錢豹為主的太行山野生動物監測工作,2022年以來,該站先後3次組織人員上山對太行山馬頭山林區部分紅外相機工作情況進行檢測,並及時更換電池和回收拍攝數據。近年來,該站利用紅外自動相機,對我市太行山以金錢豹為主的野生動物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監測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影像等資料,並3次登上央視《秘境之眼》欄目。去年5月,該站拍攝到的野生金錢豹紅外相機視頻入圍央視《秘境之眼》精彩影像評選活動並獲得三等獎。
為加大對野生動物的救護力度,我市還建成了市級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走在了全省前列。近5年來,該中心共救護野生動物108種507隻。2020年以來,救護放歸野生動物和鳥類183隻。
“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我們一直在行動。”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焦作保護中心主任馮寶春說,近年來,中心先後實施了河南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太行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和智慧化保護區建設等,開展了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林業大數據中心建設、野生動植物標本館、科研監測站、監測體係和智慧保護區係統平台、標識係統、人員培訓等項目建設。科研監測站通過了國家標準認證,並獲授“河南焦作南太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創新聯盟理事機構”“森林氧吧與生態康養南太行監測站”“森林碳中和全口徑監測焦作分中心”,填補了南太行山地區生態環境監測的空白。
在生物多樣性本地資源調查項目中,該中心聯合北京林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院校,依托現有監測設備和平台,用一年時間,完成了植物與生態係統多樣性調查,獸類多樣性調查,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調查,鳥類、魚類、昆蟲類調查,水生生物資源調查五大項自然保護區資源本底調查任務,編製了專項調查成果集。
為發動社會力量,推進物種保護,該中心積極作為,焦作林業大數據中心、野生動植物標本館、科研監測站被焦作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確定為“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同時,與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10餘所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實習基地。
馮 寶春說:“這些保護項目的實施,顯著提升了保護區的科研監測能力和科普宣教能力,有效改善了森林生態係統和野生生物的生存棲息環境,對於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濕地生態春色美,萬隻候鳥入畫來。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州段核心區內大地漸綠,飛鳥翔集,各種鳥類和濕地和諧共處。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及保護工作,采取核心區退耕還濕、恢複退化濕地、營造鳥類覓食地等多項措施保護濕地生態係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現有6目10科25種1萬餘隻水鳥在此休憩生活,除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白琵鷺等珍稀野生動物,普通鸕鶿、豆雁、赤麻鴨等優勢物種種群數量達到了上千隻。
為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我市還積極開展森林督查、綠盾、清風等專項行動。去年,全市林業行政案件立案56起,查處52起,查處率92.86%;查辦野生動植物刑事案件16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27人,收繳野生動物82頭(隻)。在全省率先完成孟州濕地整改,受到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林業局的高度肯定。康達爾魚塘整改案例被推薦為焦作市“督查整改看成效”先進典範案例。
進入仲春,市林業工作站人員又走進南太行深處調查翅果油樹的生長情況。該站站長李濟武說:“這種珍稀瀕危植物是前幾年資源調查在我市北部山區新發現的,我站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順利完成了翅果油樹種質資源原地保護項目,建設磚砌圍牆、石砌擋牆、標誌牌、設立太陽能野外監控、掛牌登記翅果油樹178棵。
為保護古樹名木,市林業部門還對全市調查發現的52種1327株古樹名木,全部建立檔案,登記、編號、掛牌,古樹名木保護率達到100%。
(記者 楊仕智)
總值班:王靜鋒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石 萍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王以振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驚蟄時節,市林業局組織全市林業人員進學校、進公共活動場所、進社區、進農村,紮實開展以“廣泛發動社會力量 共同推進物種保護”為主題的第十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係列宣傳活動,動員全市人民行動起來,共抓野生動植物大保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焦作。
