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聶保印。 張誌勇 攝
點穴這種功夫,過去多出現於武俠小說中,如今早已變成醫疾除屙的一種手段。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內經》對經絡腧穴理論早已有詳盡的論述,並指明點按人體特定部位具有“按之氣血散,故按之痛止”的作用。
在我市解放區上白作街道田澗村,退伍軍人聶保印,20年如一日,利用祖傳的點穴功夫義務為鄉鄰及社會人士提供服務,先後為3000多人解除或緩解病痛。我市書法家、山陽區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楊煥峰在接受調理後驚歎不已,遂書寫“妙手神功”條幅相贈。
二十年的堅守
9月16日,星期六,在我市某企業專門為聶保印設立的調理室,筆者一邊體驗聶保印的點穴功夫,一邊采訪他,了解了他20年如一日免費為鄉鄰和友人調理經絡、解除病痛的事跡。
2003年7月的一天,聶保印與同事閑聊時發現同事頸椎不舒服,便用自己所掌握的點穴技藝給同事進行調理。同事當場感覺症狀緩解。隨後,同事的家屬也因頭部不舒服請他進行點穴調理,不適症狀大大減輕。另一位同事由於頸椎壓迫導致一條胳膊先是疼痛,後發生萎縮,準備去北京動手術,聽說聶保印的點穴技藝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門求助。聶保印根據對方的症狀,在點穴的基礎上施加綿掌透勁手法進行調理。兩個月後,這位同事的症狀基本消除。一傳十,十傳百,找聶保印調理的人越來越多。
“點穴是點穴按摩或者點穴治療的簡稱,是中醫穴位治療的一種簡單方法。它通過中醫辨證,選擇合適的穴位,然後把大拇指指腹放置在穴位上進行點按、揉壓等手法進行刺激。手法要嫻熟,力度要適中,以穴位處產生酸、麻、脹、痛感為宜。”聶保印說。
在給人調理之初,聶保印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弘揚傳統文化,義務調理經絡,不收禮品和費用。
俗話說:“說起容易做起難。”一次點穴調理至少需要20分鍾,一次綿掌透勁調理需要一個半小時。點穴手法運用上除了采取“斫、戳、拍、擒、拿、撞、閉”七種傳統手法外,聶保印還融入了“滾法”“一指禪”等手法,沒有一定功力是無法進行的。因此,一次調理下來,對他這樣經常練功的人來說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況且為了不影響他的本職工作,聶保印隻能利用休息時間義務幫人調理。一些人過意不去,總想對他有所表示,均被他婉言謝絕。“祖傳技藝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聶保印說。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聶保印說,“每當我遇到困難,感到灰心喪氣時,就拿這句話激勵自己。”
我市有幾家企業負責人慕名找到他,希望提供場所以方便他為本單位職工進行調理。為了傳承這一中華文化瑰寶,他愉快地答應下來。
“這些年來,我服務過的有街坊鄰居,有保潔和後勤人員,有機關工作人員……不下3000人(次),不同程度緩解或解除了他們的病痛,實現了祖傳技藝的傳承。”聶保印說。
少年武俠之夢
1967年3月,聶保印出生於解放區上白作街道田澗村,祖上可以稱得上武術世家。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是當地有名的武術高手,曾祖父擅長點穴技藝,為不少鄉親解除過病痛。他的父親由於從小愛好學習,成績優異,是當地有名的才子,後成為一名教師。他的母親也是一名教師。父母望子成龍,可他卻不是一塊讀書的料。
“幼年時,我喜歡看老爺和爺爺練武。”那時,他們家還住在河溝下麵的窯洞裏,院子非常寬敞。河溝下麵有山洪衝下的鵝卵石,他時常拿來練飛鏢投石。上小學後,家人給他買文具的錢,都被他買成武俠小人書和武術書籍。
由於一天到晚想著練武,聶保印對學習再也提不起興趣。1981年,該上高中時,為練鐵布衫、單手劈磚等,他不惜休學兩年。上高一時,有一次老師帶他和另一位同學去操場鏟草,突然一條野狗竄出,欲攻擊老師和同學。他見狀衝上去,一指頭點到狗脖子上。狗疼得汪汪大叫,扭頭就跑。
