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紀民
社會新聞
裴紀民。 郭東威 攝
從1987年到焦作礦務局(焦煤集團前身)九裏山礦工作,到2021年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我在該礦工作了30多年。從井下到井上,我從事過共青團、組織、統戰、宣傳等工作。回首過往,思緒萬千,我深深地感到把自己的青春留在礦山,獻給摯愛的工作,無悔自己的青春韶華,不負這似水流年。
難忘1987年
遇見可敬的王師傅
時間的步履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轉眼間,我從老家延津來到焦作煤礦工作已37個春秋,很多在煤礦工作的情景就像已經消失了的記憶中的船,再也找不見,可始終讓我忘懷不了、割舍不下的還是1987,這個對我來說非常偶然的數字。
1987年,18歲的我懷著對煤礦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跟隨即將退休的父親從老家延津來到這個讓我渴望許久的煤城——焦作,到九裏山礦井下工作。第一天上班時,區隊領導讓一位姓王的師傅領著我。王師傅個子不高,但很精幹,看上去40來歲的樣子。可聽其他工友說,王師傅已經是50歲的人了,我有點不大相信。
王師傅人很熱心,很和藹。在更衣箱前換衣服準備下井時,他一再囑咐我:“小裴,下井後可要跟緊我,一個人可不能隨便亂跑亂撞,摸錯了路,小心上不了井。另外,一定要記好更衣箱的位置,不敢忘了!”我一一答應。
心裏念著不敢忘記、不敢忘記,可粗心大意的我還是忘記了。上井後,那一排排的更衣箱使我眼花繚亂,分不清東西南北。周圍人不少,可我一個也不認識,急得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正在這時,王師傅也從井下上來了,他看我著急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交代過還記不住,來吧!”說著,他把我領到了更衣箱前。
“看清了,你的更衣箱號是1987。1987!這麼巧,我正好是1987年開始上班,僅這一次,1987這個數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裏,連同王師傅的那張笑臉。
上了幾個班,剛下井的那股新鮮勁沒了,我才知道礦工的工作並不是好幹的。“我已18歲了”的狂勁,變成了“我才18歲”的感歎。多虧了王師傅,在我愁悶時陪我在礦區內散步,讓我開心;下了井,手把手地教我技術,有時他會把我當成一個孩子,我也覺得自己離不開王師傅。
就這樣,我一天天成長起來,從王師傅那裏學會了很多東西。後來因工作關係,我要和王師傅分開了。臨走時,王師傅緊緊地拉住我的手,動感情地說:“小裴,師傅最後再交代幾句話,以後不管在哪兒工作、幹啥工作,你都要記住‘做人要真,做事要勤’,能做到這些,師傅就放心了。”我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
王師傅退休時,我又見過他一麵,之後就再也沒見過他。
王師傅,您還好嗎?您還能記起1987,記起那個因為找不著更衣箱而急哭的小裴嗎?我可親可敬的王尚可師傅。
感謝1992年
礦工品格催我奮進
因為從小喜歡寫作,工作之餘我經常學習寫一些詩歌、散文,並且偶爾見諸報端,慢慢地在礦區有了點小名氣。1992年春節剛過,我被調到礦宣傳科工作,開始專職從事煤礦新聞寫作。從此,我經常深入區隊車間采訪,並因此結識了許多淳樸憨厚的煤礦工人,我也經常被他們不怕吃苦、甘於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1997年,為提高工效,九裏山礦在焦作礦務局率先實施放頂煤開采工藝創新,麵對這一新的課題,以礦采三區黨支部書記裴洋生為代表的區隊領導班子主動請纓,挑起了試采的重擔,並通過艱苦努力實現了一次試采成功。
采訪中我了解到,為了放頂煤工作麵的正常生產,從焦作礦務局領導到采三區的每一個職工,他們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局領導多次來到采三區現場指導工作,礦領導經常深入井下跟班現場指揮生產,該區區長靳勤學、黨支部書記裴洋生經常是幾天幾夜不回家,生產班長徐如春帶領工人克服生產困難,多次創出小班生產記錄……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支“敢於吃苦,敢打硬仗”的隊伍,礦上的安全生產才有了堅強的保障。
