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春天來了,萬物勃發!在這個春天,市博物館也接住了“潑天的富貴”。央視新聞客戶端《文博日曆》濃墨重彩推介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閱覽量1232375。今年春節,“博物館裏過大年”成為新年俗,市博物館共吸引3.22萬人次參觀,還帶來了“國際流量”,外國遊客兩次奔赴博物館,文創產品成為備受遊客青睞的焦作“新特產”。
這個春節,市博物館出圈出彩,成為不少文博愛好者的新選擇——為一座博物館,奔赴一座城。
河南理工大學14個國家的留學生聚在市博物館。
小朋友在市博物館感受傳統文化。
“央視新聞”帶大家到市博物館看套“房”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客戶端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文博科普產品《文博日曆》,焦作市博物館入選,在農曆大年初四這一天,以《2000年前的漢代“別墅”長什麼樣?》為題,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介紹了市博物館館藏——漢四層彩繪陶倉樓。
文中介紹的漢四層彩繪陶倉樓是該館的精品文物,它由院落、倉體、樓體組成像“樂高”一樣,各部分可以拆卸組合,從下向上、從外向內看,一個農夫形象的陶俑背著重重的糧袋,仿佛正邁步走向院門口,其他三個陶俑也在院門右側勞作,一隻白色的看門犬在靠牆“癱著”,周圍的三隻陶雞閑適安逸,整體氛圍充滿了生活氣息。
主樓一、二層是一個整體糧倉,為了安全防禦,不設置門,那人從哪兒進?一架梯子由地麵斜搭在前廊底部的開口上,人通過登梯的方式,自由出入三、四層外有回廊,
其中,四樓有兩扇開著的窗戶,窗前坐著一個陶俑和一個立俑應該是主人和侍者,廡(wǔ)殿式屋頂屋脊正中間有一隻單腳站立的朱雀,仰脖張嘴、向天長鳴,這樣一座既能儲糧又能居住還有防禦功能的“別墅”是一種建築形製因為質地是陶,故名“陶倉樓”。
據市博物館副館長韓靜介紹,在漢代,陶倉樓模型是隨葬建築明器展現了漢代莊園主的居住和生活場景。這件2009年出土於白莊漢墓的四層彩繪陶倉樓,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通體彩繪陶倉樓,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和藝術價值,被稱為“最美陶倉樓”。
央視新聞客戶端介紹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焦作陸續發掘出土了各種類型的陶倉樓近300座,大致可分樓院式、連閣式、聯倉式、簡式等類型,這些造型多樣、裝飾精美、結構獨特的陶倉樓,從數量、類型和體量上,均居全國之首。
一座座陶倉樓,吹來了2000年前華麗的“都市風”,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瓊樓玉宇”的美好想象,這篇推送,給市博物館帶來了很多“流量”,去市博物館看套“房”成為很多人的新年新選擇,市博物館也接住了這“潑天的流量”。
外國人在這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博物館,我又來了!”赤道幾內亞的小夥歐寇耶興奮地說。2月25日晚,市博物館再來一波“國際流量”——河南理工大學14個國家的留學生聚在市博物館,猜燈謎、做剪紙、繪陶瓶、齊唱中國歌。他們異口同聲說出心裏話:“我愛中國!”
博物館奇妙夜,妙趣橫生,解鎖新玩法。
當晚,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坦桑尼亞、印度尼西亞、津巴布韋、讚比亞、尼日利亞、孟加拉、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加納、塞拉利昂、博茨瓦納、韓國14個國家的30餘名留學生走進張燈結彩的市博物館展廳,各自組隊,共同上陣,踴躍猜燈謎。不一會兒,手持燈謎的學生就排起了隊。“名字”“年齡”“鞋子”,答對了中英對照的謎語,獲獎前三名即刻出爐。
蘇澤和阿裏是巴基斯坦在讀博士,他們不約而同在陶瓶上畫出中巴兩國國旗。“巴鐵!”蘇澤脫口而出。“巴基斯坦和中國是鐵哥們!”蘇澤認真地學說這句中文。約翰帶著妻子和10個月大的孩子也來到現場。他說自己喜歡這裏,畫了中國的搖錢樹是希望自己攢夠了錢,把父母也接到中國來。中文寫出的祝福語表達了同學們的心聲。
在焦博文創館,這些學生也有新的收獲。歐寇耶將自己畫的赤道幾內亞風情的陶瓶送給了該館工作人員。高興之餘,伴隨著室外傳來的禮花聲,大家齊聲合唱中國歌曲《朋友》,為本次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
據悉,市博物館年後依舊有流量和“留量”。原創+引進的活動,吸引近5000人次進館,百姓文化超市、抖音線上直播2場,觀看量達2.3萬人次。
韓靜介紹,一場博物館的歡聚,一次異國他鄉的文化邂逅,相信對留學生來說是一次珍貴且難忘的中國文化體驗之行。
博物館文創成為焦作“新特產”
特色冰箱貼、國潮紅包、文創春聯、鎮宅小獅子…… 焦博文創館於2月7日試營業以來,引發觀眾選購熱潮,帶動文創國潮消費升溫。焦作厚重的曆史文化,正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為世人所熟知。
