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社會新聞 > 社會新聞 > 正文

社會新聞

竹林水鄉入畫來
更新時間:2024/5/24 11:21:58    來源:焦作晚報

  5月21日,博愛縣城市形象logo正式對外發布,在我市(縣、市、區)首個推出城市形象LOGO。

  博愛縣城雖小,名氣不小。1927年馮玉祥將軍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中的“博愛”兩字,設置博愛縣。


  竹林深深紅衣俏。

  博愛縣總人口僅40萬,卻人傑地靈,有著豐富的甚至是稀缺的文旅及其他資源,尤其是堪比江南的中原竹林、根脈深厚的文化底蘊、經濟活躍的懷商重鎮、潛力巨大的新質生產力產業,讓該縣呈現出獨特的城市氣質。

  博愛縣,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譽。這幾年,博愛縣又有哪些新變化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山水林泉寺 電氣路港食

  博愛縣縣情特點可以用十個字概括:山水林泉寺,電氣路港食。

  有青山,博愛縣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美譽,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北方三峽、紅葉王國”青天河風景區。有碧水,境內8條河流、2條人工河,南水北調每年取水1400萬立方米,年可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達1.7億立方米。有翠竹,擁有1.3萬畝全國緯度最高、麵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竹林。有清泉,青天河景區有天然自流古泉“三姑泉”,現平均湧水量5.5立方米/秒,最早在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上已有記載。有名寺,建於金代的月山寺,是八極拳發祥地和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乾隆皇帝曾3次來此巡遊。博愛縣也被評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有電,華潤電廠2×60兆瓦機組。有氣,西氣東輸河南首站位於博愛縣,年供氣20億立方米,山西煤層氣年供氣5.5億立方米。有路,兩條國道、三條高速公路、四條省道、五條鐵路穿境而過,月山站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太高鐵在博愛縣設立焦作西站,20分鍾可達晉城,40分鍾可達鄭州,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南高鐵的重要節點。有港,豫北內陸港的成功運營,標誌著博愛縣正式進入“公鐵海”聯運時代,實現進出口貨物在博愛縣報關,通過內陸港直接提箱出口。有食,縣域內各類特色美食小吃56種,盛產的四大懷藥被譽為“國藥瑰寶”,特產清化薑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博愛縣自古是晉商入豫的樞紐之地,太行八陘之一的太行陘就位於博愛縣與山西省澤州縣交界處,曆來市場繁榮,商賈雲集,全縣經商氛圍濃厚。現在,博愛縣正在打造輪胎、健康美食、能源、新材料4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並初步形成了裝備製造、食品加工、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特別是健康美食方麵,該縣有豫竹方便麵、燕京啤酒、傑航牛肉等肉、乳、菜、果食品深加工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已經成為一個集經濟“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城市“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於一體的圓夢之地。

  為了進一步展示好、宣傳好博愛縣美好形象,提升博愛縣在全市、全省、全國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強化“太行竹林水鄉”城市品牌形象,今年年初,博愛縣啟動實施了博愛縣城市品牌形象設計項目。本次城市品牌形象設計,將太行山、丹河水和該縣獨有的竹林等優質資源進行符號疊加,綜合多重理念進行整體設計,這個標識將是博愛縣今後廣泛使用的城市形象LOGO。

  “博·覽古今 愛·譽天下”

  那麼,博愛城市形象LOGO的構成元素都有哪些,有什麼樣的內涵意義,設計過程是什麼樣的?

  據設計師黃藝姝女士介紹,本次城市品牌形象設計,是根據博愛縣的特點,將博愛縣太行竹林水鄉這一獨特的資源稟賦,與太行山、丹河水等資源進行了係統的具象化展示。

  博愛縣城市形象LOGO整體為一節竹子,中間部分為山、水的形象。山水體現出水流不息、山峰屹立的景象,寓意著生命的延續和歲月的悠長;水的手法選用了以山的倒影呈現,線條設計彰顯歲月靜謐。色彩上選用漸變,一半在山,一半在水,表達出水天相連的氛圍感。在竹子的處理上使用了含有韻律的水墨畫風格,體現出“竹林水鄉入畫來”的城市獨有的品牌印象。

  “竹林水鄉入畫來”的理念也是該縣和焦作市的城市形象LOGO相呼應、相統一的,體現出中國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觀念。

  據介紹,博愛縣城市形象LOGO下一步將會有廣泛的推廣運用。通過全方位的推廣運用,城市LOGO將有效地傳遞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提升博愛縣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聚力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落地落實,用城市LOGO將“太行竹林水鄉”品牌叫得更響、擦得更亮,推動博愛文旅不斷再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