曾經有人認為煤礦工人傻大黑粗、頭腦簡單,但我所了解的煤礦工人不僅能夠吃苦奉獻,更善於鑽研學習。2002年,為了使職工適應綜采技術的需要,九裏山礦有針對性地對涉及綜采試驗的單位進行了特殊的學習培訓,對於擔任綜采試驗的采二區職工,礦上要求他們在綜采支架安裝任務完成以前,必須熟練掌握綜采的基本操作技術和管理方麵的知識。當時他們還不是脫產學習,而是一邊生產一邊學習,采二區所在的14021工作麵頂板破碎、壓力大、淋水不止,地區條件異常惡劣,但全區職工沒有一人喊苦叫累。他們在每天完成400噸煤炭生產任務的同時,還要堅持兩三個小時的學習。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努力,職工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經考核考試,有95%的職工通過了理論和實踐的檢驗。
礦機電科為了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每天都要對特殊工種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堅持每周四下午組織職工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定期在職工中開展技術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為了保證綜采安裝任務順利完成,他們還組織職工專門到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無錫煤礦機械廠學習綜采設備的操作技能和安裝流程,從而為綜采設備的順利安裝提供了保障。
礦皮帶隊為了適應綜采的需要,他們把井下一些常用設備搬到課堂,現場拆裝,學習和掌握一些常見故障的判斷和排除。通過技術培訓學習,區隊職工全部都能處理一些設備的常見故障,從而為礦上的綜采運輸夯實了技術基礎。
可以這樣說,綜采試驗不僅使采二區的職工經受了一場艱苦的考驗,而且使全礦職工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禮和鍛煉,這也正是礦工品格的真實寫照,在這樣一個企業裏成長,結識這些淳樸的礦工兄弟,我感到十分榮幸。
再見2021年
無悔煤礦幾十年
2010年3月,我被任命為礦宣傳科科長。為不辜負組織上的信任和重托,我為自己定下了“學、轉、愛、創、實”的五字要求。即一要學,堅持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麵,打牢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功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要轉,適應集團公司戰略重組後的新形勢、新變化,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拓寬思路;三要愛,愛企業、愛崗位,精力集中幹工作,立足崗位作貢獻;四要創,要開拓創新,結合礦井實際,探索實踐,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爭創一流宣傳工作業績;五要實,對自己嚴格要求,求真務實,不走形式,保證工作質量。
當年4月,為了宣傳“愛崗敬業、視責如命”的九裏山礦優秀區隊隊長王立忠同誌的先進事跡,我先後采訪了近百名職工,收集整理了上千份職工的學習心得,連續加班5個晝夜,逐句推敲、修改,最終完成近萬字的“責任如命”人物事跡通訊,在《河南日報》《河南煤化報》《焦煤視窗》等媒體刊登後,在焦作礦區引起了不小反響,使大家有了學習的楷模,幹事創業的勁頭日益高漲。
2011年,礦上開展了瓦斯治理示範礦井創建工作。為調動廣大職工搞好區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做好區域瓦斯治理工作的濃厚氛圍,我和宣傳科的同事多次深入井下一線,拍攝、收集瓦斯治理工作畫麵,並赴鄭州進行瓦斯治理專題片的後期處理與製作。一年時間,我和宣傳科的同事共同製作了3部礦井瓦期治理專題片,舉辦了6場瓦斯防治知識競賽,製作了48塊瓦斯治理宣傳牌板,這些工作進一步把全礦職工思想和行動凝聚到做好區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目標上來,為礦上的安全發展轉型奠定了基礎。
同時,我和宣傳科的同事堅持以《中國煤炭報》《河南日報》《焦作日報》《河南能源報》和《焦煤視窗》為對外宣傳陣地,先後刊登了《一個老煤礦的新追求》《新年第一場培訓》《闖過去,前麵是個天》《喜看煤海春潮湧》《牢記囑托擔大任 躬身實幹譜新篇》《責任如命》等紀實性報道。
近年來,我還先後撰寫了近10萬字關於煤礦企業改革發展以及黨的建設的理論文章,和同事們共同編纂了100多萬字的九裏山礦50年礦誌。
