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有人說,書法是獨屬中國人的浪漫,是真正的國潮範兒。
在焦作,書法總是那麼受歡迎,過年時,書法家手寫春聯格外搶手;在人才夜校,書法班最受歡迎,足足開了兩個班;在央視《中國書法大會》上,來自焦作的書法博士入圍。3月26日,省書協七屆四次理事會暨2024年工作會選在我市召開;3月27日,省書協篆刻委員會暨2024年工作會也在我市召開……
書法,正用點橫撇捺書寫著這個城市的文化夢,這個城市也在點橫撇捺中顯得美好而更具魅力。
書法進校園活動。本報記者 趙改玲 攝
書法愛好者正趨向年輕化
華燈初上,夜色溫柔。不少年輕人開啟練字時間。
每周二、周四,在人才夜校,書法班的學員們都聽得格外認真。
這些學員既不是青少年也不是老年書法愛好者,他們是白天上班、晚上學藝的中青年人,這些學員直言,書法是他們的最愛。
別看隻有12節課,但每名學員都很認真,從不敷衍,筆墨紙硯等一應俱全。
學員們不僅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下課後還交上作業,有的能交上10多張的作業,令人佩服。
“雖然每周就這一個半小時的書法課,感覺氛圍特別好,特別充實,完全是沉浸式練書法。”一名學員如是說。
如今,寫字的機會很少,很多人會提筆忘字,為何還有這麼多中青年人願意花時間來練字呢?
記者了解到,有人認為字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臉,一手好字,會提升自身魅力;有人認為,字能正身,身正則字正,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寫方方正正中國字,通過練字,提升個人修養,讓自己有儒雅的氣質。通過練字,讓生活有“知”有味。
不隻是年輕人,在焦作,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幾歲孩童,很多人都喜歡書法,幾乎每個黨群服務中心,都會有書畫室供老年人練字用。學校書法展覽中,孩童的書法作品,令很多成人汗顏。
從機關到企業,從社區到軍營,書法文化可謂家喻戶曉,並形成了人人愛好書法、學習書法、研創書法的良好氛圍。很多單位的走廊裏都有單位員工的書法展覽,文化氛圍感拉滿。
記者從市書法家協會獲悉,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會員68人、省級會員977人、市級會員1216人。焦作書法工作者不斷提升在省內外的影響力,接續在弘揚先進文化、繁榮文藝事業、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取得了豐碩成果,焦作書法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麵。
焦作有無數默默無聞熱愛書法的人,他們把自己的向往寄托在點橫撇捺中。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我市書法家段思雲正在進行書法創作。本報記者 馬允安 攝
持續擦亮“河南省書法之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在我市隨便走走逛逛,到處洋溢著濃鬱的書法氣息,公園場館、城市標識……處處書韻流淌。
在這個惠風和暢、萬物複蘇的美好時節,省書協尊貴的客人來到焦作。3月26日,省書協七屆四次理事會暨2024年工作會在我市召開。這個會議選擇在我市召開,也是和我市厚重的曆史文化、注重書法教育分不開。
焦作曆史文化厚重,有5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建城史,古稱山陽、懷州、懷慶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許衡、朱載堉等名人故裏,是漢獻帝歸隱地、“竹林七賢”聚集地、太極拳發源地、“四大懷藥”原產地,境內有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3個國家AAAAA級景區。2023年,全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全省第五,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省第四,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核再獲優秀、全國第三。
焦作,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市。全國不到100個“千年古縣”焦作獨占3個,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項、全省第一,其中嘉應觀被譽為“萬裏黃河第一觀”,妙樂寺是我國19處釋迦牟尼舍利塔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禦塔。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為書法藝術創作厚植了薪火相傳的文化沃土,飽蘸濃墨書寫出精彩壯美的時代華章。
近年來,焦作書法界青藍相繼,薪火相傳,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緊緊圍繞中心大局,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團結引領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投身書法傳承與創作,圍繞重要主題創作優秀作品1000餘幅,圍繞公益募捐等捐助5萬餘元,開展文化下基層活動上百場,舉辦多項重大展賽;2017年,博愛縣被命名為“河南省書法之鄉”,實現我市“河南省書法之鄉”零的突破。
書法展現場講解。本報記者 趙改玲 攝
聚焦聚力,翰墨融入城市血脈
未來,書法在我市將大有可為,聚焦聚力“三十工程”,翰墨融入城市血脈。
當前,焦作正在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推進“十大建設”,堅定“兩個依靠”,聚焦創新引領,聚焦工業強市,聚焦產業興城,聚焦民生幸福,以“三十工程”為引領,加快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先行區,奮力譜寫新時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焦作新篇章。
作為推動文化創新發展,鑄就懷川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力量,焦作廣大書法工作者也將牢牢把握新時代文化使命,積極組織創作、引領學術研究、加強人才培養、開展社會服務、增進地域交流,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自覺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書寫“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時代答卷,努力書寫新時代焦作書法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毋立表示,書法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也彰顯了文化自信。接下來,將繼續邀請省書協的書法家、市書協的書法家,一起用書法藝術的方式加快我市打造以雲台山水、黃河文化、太極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陶瓷文化、懷藥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七大文化標識,全方位增強“懷川文化”品牌高辨識度高傳播度。
千年的漢字流淌在懷川人的血脈裏,焦作正以筆為楫,揚起漢字的風帆,讓人人共享書法盛宴,讓書香墨韻滿城飄香。
(記者 趙改玲)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有人說,書法是獨屬中國人的浪漫,是真正的國潮範兒。
在焦作,書法總是那麼受歡迎,過年時,書法家手寫春聯格外搶手;在人才夜校,書法班最受歡迎,足足開了兩個班;在央視《中國書法大會》上,來自焦作的書法博士入圍。3月26日,省書協七屆四次理事會暨2024年工作會選在我市召開;3月27日,省書協篆刻委員會暨2024年工作會也在我市召開……
書法,正用點橫撇捺書寫著這個城市的文化夢,這個城市也在點橫撇捺中顯得美好而更具魅力。
書法進校園活動。本報記者 趙改玲 攝
書法愛好者正趨向年輕化
華燈初上,夜色溫柔。不少年輕人開啟練字時間。
每周二、周四,在人才夜校,書法班的學員們都聽得格外認真。
這些學員既不是青少年也不是老年書法愛好者,他們是白天上班、晚上學藝的中青年人,這些學員直言,書法是他們的最愛。
別看隻有12節課,但每名學員都很認真,從不敷衍,筆墨紙硯等一應俱全。
學員們不僅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下課後還交上作業,有的能交上10多張的作業,令人佩服。
“雖然每周就這一個半小時的書法課,感覺氛圍特別好,特別充實,完全是沉浸式練書法。”一名學員如是說。
如今,寫字的機會很少,很多人會提筆忘字,為何還有這麼多中青年人願意花時間來練字呢?
