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人物名片
劉斌,39歲,焦作日報社印務中心報印車間主任。2009年,劉斌從學校畢業後參加工作,從此過起了黑白顛倒的日子,每天0時左右上班,5時左右下班。放大鏡、工具箱、筆記本,是他的工作時用到的“三件寶”;白發、失眠、腰椎間盤突出,是長期夜班工作對他的“饋贈”;“機器有問題,找小劉!”是同事對他的信賴。
劉斌在查看剛剛印刷出來的報紙。
奮鬥故事
8月25日0時40分,焦作日報社印務中心報印車間裏,《焦作晚報》正在印刷。在轟鳴的機器聲中,當第一遝報紙印好時,劉斌飛快地抓起一張,先大致瀏覽一遍。隨後,他掏出一個20倍的放大鏡,仔細查看字體、圖片顏色是否有問題。一切正常,他大聲叮囑同事後,才舒了一口氣。
劉斌對印報車間的最初印象有兩個:車間室內溫度高,夏天經常突破40攝氏度;噪聲大,印刷機工作時車間裏就像在開火車。但條件的艱苦並沒有嚇退剛參加工作的劉斌,時任印務中心經理韓如冰曾跟他講過這樣一句話:“黨報印刷是一項政治任務。無論什麼原因、什麼條件,報紙必須要想方設法印出來,不能影響早上送報。”他牢記在心,從不懈怠,印刷廠的每個人都是這樣,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他們始終堅守一線,在他們的人生字典裏就沒有“不行”二字。
“工作之初,我的師傅侯建軍就告誡我,怕髒怕累就別幹印刷!每次維修完機器,手上的黑油泥總也洗不幹淨,老工人們都戲稱,回家蒸鍋饅頭手就幹淨了。幹印刷,這點髒其實算不得什麼,冬天手凍裂個口子,夏天渾身淌汗,都是家常便飯。”對於自己選擇的職業,劉斌從不後悔。
他還記得剛上班不久的一個晚上,當天暴雨如注、電閃雷鳴。2時許,一聲響雷過後,原本燈火通明的報印車間裏頓時一片漆黑,轟鳴的機器也瞬間安靜下來。變壓器燒了,隻能等待供電公司的人抓緊修好。大家找來牛皮紙鋪在地上,席地而臥。這是劉斌人生中第一次在水泥地麵上睡覺。睡得暈暈乎乎時,他被車間主任叫了起來:“一會兒要幹活,可不敢犯困,就是幹到下午,這活也得完成。”下班回到家,已經是14時了。
近年來,新聞紙價格居高不下,為了多印精品、少產廢品,以降低印刷成本,劉斌上班時就像上緊的發條,不但精神高度集中,還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腳、眼都要動起來:手要快,慢一分鍾就會多出一分鍾的廢品;眼要勤,要隨時觀察報紙顏色的變化;腳要快,往返機台和出報口這短短5米的距離,如果按正常步行速度,走完這段距離就能印出100多張報紙,因此他常常跑著去調節印刷機。在上班時間,劉斌少則走三四千步,多則走五六千步,有時忙得連水都顧不得喝上一口。
未來展望
時光如流,白發已經悄然爬上劉斌的鬢角,失眠、腰椎間盤突出也纏上了他。他的妻子說,這和他的夜班工作有很大關係。別人眼中很辛苦的活兒,劉斌卻能幹得有滋有味。他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任務麵前不搖手、靠前指揮不甩手、遇到難題不縮手,把使命扛在肩上,矢誌不渝,勇毅前行。
(記者 李 征/文 宋崇飛/圖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人物名片
劉斌,39歲,焦作日報社印務中心報印車間主任。2009年,劉斌從學校畢業後參加工作,從此過起了黑白顛倒的日子,每天0時左右上班,5時左右下班。放大鏡、工具箱、筆記本,是他的工作時用到的“三件寶”;白發、失眠、腰椎間盤突出,是長期夜班工作對他的“饋贈”;“機器有問題,找小劉!”是同事對他的信賴。
劉斌在查看剛剛印刷出來的報紙。
奮鬥故事
8月25日0時40分,焦作日報社印務中心報印車間裏,《焦作晚報》正在印刷。在轟鳴的機器聲中,當第一遝報紙印好時,劉斌飛快地抓起一張,先大致瀏覽一遍。隨後,他掏出一個20倍的放大鏡,仔細查看字體、圖片顏色是否有問題。一切正常,他大聲叮囑同事後,才舒了一口氣。
劉斌對印報車間的最初印象有兩個:車間室內溫度高,夏天經常突破40攝氏度;噪聲大,印刷機工作時車間裏就像在開火車。但條件的艱苦並沒有嚇退剛參加工作的劉斌,時任印務中心經理韓如冰曾跟他講過這樣一句話:“黨報印刷是一項政治任務。無論什麼原因、什麼條件,報紙必須要想方設法印出來,不能影響早上送報。”他牢記在心,從不懈怠,印刷廠的每個人都是這樣,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他們始終堅守一線,在他們的人生字典裏就沒有“不行”二字。
“工作之初,我的師傅侯建軍就告誡我,怕髒怕累就別幹印刷!每次維修完機器,手上的黑油泥總也洗不幹淨,老工人們都戲稱,回家蒸鍋饅頭手就幹淨了。幹印刷,這點髒其實算不得什麼,冬天手凍裂個口子,夏天渾身淌汗,都是家常便飯。”對於自己選擇的職業,劉斌從不後悔。
他還記得剛上班不久的一個晚上,當天暴雨如注、電閃雷鳴。2時許,一聲響雷過後,原本燈火通明的報印車間裏頓時一片漆黑,轟鳴的機器也瞬間安靜下來。變壓器燒了,隻能等待供電公司的人抓緊修好。大家找來牛皮紙鋪在地上,席地而臥。這是劉斌人生中第一次在水泥地麵上睡覺。睡得暈暈乎乎時,他被車間主任叫了起來:“一會兒要幹活,可不敢犯困,就是幹到下午,這活也得完成。”下班回到家,已經是14時了。
近年來,新聞紙價格居高不下,為了多印精品、少產廢品,以降低印刷成本,劉斌上班時就像上緊的發條,不但精神高度集中,還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腳、眼都要動起來:手要快,慢一分鍾就會多出一分鍾的廢品;眼要勤,要隨時觀察報紙顏色的變化;腳要快,往返機台和出報口這短短5米的距離,如果按正常步行速度,走完這段距離就能印出100多張報紙,因此他常常跑著去調節印刷機。在上班時間,劉斌少則走三四千步,多則走五六千步,有時忙得連水都顧不得喝上一口。
未來展望
時光如流,白發已經悄然爬上劉斌的鬢角,失眠、腰椎間盤突出也纏上了他。他的妻子說,這和他的夜班工作有很大關係。別人眼中很辛苦的活兒,劉斌卻能幹得有滋有味。他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任務麵前不搖手、靠前指揮不甩手、遇到難題不縮手,把使命扛在肩上,矢誌不渝,勇毅前行。
(記者 李 征/文 宋崇飛/圖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