“讓文物活起來,讓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在新時代理念引領下,市博物館不斷拉近與公眾間的距離,以文創產品為載體,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讓文化內核“走出去”。
據介紹,焦博文創館位於焦博主展廳一樓,秉承著“讓文創走進千家萬戶”的理念,結合館藏文物資源、家鄉曆史文化以及春節漢風元素,打造出琳琅滿目的焦作特色文創產品,比如結合該館特色文物“永壽三年”四獸紋銅鏡開發出的“四靈護佑隨身鏡”、特色冰箱貼、國潮紅包、文創春聯、鎮宅小獅子擺件等。從傳統元素到現代設計,從手工藝品到創意小物,滿足從日用到裝飾的所有需求。
產品顏值高,文化含量高,價格親民,深受歡迎。截至2月17日,焦博文創館銷售總額達12273元。雖然這個數字對比省內外文創“大鱷”可能微不足道,卻是該文創館開業的“第一桶金”。以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發的文創產品占比為35%,以焦作曆史文化為元素的文創產品占比超過50%,包含中國優秀傳統為元素的文化文創產品占比為96%。
據介紹,市博物館將打造更多有內涵、有故事的係列文創產品。隨著文創產品衍生出更多消費鏈條,傳統文化將以更加鮮活的麵貌走進年輕人的視野,也為焦作打開更多消費新場景。
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實施免費開放以來,我市博物館推出的異彩紛呈的社教活動,吸引遊客前往“打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盡情綻放,市博物館采取延長開放時間,甚至開啟“夜遊模式”,贏得觀眾的點讚。
據了解,目前,博物館的觀眾正在從參觀向參與轉變、從遊覽向體驗轉變,這對博物館提出了新的要求。隻有把傳統文化與時代文化需求結合得更具新意,博物館才能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記者 趙改玲 攝影報道)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春天來了,萬物勃發!在這個春天,市博物館也接住了“潑天的富貴”。央視新聞客戶端《文博日曆》濃墨重彩推介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閱覽量1232375。今年春節,“博物館裏過大年”成為新年俗,市博物館共吸引3.22萬人次參觀,還帶來了“國際流量”,外國遊客兩次奔赴博物館,文創產品成為備受遊客青睞的焦作“新特產”。
這個春節,市博物館出圈出彩,成為不少文博愛好者的新選擇——為一座博物館,奔赴一座城。
河南理工大學14個國家的留學生聚在市博物館。
小朋友在市博物館感受傳統文化。
“央視新聞”帶大家到市博物館看套“房”
今年春節期間,央視新聞客戶端聯合全國博物館推出文博科普產品《文博日曆》,焦作市博物館入選,在農曆大年初四這一天,以《2000年前的漢代“別墅”長什麼樣?》為題,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介紹了市博物館館藏——漢四層彩繪陶倉樓。
文中介紹的漢四層彩繪陶倉樓是該館的精品文物,它由院落、倉體、樓體組成像“樂高”一樣,各部分可以拆卸組合,從下向上、從外向內看,一個農夫形象的陶俑背著重重的糧袋,仿佛正邁步走向院門口,其他三個陶俑也在院門右側勞作,一隻白色的看門犬在靠牆“癱著”,周圍的三隻陶雞閑適安逸,整體氛圍充滿了生活氣息。
主樓一、二層是一個整體糧倉,為了安全防禦,不設置門,那人從哪兒進?一架梯子由地麵斜搭在前廊底部的開口上,人通過登梯的方式,自由出入三、四層外有回廊,
其中,四樓有兩扇開著的窗戶,窗前坐著一個陶俑和一個立俑應該是主人和侍者,廡(wǔ)殿式屋頂屋脊正中間有一隻單腳站立的朱雀,仰脖張嘴、向天長鳴,這樣一座既能儲糧又能居住還有防禦功能的“別墅”是一種建築形製因為質地是陶,故名“陶倉樓”。
據市博物館副館長韓靜介紹,在漢代,陶倉樓模型是隨葬建築明器展現了漢代莊園主的居住和生活場景。這件2009年出土於白莊漢墓的四層彩繪陶倉樓,是我國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通體彩繪陶倉樓,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和藝術價值,被稱為“最美陶倉樓”。
央視新聞客戶端介紹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焦作陸續發掘出土了各種類型的陶倉樓近300座,大致可分樓院式、連閣式、聯倉式、簡式等類型,這些造型多樣、裝飾精美、結構獨特的陶倉樓,從數量、類型和體量上,均居全國之首。
一座座陶倉樓,吹來了2000年前華麗的“都市風”,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瓊樓玉宇”的美好想象,這篇推送,給市博物館帶來了很多“流量”,去市博物館看套“房”成為很多人的新年新選擇,市博物館也接住了這“潑天的流量”。
外國人在這裏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博物館,我又來了!”赤道幾內亞的小夥歐寇耶興奮地說。2月25日晚,市博物館再來一波“國際流量”——河南理工大學14個國家的留學生聚在市博物館,猜燈謎、做剪紙、繪陶瓶、齊唱中國歌。他們異口同聲說出心裏話:“我愛中國!”