1986年,高中畢業後,他選擇了當兵。在山東當兵時,他不忘尋訪當地的武術高手。“駐地10公裏範圍內,我利用星期天、節假日跑了個遍。”聶保印說。1988年,所在部隊舉行春節晚會,他表演的鐵布衫、單手劈磚贏得陣陣掌聲。兩個新入伍的戰士因此拜他為師。在聶保印耐心向他們傳授一些基本功一段時間後,這兩名新戰士體能明顯增強,在連隊舉辦的比賽中均獲得好成績。
在部隊期間,他遇上一個祖傳綿掌透勁除病的民間高手。這位民間高手看他人品不錯,且有一定功力,便將自家的祖傳技藝傳授給他。本來服役3年就可以複員的他,為了學藝,又在部隊多服役了半年時間。
持之以恒追求
1990年,複員後的聶保印被安置在山陽區某事業單位,成為一名後勤工作人員。雖然參加了工作,可他業餘時間從未中斷練功。
“百練不如一站。”站樁是練武的基本功,在工作清閑的時候,他從來都是以站樁的方式代替休息。
家離上班的地方很遠,中午他都不回家。1993年的一天中午,聶保印去市盆景公園閑逛,發現公園內假山下麵有個石頭洞,冬暖夏涼,是個練鐵頭功的好場地。從此,整整3年,他每天都抽時間在這個洞裏練鐵頭功。“你摸一下我的頭頂,這裏有塊骨頭明顯突出。”聽了他的話,筆者一摸,果如其言。
掌劈青磚,他小時候已開始練習,一直未中斷。他所在的單位處於農村,拆舊建新丟棄不少青磚。他像寶貝一樣撿回,以備工作之餘練習。通過練習,他從過去單手劈1塊磚增加到可以劈5塊磚,手掌厚度比常人厚一倍。
後來,社會上有兩家拳擊館找到聶保印,聘請他當教練,他便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
“點穴容易識穴難。點穴之法首先要熟知全身的各個穴位,不但能言其所在,還能閉目撫之。識穴必須準確,絲毫無差。”聶保印說。在習練武功的同時,他還認真學習《黃帝內經》《脈經》傳統中醫理論,以加深對點穴這一技藝的理解和掌握。1992年至 1994年,聶保印還利用星期天跑到鄭州市參加專業學習,做到對人身上720處穴位了如指掌。
“點打奇功門,秘傳在少林。立誌練真功,該有苦恒心。一練硬功底,氣功乃根本……”聶保印說,“每當我在傳承中華武術文化道路上感到力不從心時,就朗誦這首歌訣,以激勵自己。”
□布財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聶保印。 張誌勇 攝
點穴這種功夫,過去多出現於武俠小說中,如今早已變成醫疾除屙的一種手段。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內經》對經絡腧穴理論早已有詳盡的論述,並指明點按人體特定部位具有“按之氣血散,故按之痛止”的作用。
在我市解放區上白作街道田澗村,退伍軍人聶保印,20年如一日,利用祖傳的點穴功夫義務為鄉鄰及社會人士提供服務,先後為3000多人解除或緩解病痛。我市書法家、山陽區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楊煥峰在接受調理後驚歎不已,遂書寫“妙手神功”條幅相贈。
二十年的堅守
9月16日,星期六,在我市某企業專門為聶保印設立的調理室,筆者一邊體驗聶保印的點穴功夫,一邊采訪他,了解了他20年如一日免費為鄉鄰和友人調理經絡、解除病痛的事跡。
2003年7月的一天,聶保印與同事閑聊時發現同事頸椎不舒服,便用自己所掌握的點穴技藝給同事進行調理。同事當場感覺症狀緩解。隨後,同事的家屬也因頭部不舒服請他進行點穴調理,不適症狀大大減輕。另一位同事由於頸椎壓迫導致一條胳膊先是疼痛,後發生萎縮,準備去北京動手術,聽說聶保印的點穴技藝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門求助。聶保印根據對方的症狀,在點穴的基礎上施加綿掌透勁手法進行調理。兩個月後,這位同事的症狀基本消除。一傳十,十傳百,找聶保印調理的人越來越多。
“點穴是點穴按摩或者點穴治療的簡稱,是中醫穴位治療的一種簡單方法。它通過中醫辨證,選擇合適的穴位,然後把大拇指指腹放置在穴位上進行點按、揉壓等手法進行刺激。手法要嫻熟,力度要適中,以穴位處產生酸、麻、脹、痛感為宜。”聶保印說。
在給人調理之初,聶保印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弘揚傳統文化,義務調理經絡,不收禮品和費用。