  建設竹林水鄉 打造美食之都

  近兩年,焦作市強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博愛縣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乘著全市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東風,緊扣博愛縣“一城一鄉一都一樞紐”發展定位,探索具有博愛縣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立足縣域北部林果生態度假旅遊區、中部健康美食休閑體驗發展區、西部竹林水鄉度假旅遊發展區、南部蔬菜農業休閑旅遊發展區,聚焦博愛文旅“一鄉一都”規劃和目標定位,建設太行竹林水鄉和中部健康美食之都。

  建設“太行竹林水鄉”。深入挖掘博愛縣竹林資源、竹文化,通過改造低產竹林,開拓竹產品應用新場景,不斷做大做強竹林產業。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竹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竹林保護開發機製,整合農林、財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助力竹林經濟發展,將竹林七賢生態文化園、泗溝村竹林露營基地、西張趕特色村莊等文旅項目納入該縣“2345”工程重點推進,讓竹林保護與鄉村建設相結合。深入挖掘“竹林七賢”文化內涵,按照“連線成片、見縫插竹”的原則,依托城區水係、公園體係建設,圍繞城區公園、河道、濕地,把竹林文化融入到鄉村建設、城市發展的方方麵麵,探索發展竹林風情民宿區,逐步建成竹林掩映、清水環繞的現代化宜居城市,進一步叫響博愛縣“太行竹林水鄉”品牌。

  打造中部健康美食之都。利用博愛縣獨特的地理區位和曆史人文因素,良好的食品產業發展基礎,從起源和發展的曆史文脈入手,挖掘人文故事,持續做強博愛縣小吃文化品牌,讓“吃在博愛”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博愛縣現有小車牛肉、大骨頭、綠豆涼粉、黃金燒餅、炒雞茸等特色小吃56種,其中包含12個“河南老字號”和8個市級以上非遺。目前,該縣正集中力量招引布局食品產業集約化發展,大力發展豫竹方便麵、博農牛奶、伊清傑航牛肉、博愛丸子、孝敬蔬菜等休閑、綠色食品,力爭到2026年形成產值超100億元的健康美食產業集群,將博愛縣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獨具特色的健康美食之都。

  來吧,體驗一下“太行竹林水鄉”的人文風情,感受一下博愛縣熱辣滾燙的特色美食,看一看博愛縣的高質量發展變化。


(記者 趙改玲/文 王夢夢/圖)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竹林水鄉入畫來
    2024/5/24 11:21:58    來源:焦作晚報

      5月21日,博愛縣城市形象logo正式對外發布,在我市(縣、市、區)首個推出城市形象LOGO。

      博愛縣城雖小,名氣不小。1927年馮玉祥將軍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中的“博愛”兩字,設置博愛縣。


      竹林深深紅衣俏。

      博愛縣總人口僅40萬,卻人傑地靈,有著豐富的甚至是稀缺的文旅及其他資源,尤其是堪比江南的中原竹林、根脈深厚的文化底蘊、經濟活躍的懷商重鎮、潛力巨大的新質生產力產業,讓該縣呈現出獨特的城市氣質。

      博愛縣,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譽。這幾年,博愛縣又有哪些新變化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山水林泉寺 電氣路港食

      博愛縣縣情特點可以用十個字概括:山水林泉寺,電氣路港食。

      有青山,博愛縣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美譽,擁有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北方三峽、紅葉王國”青天河風景區。有碧水,境內8條河流、2條人工河,南水北調每年取水1400萬立方米,年可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達1.7億立方米。有翠竹,擁有1.3萬畝全國緯度最高、麵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竹林。有清泉,青天河景區有天然自流古泉“三姑泉”,現平均湧水量5.5立方米/秒,最早在古代中國地理名著《水經注》上已有記載。有名寺,建於金代的月山寺,是八極拳發祥地和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乾隆皇帝曾3次來此巡遊。博愛縣也被評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有電,華潤電廠2×60兆瓦機組。有氣,西氣東輸河南首站位於博愛縣,年供氣20億立方米,山西煤層氣年供氣5.5億立方米。有路,兩條國道、三條高速公路、四條省道、五條鐵路穿境而過,月山站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太高鐵在博愛縣設立焦作西站,20分鍾可達晉城,40分鍾可達鄭州,是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南高鐵的重要節點。有港,豫北內陸港的成功運營,標誌著博愛縣正式進入“公鐵海”聯運時代,實現進出口貨物在博愛縣報關,通過內陸港直接提箱出口。有食,縣域內各類特色美食小吃56種,盛產的四大懷藥被譽為“國藥瑰寶”,特產清化薑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