回顧自己30多年的工作曆程,沒有驕人業績,但最讓我欣慰的是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心愛的礦山。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裴紀民。 郭東威 攝
從1987年到焦作礦務局(焦煤集團前身)九裏山礦工作,到2021年離開心愛的工作崗位,我在該礦工作了30多年。從井下到井上,我從事過共青團、組織、統戰、宣傳等工作。回首過往,思緒萬千,我深深地感到把自己的青春留在礦山,獻給摯愛的工作,無悔自己的青春韶華,不負這似水流年。
難忘1987年
遇見可敬的王師傅
時間的步履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轉眼間,我從老家延津來到焦作煤礦工作已37個春秋,很多在煤礦工作的情景就像已經消失了的記憶中的船,再也找不見,可始終讓我忘懷不了、割舍不下的還是1987,這個對我來說非常偶然的數字。
1987年,18歲的我懷著對煤礦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跟隨即將退休的父親從老家延津來到這個讓我渴望許久的煤城——焦作,到九裏山礦井下工作。第一天上班時,區隊領導讓一位姓王的師傅領著我。王師傅個子不高,但很精幹,看上去40來歲的樣子。可聽其他工友說,王師傅已經是50歲的人了,我有點不大相信。
王師傅人很熱心,很和藹。在更衣箱前換衣服準備下井時,他一再囑咐我:“小裴,下井後可要跟緊我,一個人可不能隨便亂跑亂撞,摸錯了路,小心上不了井。另外,一定要記好更衣箱的位置,不敢忘了!”我一一答應。
心裏念著不敢忘記、不敢忘記,可粗心大意的我還是忘記了。上井後,那一排排的更衣箱使我眼花繚亂,分不清東西南北。周圍人不少,可我一個也不認識,急得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正在這時,王師傅也從井下上來了,他看我著急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交代過還記不住,來吧!”說著,他把我領到了更衣箱前。
“看清了,你的更衣箱號是1987。1987!這麼巧,我正好是1987年開始上班,僅這一次,1987這個數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裏,連同王師傅的那張笑臉。
上了幾個班,剛下井的那股新鮮勁沒了,我才知道礦工的工作並不是好幹的。“我已18歲了”的狂勁,變成了“我才18歲”的感歎。多虧了王師傅,在我愁悶時陪我在礦區內散步,讓我開心;下了井,手把手地教我技術,有時他會把我當成一個孩子,我也覺得自己離不開王師傅。
就這樣,我一天天成長起來,從王師傅那裏學會了很多東西。後來因工作關係,我要和王師傅分開了。臨走時,王師傅緊緊地拉住我的手,動感情地說:“小裴,師傅最後再交代幾句話,以後不管在哪兒工作、幹啥工作,你都要記住‘做人要真,做事要勤’,能做到這些,師傅就放心了。”我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
王師傅退休時,我又見過他一麵,之後就再也沒見過他。
王師傅,您還好嗎?您還能記起1987,記起那個因為找不著更衣箱而急哭的小裴嗎?我可親可敬的王尚可師傅。
感謝1992年
礦工品格催我奮進
因為從小喜歡寫作,工作之餘我經常學習寫一些詩歌、散文,並且偶爾見諸報端,慢慢地在礦區有了點小名氣。1992年春節剛過,我被調到礦宣傳科工作,開始專職從事煤礦新聞寫作。從此,我經常深入區隊車間采訪,並因此結識了許多淳樸憨厚的煤礦工人,我也經常被他們不怕吃苦、甘於奉獻的精神所感動。
1997年,為提高工效,九裏山礦在焦作礦務局率先實施放頂煤開采工藝創新,麵對這一新的課題,以礦采三區黨支部書記裴洋生為代表的區隊領導班子主動請纓,挑起了試采的重擔,並通過艱苦努力實現了一次試采成功。
采訪中我了解到,為了放頂煤工作麵的正常生產,從焦作礦務局領導到采三區的每一個職工,他們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局領導多次來到采三區現場指導工作,礦領導經常深入井下跟班現場指揮生產,該區區長靳勤學、黨支部書記裴洋生經常是幾天幾夜不回家,生產班長徐如春帶領工人克服生產困難,多次創出小班生產記錄……正是因為有這麼一支“敢於吃苦,敢打硬仗”的隊伍,礦上的安全生產才有了堅強的保障。
