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微風已暖,麥浪陣陣。“五一”假期,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的冀東國家農作物品種綜合試驗站內,已經64歲的翟子春穿梭田間,指導年輕技術員們對小麥各項數據進行觀測記錄。
該試驗站是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綜合試驗站在冀東地區的子站之一,承擔著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河北省相關大專院校、各級種子管理機構和種子企業聯合體的小麥、玉米品種實驗任務。
“目前這裏有18組小麥實驗項目,200多個品種、品係參試,中國農科院安排的北部冬麥區冬小麥品種比較實驗在開展。”農業專家、該試驗站主持人翟子春說,眼下是小麥實驗調查和田間管理的關鍵季節,要對所有數據調查記錄。
行走在田間地頭的年輕技術員們,來自唐山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屬於這裏的常客。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個占地100畝的試驗站常吸引河北各地育種專家、青年技術人員來考察學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翟子春在這兒。
翟子春1980年進入原豐南縣農業局工作,從此就奔波在田間地頭。他參與和主持的多項農業技術創新和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工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還獲“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唐山市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20世紀90年代後期,為提高作物產量,翟子春和團隊前後曆時五年完成“旱地小麥玉米蓄水節水栽培體係研究”課題,該項技術在我國低平原旱地麥區總計推廣22.72萬畝、總增產糧食3923萬公斤,讓一些曾經的糧食低產區成為主產區。
在唐山,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麵積在160萬畝以上。“翟老始終立足農戶實際需求,開展冬小麥種質資源搜集創新,選育抗寒優質高產的冬小麥新品種。很多成果不僅得到業界專家認可,也得到廣大農戶認可。”唐山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副所長吳誌會介紹。
2018年退休後,放不下心中所愛,翟子春又承擔起冀東國家農作物品種綜合試驗站和唐山市小麥首席專家工作站的建站任務。在政府給予資金政策支持之外,他還自費拿出70萬元來參與試驗站工作。
在翟子春的辦公室,厚厚的實驗檔案排了一摞又一摞。一年下來,他要親自參與調查和整理上萬個實驗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形成報告,為新品種審定提供科學依據。吳誌會說:“小麥育種涉及知識麵非常寬,退休後翟老的熱心奔波,幫了我們大忙,可以說是我們後輩的智庫,我們有事都向他請教。”
常來試驗站的年輕人裏,唐山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茂興算是最勤奮的一位。“試驗站的農機具有幾十種,其中有一台近170萬元的進口收割機,翟老不輕易讓人碰,但他放心讓我用。去年一夏天練習,現在我可以熟練操作並進行數據采集轉換。”他說。
走出田間,遠望麥浪。翟子春說:“選種子需要每年堅持,篩選出最好的,帶年輕人也是一樣。用心培育出最優的,這樣農業才有希望,農民種地才有希望。”
記者 楊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微風已暖,麥浪陣陣。“五一”假期,在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的冀東國家農作物品種綜合試驗站內,已經64歲的翟子春穿梭田間,指導年輕技術員們對小麥各項數據進行觀測記錄。
該試驗站是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綜合試驗站在冀東地區的子站之一,承擔著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河北省相關大專院校、各級種子管理機構和種子企業聯合體的小麥、玉米品種實驗任務。
“目前這裏有18組小麥實驗項目,200多個品種、品係參試,中國農科院安排的北部冬麥區冬小麥品種比較實驗在開展。”農業專家、該試驗站主持人翟子春說,眼下是小麥實驗調查和田間管理的關鍵季節,要對所有數據調查記錄。
行走在田間地頭的年輕技術員們,來自唐山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屬於這裏的常客。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個占地100畝的試驗站常吸引河北各地育種專家、青年技術人員來考察學習,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翟子春在這兒。
翟子春1980年進入原豐南縣農業局工作,從此就奔波在田間地頭。他參與和主持的多項農業技術創新和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工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還獲“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唐山市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20世紀90年代後期,為提高作物產量,翟子春和團隊前後曆時五年完成“旱地小麥玉米蓄水節水栽培體係研究”課題,該項技術在我國低平原旱地麥區總計推廣22.72萬畝、總增產糧食3923萬公斤,讓一些曾經的糧食低產區成為主產區。
在唐山,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麵積在160萬畝以上。“翟老始終立足農戶實際需求,開展冬小麥種質資源搜集創新,選育抗寒優質高產的冬小麥新品種。很多成果不僅得到業界專家認可,也得到廣大農戶認可。”唐山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副所長吳誌會介紹。
2018年退休後,放不下心中所愛,翟子春又承擔起冀東國家農作物品種綜合試驗站和唐山市小麥首席專家工作站的建站任務。在政府給予資金政策支持之外,他還自費拿出70萬元來參與試驗站工作。
在翟子春的辦公室,厚厚的實驗檔案排了一摞又一摞。一年下來,他要親自參與調查和整理上萬個實驗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形成報告,為新品種審定提供科學依據。吳誌會說:“小麥育種涉及知識麵非常寬,退休後翟老的熱心奔波,幫了我們大忙,可以說是我們後輩的智庫,我們有事都向他請教。”
常來試驗站的年輕人裏,唐山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宋茂興算是最勤奮的一位。“試驗站的農機具有幾十種,其中有一台近170萬元的進口收割機,翟老不輕易讓人碰,但他放心讓我用。去年一夏天練習,現在我可以熟練操作並進行數據采集轉換。”他說。
走出田間,遠望麥浪。翟子春說:“選種子需要每年堅持,篩選出最好的,帶年輕人也是一樣。用心培育出最優的,這樣農業才有希望,農民種地才有希望。”
記者 楊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