      博愛縣自古是晉商入豫的樞紐之地,太行八陘之一的太行陘就位於博愛縣與山西省澤州縣交界處,曆來市場繁榮,商賈雲集,全縣經商氛圍濃厚。現在,博愛縣正在打造輪胎、健康美食、能源、新材料4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並初步形成了裝備製造、食品加工、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特別是健康美食方麵,該縣有豫竹方便麵、燕京啤酒、傑航牛肉等肉、乳、菜、果食品深加工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已經成為一個集經濟“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城市“競爭力”、品牌“影響力”於一體的圓夢之地。

      為了進一步展示好、宣傳好博愛縣美好形象,提升博愛縣在全市、全省、全國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強化“太行竹林水鄉”城市品牌形象,今年年初,博愛縣啟動實施了博愛縣城市品牌形象設計項目。本次城市品牌形象設計,將太行山、丹河水和該縣獨有的竹林等優質資源進行符號疊加,綜合多重理念進行整體設計,這個標識將是博愛縣今後廣泛使用的城市形象LOGO。

      “博·覽古今 愛·譽天下”

      那麼,博愛城市形象LOGO的構成元素都有哪些,有什麼樣的內涵意義,設計過程是什麼樣的?

      據設計師黃藝姝女士介紹,本次城市品牌形象設計,是根據博愛縣的特點,將博愛縣太行竹林水鄉這一獨特的資源稟賦,與太行山、丹河水等資源進行了係統的具象化展示。

      博愛縣城市形象LOGO整體為一節竹子,中間部分為山、水的形象。山水體現出水流不息、山峰屹立的景象,寓意著生命的延續和歲月的悠長;水的手法選用了以山的倒影呈現,線條設計彰顯歲月靜謐。色彩上選用漸變,一半在山,一半在水,表達出水天相連的氛圍感。在竹子的處理上使用了含有韻律的水墨畫風格,體現出“竹林水鄉入畫來”的城市獨有的品牌印象。

      “竹林水鄉入畫來”的理念也是該縣和焦作市的城市形象LOGO相呼應、相統一的,體現出中國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觀念。

      據介紹,博愛縣城市形象LOGO下一步將會有廣泛的推廣運用。通過全方位的推廣運用,城市LOGO將有效地傳遞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提升博愛縣的整體形象和吸引力。聚力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落地落實,用城市LOGO將“太行竹林水鄉”品牌叫得更響、擦得更亮,推動博愛文旅不斷再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

      建設竹林水鄉 打造美食之都

      近兩年,焦作市強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博愛縣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乘著全市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東風,緊扣博愛縣“一城一鄉一都一樞紐”發展定位,探索具有博愛縣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立足縣域北部林果生態度假旅遊區、中部健康美食休閑體驗發展區、西部竹林水鄉度假旅遊發展區、南部蔬菜農業休閑旅遊發展區,聚焦博愛文旅“一鄉一都”規劃和目標定位,建設太行竹林水鄉和中部健康美食之都。

      建設“太行竹林水鄉”。深入挖掘博愛縣竹林資源、竹文化,通過改造低產竹林,開拓竹產品應用新場景,不斷做大做強竹林產業。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竹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竹林保護開發機製,整合農林、財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助力竹林經濟發展,將竹林七賢生態文化園、泗溝村竹林露營基地、西張趕特色村莊等文旅項目納入該縣“2345”工程重點推進,讓竹林保護與鄉村建設相結合。深入挖掘“竹林七賢”文化內涵,按照“連線成片、見縫插竹”的原則,依托城區水係、公園體係建設,圍繞城區公園、河道、濕地,把竹林文化融入到鄉村建設、城市發展的方方麵麵,探索發展竹林風情民宿區,逐步建成竹林掩映、清水環繞的現代化宜居城市,進一步叫響博愛縣“太行竹林水鄉”品牌。

      打造中部健康美食之都。利用博愛縣獨特的地理區位和曆史人文因素,良好的食品產業發展基礎,從起源和發展的曆史文脈入手,挖掘人文故事,持續做強博愛縣小吃文化品牌,讓“吃在博愛”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博愛縣現有小車牛肉、大骨頭、綠豆涼粉、黃金燒餅、炒雞茸等特色小吃56種,其中包含12個“河南老字號”和8個市級以上非遺。目前,該縣正集中力量招引布局食品產業集約化發展,大力發展豫竹方便麵、博農牛奶、伊清傑航牛肉、博愛丸子、孝敬蔬菜等休閑、綠色食品,力爭到2026年形成產值超100億元的健康美食產業集群,將博愛縣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獨具特色的健康美食之都。

      來吧,體驗一下“太行竹林水鄉”的人文風情,感受一下博愛縣熱辣滾燙的特色美食,看一看博愛縣的高質量發展變化。


    (記者 趙改玲/文 王夢夢/圖)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