這是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態平衡,焦作林業人一直在行動的一個縮影。
驚蟄已過,萬物複蘇,南飛的候鳥也開始往回飛了。市野生動植物救護站工作人員和往常一樣,在候鳥重要遷徙歇腳地大沙河濕地公園,每天進行監測巡視。該站站長張春旺說;“每年10月中旬至來年4月底實行日巡製,其他時期實行周巡製,並細化野外巡護監測區域和路線,將責任落實到人、到地段,確保監測及時到位。”2022年以來,該站工作人員在大沙河監測記錄到野生動物達58種上萬隻。其中,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白琵鷺、斑頭秋沙鴨、紅隼、燕隼、白尾鷂等。
為抓好以野生金錢豹為主的太行山野生動物監測工作,2022年以來,該站先後3次組織人員上山對太行山馬頭山林區部分紅外相機工作情況進行檢測,並及時更換電池和回收拍攝數據。近年來,該站利用紅外自動相機,對我市太行山以金錢豹為主的野生動物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監測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影像等資料,並3次登上央視《秘境之眼》欄目。去年5月,該站拍攝到的野生金錢豹紅外相機視頻入圍央視《秘境之眼》精彩影像評選活動並獲得三等獎。
為加大對野生動物的救護力度,我市還建成了市級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走在了全省前列。近5年來,該中心共救護野生動物108種507隻。2020年以來,救護放歸野生動物和鳥類183隻。
“保護野生動植物,維護生物多樣性,我們一直在行動。”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焦作保護中心主任馮寶春說,近年來,中心先後實施了河南省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太行山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和智慧化保護區建設等,開展了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林業大數據中心建設、野生動植物標本館、科研監測站、監測體係和智慧保護區係統平台、標識係統、人員培訓等項目建設。科研監測站通過了國家標準認證,並獲授“河南焦作南太行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創新聯盟理事機構”“森林氧吧與生態康養南太行監測站”“森林碳中和全口徑監測焦作分中心”,填補了南太行山地區生態環境監測的空白。
在生物多樣性本地資源調查項目中,該中心聯合北京林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院校,依托現有監測設備和平台,用一年時間,完成了植物與生態係統多樣性調查,獸類多樣性調查,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調查,鳥類、魚類、昆蟲類調查,水生生物資源調查五大項自然保護區資源本底調查任務,編製了專項調查成果集。
為發動社會力量,推進物種保護,該中心積極作為,焦作林業大數據中心、野生動植物標本館、科研監測站被焦作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確定為“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同時,與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10餘所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實習基地。
馮 寶春說:“這些保護項目的實施,顯著提升了保護區的科研監測能力和科普宣教能力,有效改善了森林生態係統和野生生物的生存棲息環境,對於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發揮了重要作用。”
濕地生態春色美,萬隻候鳥入畫來。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州段核心區內大地漸綠,飛鳥翔集,各種鳥類和濕地和諧共處。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及保護工作,采取核心區退耕還濕、恢複退化濕地、營造鳥類覓食地等多項措施保護濕地生態係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現有6目10科25種1萬餘隻水鳥在此休憩生活,除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白琵鷺等珍稀野生動物,普通鸕鶿、豆雁、赤麻鴨等優勢物種種群數量達到了上千隻。
為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我市還積極開展森林督查、綠盾、清風等專項行動。去年,全市林業行政案件立案56起,查處52起,查處率92.86%;查辦野生動植物刑事案件16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27人,收繳野生動物82頭(隻)。在全省率先完成孟州濕地整改,受到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林業局的高度肯定。康達爾魚塘整改案例被推薦為焦作市“督查整改看成效”先進典範案例。
進入仲春,市林業工作站人員又走進南太行深處調查翅果油樹的生長情況。該站站長李濟武說:“這種珍稀瀕危植物是前幾年資源調查在我市北部山區新發現的,我站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順利完成了翅果油樹種質資源原地保護項目,建設磚砌圍牆、石砌擋牆、標誌牌、設立太陽能野外監控、掛牌登記翅果油樹178棵。
為保護古樹名木,市林業部門還對全市調查發現的52種1327株古樹名木,全部建立檔案,登記、編號、掛牌,古樹名木保護率達到100%。
(記者 楊仕智)
總值班:王靜鋒 |
統 籌:曾琳琳 |
責 編:劉 佳 |
審 核:石 萍 |
編 輯:劉 佳 |
校 對:王以振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