記者了解到,有人認為字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臉,一手好字,會提升自身魅力;有人認為,字能正身,身正則字正,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寫方方正正中國字,通過練字,提升個人修養,讓自己有儒雅的氣質。通過練字,讓生活有“知”有味。
不隻是年輕人,在焦作,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幾歲孩童,很多人都喜歡書法,幾乎每個黨群服務中心,都會有書畫室供老年人練字用。學校書法展覽中,孩童的書法作品,令很多成人汗顏。
從機關到企業,從社區到軍營,書法文化可謂家喻戶曉,並形成了人人愛好書法、學習書法、研創書法的良好氛圍。很多單位的走廊裏都有單位員工的書法展覽,文化氛圍感拉滿。
記者從市書法家協會獲悉,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會員68人、省級會員977人、市級會員1216人。焦作書法工作者不斷提升在省內外的影響力,接續在弘揚先進文化、繁榮文藝事業、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取得了豐碩成果,焦作書法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生動局麵。
焦作有無數默默無聞熱愛書法的人,他們把自己的向往寄托在點橫撇捺中。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我市書法家段思雲正在進行書法創作。本報記者 馬允安 攝
持續擦亮“河南省書法之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在我市隨便走走逛逛,到處洋溢著濃鬱的書法氣息,公園場館、城市標識……處處書韻流淌。
在這個惠風和暢、萬物複蘇的美好時節,省書協尊貴的客人來到焦作。3月26日,省書協七屆四次理事會暨2024年工作會在我市召開。這個會議選擇在我市召開,也是和我市厚重的曆史文化、注重書法教育分不開。
焦作曆史文化厚重,有5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建城史,古稱山陽、懷州、懷慶府,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許衡、朱載堉等名人故裏,是漢獻帝歸隱地、“竹林七賢”聚集地、太極拳發源地、“四大懷藥”原產地,境內有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3個國家AAAAA級景區。2023年,全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全省第五,綜合科技創新水平位居全省第四,國家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考核再獲優秀、全國第三。
焦作,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市。全國不到100個“千年古縣”焦作獨占3個,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3項、全省第一,其中嘉應觀被譽為“萬裏黃河第一觀”,妙樂寺是我國19處釋迦牟尼舍利塔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禦塔。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為書法藝術創作厚植了薪火相傳的文化沃土,飽蘸濃墨書寫出精彩壯美的時代華章。
近年來,焦作書法界青藍相繼,薪火相傳,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緊緊圍繞中心大局,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團結引領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投身書法傳承與創作,圍繞重要主題創作優秀作品1000餘幅,圍繞公益募捐等捐助5萬餘元,開展文化下基層活動上百場,舉辦多項重大展賽;2017年,博愛縣被命名為“河南省書法之鄉”,實現我市“河南省書法之鄉”零的突破。
書法展現場講解。本報記者 趙改玲 攝
聚焦聚力,翰墨融入城市血脈
未來,書法在我市將大有可為,聚焦聚力“三十工程”,翰墨融入城市血脈。
當前,焦作正在錨定“兩個確保”,持續實施“十大戰略”、推進“十大建設”,堅定“兩個依靠”,聚焦創新引領,聚焦工業強市,聚焦產業興城,聚焦民生幸福,以“三十工程”為引領,加快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先行區,奮力譜寫新時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焦作新篇章。
作為推動文化創新發展,鑄就懷川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力量,焦作廣大書法工作者也將牢牢把握新時代文化使命,積極組織創作、引領學術研究、加強人才培養、開展社會服務、增進地域交流,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自覺地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書寫“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時代答卷,努力書寫新時代焦作書法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毋立表示,書法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力量,也彰顯了文化自信。接下來,將繼續邀請省書協的書法家、市書協的書法家,一起用書法藝術的方式加快我市打造以雲台山水、黃河文化、太極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陶瓷文化、懷藥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七大文化標識,全方位增強“懷川文化”品牌高辨識度高傳播度。
千年的漢字流淌在懷川人的血脈裏,焦作正以筆為楫,揚起漢字的風帆,讓人人共享書法盛宴,讓書香墨韻滿城飄香。
(記者 趙改玲)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