俗話說:“說起容易做起難。”一次點穴調理至少需要20分鍾,一次綿掌透勁調理需要一個半小時。點穴手法運用上除了采取“斫、戳、拍、擒、拿、撞、閉”七種傳統手法外,聶保印還融入了“滾法”“一指禪”等手法,沒有一定功力是無法進行的。因此,一次調理下來,對他這樣經常練功的人來說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況且為了不影響他的本職工作,聶保印隻能利用休息時間義務幫人調理。一些人過意不去,總想對他有所表示,均被他婉言謝絕。“祖傳技藝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聶保印說。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聶保印說,“每當我遇到困難,感到灰心喪氣時,就拿這句話激勵自己。”
我市有幾家企業負責人慕名找到他,希望提供場所以方便他為本單位職工進行調理。為了傳承這一中華文化瑰寶,他愉快地答應下來。
“這些年來,我服務過的有街坊鄰居,有保潔和後勤人員,有機關工作人員……不下3000人(次),不同程度緩解或解除了他們的病痛,實現了祖傳技藝的傳承。”聶保印說。
少年武俠之夢
1967年3月,聶保印出生於解放區上白作街道田澗村,祖上可以稱得上武術世家。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是當地有名的武術高手,曾祖父擅長點穴技藝,為不少鄉親解除過病痛。他的父親由於從小愛好學習,成績優異,是當地有名的才子,後成為一名教師。他的母親也是一名教師。父母望子成龍,可他卻不是一塊讀書的料。
“幼年時,我喜歡看老爺和爺爺練武。”那時,他們家還住在河溝下麵的窯洞裏,院子非常寬敞。河溝下麵有山洪衝下的鵝卵石,他時常拿來練飛鏢投石。上小學後,家人給他買文具的錢,都被他買成武俠小人書和武術書籍。
由於一天到晚想著練武,聶保印對學習再也提不起興趣。1981年,該上高中時,為練鐵布衫、單手劈磚等,他不惜休學兩年。上高一時,有一次老師帶他和另一位同學去操場鏟草,突然一條野狗竄出,欲攻擊老師和同學。他見狀衝上去,一指頭點到狗脖子上。狗疼得汪汪大叫,扭頭就跑。
1986年,高中畢業後,他選擇了當兵。在山東當兵時,他不忘尋訪當地的武術高手。“駐地10公裏範圍內,我利用星期天、節假日跑了個遍。”聶保印說。1988年,所在部隊舉行春節晚會,他表演的鐵布衫、單手劈磚贏得陣陣掌聲。兩個新入伍的戰士因此拜他為師。在聶保印耐心向他們傳授一些基本功一段時間後,這兩名新戰士體能明顯增強,在連隊舉辦的比賽中均獲得好成績。
在部隊期間,他遇上一個祖傳綿掌透勁除病的民間高手。這位民間高手看他人品不錯,且有一定功力,便將自家的祖傳技藝傳授給他。本來服役3年就可以複員的他,為了學藝,又在部隊多服役了半年時間。
持之以恒追求
1990年,複員後的聶保印被安置在山陽區某事業單位,成為一名後勤工作人員。雖然參加了工作,可他業餘時間從未中斷練功。
“百練不如一站。”站樁是練武的基本功,在工作清閑的時候,他從來都是以站樁的方式代替休息。
家離上班的地方很遠,中午他都不回家。1993年的一天中午,聶保印去市盆景公園閑逛,發現公園內假山下麵有個石頭洞,冬暖夏涼,是個練鐵頭功的好場地。從此,整整3年,他每天都抽時間在這個洞裏練鐵頭功。“你摸一下我的頭頂,這裏有塊骨頭明顯突出。”聽了他的話,筆者一摸,果如其言。
掌劈青磚,他小時候已開始練習,一直未中斷。他所在的單位處於農村,拆舊建新丟棄不少青磚。他像寶貝一樣撿回,以備工作之餘練習。通過練習,他從過去單手劈1塊磚增加到可以劈5塊磚,手掌厚度比常人厚一倍。
後來,社會上有兩家拳擊館找到聶保印,聘請他當教練,他便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
“點穴容易識穴難。點穴之法首先要熟知全身的各個穴位,不但能言其所在,還能閉目撫之。識穴必須準確,絲毫無差。”聶保印說。在習練武功的同時,他還認真學習《黃帝內經》《脈經》傳統中醫理論,以加深對點穴這一技藝的理解和掌握。1992年至 1994年,聶保印還利用星期天跑到鄭州市參加專業學習,做到對人身上720處穴位了如指掌。
“點打奇功門,秘傳在少林。立誌練真功,該有苦恒心。一練硬功底,氣功乃根本……”聶保印說,“每當我在傳承中華武術文化道路上感到力不從心時,就朗誦這首歌訣,以激勵自己。”
□布財勇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