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抗震救災現場跪求再救一個的焦作小夥——荊俐傑回到家鄉。座談會上,談起那一刻的想法,他樸實地說:“我知道很危險,我知道進去了就可能回不來,但是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吧!我還能再救一個!”5月13日上午,四川綿竹地震災區救援現場,一個年輕的消防戰士雙膝跪地、淚流滿麵,對死死拉著他的戰友和群眾喊道。這個被電視、報紙、網絡廣為宣傳的年輕消防戰士,就是四川綿竹消防中隊消防員、我市武陟縣人荊俐傑。
昨日,荊俐傑剛一到家,還沒來得及和家人說上幾句話,便被請到了武陟縣供電公司專門為他舉辦的先進事跡座談會上。麵對家鄉的親人,他用那帶著濃重家鄉口音的語言,講述了自己在災區奮戰的那段經曆。
英雄講述:
我是一個兵
“我是一個兵,人民的子弟兵。當時我並沒有更多想法,隻是要求自己盡最大努力多救人。因為我看到的每一個場麵都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神經,我真的很想哭。在我們部隊的救援現場,那麼多可憐的孩子本應該在教學樓裏讀書,卻被災難奪去了生命。”談起餘震襲來的那個瞬間,荊俐傑用最樸素的話語詮釋了當時的感受,“我是一個兵。當我跪在地上哭著請求讓我再救一個人時,能想到的隻有救人。”
5月13日上午,地震發生的第二天,已經20多小時沒合眼的荊俐傑還堅持在綿竹市漢旺鎮武都小學的廢墟上實施救援。這時餘震突然襲來,殘存的房屋發生二次垮塌,幾名戰士眼疾手快,趕緊將正在廢墟下救人的戰友拉了出來。就在他們準備撤離時,荊俐傑聽到廢墟中有個男孩在呼救,轉身又要奔向廢墟,被戰友和群眾拉住。他突然跪下,哭著哀求:“求求你們讓我進去吧,馬上就可以把他救出來了,我還可以再救一個……”
此時,荊俐傑隻是綿竹市消防大隊一名19歲的新兵。
荊俐傑說,被四五個戰友拉住的那一刻,筋疲力盡的他想到是一個生命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援,可能會永遠消失,所以他才會放聲大哭。
戰友講述:
他有老兵風範
這次陪荊俐傑一起回家的還有綿竹市消防大隊的參謀張皞。
“他是新兵,卻有老兵風範。”座談會上,張皞說。5月12日3時10分,綿竹市消防大隊教導員陳軍帶領消防隊員第一時間趕往該市武都小學實施救援。武都小學的教學樓下至少埋壓了100名師生。沒有特勤工具,戰士們迅速展開徒手救援。餘震不斷發生,樓板搖搖欲墜,荊俐傑全然不顧。手掌磨破了、手指頭出血了,他卻一刻也沒有停下來。13日,天空開始降雨。10時許,教學樓的廢墟突然發生強烈晃動。
“二次坍塌!危險!快撤!”回憶到抗震救災中的那段經曆,張皞流著淚說,其實消防指揮部當時已經下達了死命令,荊俐傑也從廢墟中鑽了出來,可他聽到了廢墟中有個男孩在呼救……
此刻,座談會上一片寂靜,隻有人們的抽泣聲在輕輕應和。
張皞說,新兵麵對部隊高強度的訓練,大多數會感到不適應。在這次抗震救災行動中,荊俐傑有這樣的表現,和他平時的刻苦訓練是分不開的。他說,在一次訓練中荊俐傑腿部受傷,可他在接下來一個多月的訓練中從未請過假,而且從未掉過隊。
聽參謀誇自己,荊俐傑不好意思地低著頭說:“平日裏的嚴格訓練,讓我時時都想到自己是個戰士。”
親人感言:
我們為他自豪
荊俐傑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父親荊喜成、母親苗小煥都是樸實的農民。荊俐傑從小在長輩的教導下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兒子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立功的消息,荊俐傑的父母是在電視上看到的。
“俐傑喜歡聽英雄故事,從小就有當兵的願望。”說起童年的荊俐傑,父親荊喜成說,“俐傑小時候其實也很調皮,有時也會搞惡作劇,不過隻要你一說‘這就是你的英雄表現’,他馬上就會改正。”
“既然國家和人民有難,當兵就得多出力。當然,我也為兒子的表現感到自豪。”座談會上荊喜成說。
與會代表:
他令我們感動
“是誰讓我們的心靈感動?是誰讓我們希望倍增?是誰挽救著臨危的生命?是你們,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是你們,可敬可愛的子弟兵……”當武陟供電公司的工人流著淚朗誦這首網友寫的題為《感動》的詩歌時,在場每個人的眼睛都濕潤了。
“我是一個兵,一個正值青春年少的小夥子。我隻想用我的行動,見證我正經曆著的青春歲月。”也許,荊俐傑的話算不上豪言壯語,但他平實的語言卻是在講述著一場生與死的較量。牢記職責、永記使命,隻有19歲的荊俐傑,深知自己肩上扛著的不僅僅是父母的囑托,更有人民的希望和家鄉人民的期望。就這樣,他用自己的行動,感動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武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宋彬在座談會結束後深情地說:“荊俐傑的事跡感動著我們。他用最樸實的行動,在災區向全國人民作了一場來自焦作的彙報。這就是愛,一種對災區人民的愛,一種對自己職業的愛,一種對自己父母和家鄉人民的愛,更是一種對自己的愛。”
“傳說中有一種鳥名叫鳳凰,它們毫不畏懼地在火焰中飛舞,隻為得到生命的永恒。我們可愛的人民子弟兵中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奮不顧身地奔向熊熊大火,隻為不辱他們光榮的稱號……”座談會上,朗誦在繼續,音樂在繼續,感動也在繼續……
上圖 荊俐傑(前排中)回到家鄉。
本報記者 高小豹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