博物館奇妙夜,妙趣橫生,解鎖新玩法。
當晚,來自巴布亞新幾內亞、赤道幾內亞、坦桑尼亞、印度尼西亞、津巴布韋、讚比亞、尼日利亞、孟加拉、巴基斯坦、斯裏蘭卡、加納、塞拉利昂、博茨瓦納、韓國14個國家的30餘名留學生走進張燈結彩的市博物館展廳,各自組隊,共同上陣,踴躍猜燈謎。不一會兒,手持燈謎的學生就排起了隊。“名字”“年齡”“鞋子”,答對了中英對照的謎語,獲獎前三名即刻出爐。
蘇澤和阿裏是巴基斯坦在讀博士,他們不約而同在陶瓶上畫出中巴兩國國旗。“巴鐵!”蘇澤脫口而出。“巴基斯坦和中國是鐵哥們!”蘇澤認真地學說這句中文。約翰帶著妻子和10個月大的孩子也來到現場。他說自己喜歡這裏,畫了中國的搖錢樹是希望自己攢夠了錢,把父母也接到中國來。中文寫出的祝福語表達了同學們的心聲。
在焦博文創館,這些學生也有新的收獲。歐寇耶將自己畫的赤道幾內亞風情的陶瓶送給了該館工作人員。高興之餘,伴隨著室外傳來的禮花聲,大家齊聲合唱中國歌曲《朋友》,為本次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
據悉,市博物館年後依舊有流量和“留量”。原創+引進的活動,吸引近5000人次進館,百姓文化超市、抖音線上直播2場,觀看量達2.3萬人次。
韓靜介紹,一場博物館的歡聚,一次異國他鄉的文化邂逅,相信對留學生來說是一次珍貴且難忘的中國文化體驗之行。
博物館文創成為焦作“新特產”
特色冰箱貼、國潮紅包、文創春聯、鎮宅小獅子…… 焦博文創館於2月7日試營業以來,引發觀眾選購熱潮,帶動文創國潮消費升溫。焦作厚重的曆史文化,正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為世人所熟知。
“讓文物活起來,讓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在新時代理念引領下,市博物館不斷拉近與公眾間的距離,以文創產品為載體,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讓文化內核“走出去”。
據介紹,焦博文創館位於焦博主展廳一樓,秉承著“讓文創走進千家萬戶”的理念,結合館藏文物資源、家鄉曆史文化以及春節漢風元素,打造出琳琅滿目的焦作特色文創產品,比如結合該館特色文物“永壽三年”四獸紋銅鏡開發出的“四靈護佑隨身鏡”、特色冰箱貼、國潮紅包、文創春聯、鎮宅小獅子擺件等。從傳統元素到現代設計,從手工藝品到創意小物,滿足從日用到裝飾的所有需求。
產品顏值高,文化含量高,價格親民,深受歡迎。截至2月17日,焦博文創館銷售總額達12273元。雖然這個數字對比省內外文創“大鱷”可能微不足道,卻是該文創館開業的“第一桶金”。以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發的文創產品占比為35%,以焦作曆史文化為元素的文創產品占比超過50%,包含中國優秀傳統為元素的文化文創產品占比為96%。
據介紹,市博物館將打造更多有內涵、有故事的係列文創產品。隨著文創產品衍生出更多消費鏈條,傳統文化將以更加鮮活的麵貌走進年輕人的視野,也為焦作打開更多消費新場景。
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實施免費開放以來,我市博物館推出的異彩紛呈的社教活動,吸引遊客前往“打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盡情綻放,市博物館采取延長開放時間,甚至開啟“夜遊模式”,贏得觀眾的點讚。
據了解,目前,博物館的觀眾正在從參觀向參與轉變、從遊覽向體驗轉變,這對博物館提出了新的要求。隻有把傳統文化與時代文化需求結合得更具新意,博物館才能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記者 趙改玲 攝影報道)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