曾經有人認為煤礦工人傻大黑粗、頭腦簡單,但我所了解的煤礦工人不僅能夠吃苦奉獻,更善於鑽研學習。2002年,為了使職工適應綜采技術的需要,九裏山礦有針對性地對涉及綜采試驗的單位進行了特殊的學習培訓,對於擔任綜采試驗的采二區職工,礦上要求他們在綜采支架安裝任務完成以前,必須熟練掌握綜采的基本操作技術和管理方麵的知識。當時他們還不是脫產學習,而是一邊生產一邊學習,采二區所在的14021工作麵頂板破碎、壓力大、淋水不止,地區條件異常惡劣,但全區職工沒有一人喊苦叫累。他們在每天完成400噸煤炭生產任務的同時,還要堅持兩三個小時的學習。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努力,職工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經考核考試,有95%的職工通過了理論和實踐的檢驗。
礦機電科為了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每天都要對特殊工種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堅持每周四下午組織職工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定期在職工中開展技術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為了保證綜采安裝任務順利完成,他們還組織職工專門到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無錫煤礦機械廠學習綜采設備的操作技能和安裝流程,從而為綜采設備的順利安裝提供了保障。
礦皮帶隊為了適應綜采的需要,他們把井下一些常用設備搬到課堂,現場拆裝,學習和掌握一些常見故障的判斷和排除。通過技術培訓學習,區隊職工全部都能處理一些設備的常見故障,從而為礦上的綜采運輸夯實了技術基礎。
可以這樣說,綜采試驗不僅使采二區的職工經受了一場艱苦的考驗,而且使全礦職工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禮和鍛煉,這也正是礦工品格的真實寫照,在這樣一個企業裏成長,結識這些淳樸的礦工兄弟,我感到十分榮幸。
再見2021年
無悔煤礦幾十年
2010年3月,我被任命為礦宣傳科科長。為不辜負組織上的信任和重托,我為自己定下了“學、轉、愛、創、實”的五字要求。即一要學,堅持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麵,打牢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功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要轉,適應集團公司戰略重組後的新形勢、新變化,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拓寬思路;三要愛,愛企業、愛崗位,精力集中幹工作,立足崗位作貢獻;四要創,要開拓創新,結合礦井實際,探索實踐,宣傳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爭創一流宣傳工作業績;五要實,對自己嚴格要求,求真務實,不走形式,保證工作質量。
當年4月,為了宣傳“愛崗敬業、視責如命”的九裏山礦優秀區隊隊長王立忠同誌的先進事跡,我先後采訪了近百名職工,收集整理了上千份職工的學習心得,連續加班5個晝夜,逐句推敲、修改,最終完成近萬字的“責任如命”人物事跡通訊,在《河南日報》《河南煤化報》《焦煤視窗》等媒體刊登後,在焦作礦區引起了不小反響,使大家有了學習的楷模,幹事創業的勁頭日益高漲。
2011年,礦上開展了瓦斯治理示範礦井創建工作。為調動廣大職工搞好區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做好區域瓦斯治理工作的濃厚氛圍,我和宣傳科的同事多次深入井下一線,拍攝、收集瓦斯治理工作畫麵,並赴鄭州進行瓦斯治理專題片的後期處理與製作。一年時間,我和宣傳科的同事共同製作了3部礦井瓦期治理專題片,舉辦了6場瓦斯防治知識競賽,製作了48塊瓦斯治理宣傳牌板,這些工作進一步把全礦職工思想和行動凝聚到做好區域瓦斯治理工作的目標上來,為礦上的安全發展轉型奠定了基礎。
同時,我和宣傳科的同事堅持以《中國煤炭報》《河南日報》《焦作日報》《河南能源報》和《焦煤視窗》為對外宣傳陣地,先後刊登了《一個老煤礦的新追求》《新年第一場培訓》《闖過去,前麵是個天》《喜看煤海春潮湧》《牢記囑托擔大任 躬身實幹譜新篇》《責任如命》等紀實性報道。
近年來,我還先後撰寫了近10萬字關於煤礦企業改革發展以及黨的建設的理論文章,和同事們共同編纂了100多萬字的九裏山礦50年礦誌。
回顧自己30多年的工作曆程,沒有驕人業績,但最讓我欣慰的是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心愛的礦山。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