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外媒聚焦 > 外媒看焦作 > 正文

外媒聚焦

河南孟州莫溝村:由“拆”到“不拆”重新定義鄉村價值
更新時間:2020-10-14 9:18:44    來源:焦作日報

  如果說曆史是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那麼古村落就是其中的小小浪花。在河南孟州西虢鎮,有個莫溝古村,曾經破窯洞遍布,差點從地圖上被抹去。如今,承載鄉愁記憶的莫溝村聲名遠播,人們更喜歡叫她“老家莫溝”,而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把她當成心中的“莫溝老家”。

  工業圍村 拆還是不拆?

  年過半百的吉愛能是一名地道的農村婦女,大半輩子的農村生活中,麵朝黃土背朝天已成為習慣。平時農忙在家種地、農閑外出打工的她從沒想過自己熟悉的家鄉會在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歲月裏掀起任何波瀾。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大多數村莊一樣,莫溝漸漸變成了老人和兒童留守的“空心村”。身處工業集聚區,在四周蓬勃興起的工業企業包圍之下,莫溝村儼然成了產業發展的“絆腳石”。丘陵地區可耕地有限,傳統農業發展麵臨瓶頸;生活不便,年輕人出去便不願再回來;醫療設施不完善,留守的老人孩子有個頭疼腦熱都要外出尋診……

  2014年,莫溝村被列入整體拆遷計劃。第一次聽到莫溝村要整體搬遷時,吉愛能心裏狠狠一揪:“老家沒了,根就沒了……”

  就在挖掘機轟鳴聲即將響起的時候,轉機出現了。經過反複討論與調研,2015年4月,孟州市委、市政府決定以產業集聚區內的莫溝村為試點,以“一修複三實現”的思路建設“老家莫溝”,探索產業集聚區內生態失衡村莊就地改造新模式。

  村民們迎來了開展調研規劃的鄉建設計團隊。不砍一棵樹、不填一口塘、不扒一間房,根據區位特點和民俗特色,一張“老家莫溝”的發展藍圖躍然眼前。

  鄉村修複 逆勢生長

  莫溝依山傍水,空間層次明顯,設計團隊對莫溝村分上中下三個層級實施了修複改造。上層空間修複以現有民居為主,開設茶館、酒吧、咖啡廳和手工作坊;中層主要修複遺存的183孔元末明清窯洞,發展民宿旅遊;下層則重點改造汶水河水係,形成了嶺湖相依、樹水相伴的鄉野風情。

  最初開始進行的村莊修複,算起來是“賠本”的買賣。但一筆筆支出花出去,道路、公交、自來水通了,光纖、物流、天然氣來了,莫溝實現了公共服務由城市向鄉村的延伸,不再是現代社會中的孤島。

  這筆“賠本”的買賣不僅帶來看得見的變化,村民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了轉變。院落中,沒有了蚊蠅滋生的傳統旱廁;街道上,沒有了汙水橫流;大門旁,沒有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資源,能循環的分類回收,能分解的回歸大地,連成堆的碎磚瓦片,都重鋪做了路麵。

  這座曾經行將消失的村落,一天天在改變。如今走進莫溝,泥土垛牆、青磚瓦房,碎石步道、水岸蜿蜒,窯洞民居錯落,四時景色各異。

  融入城鎮化的鄉村振興

  “城市和鄉村,工業與鄉土不應被對立起來,鄉村振興也許就是一次對鄉村價值的重新定位。”西虢鎮黨委書記吳毅說,隨著莫溝一天天變美,這個曾經瀕臨拆遷的小村莊如今成了鄉村休閑觀光、觸摸耕讀文化、找尋老家記憶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今年十一期間,莫溝共接待遊客15.13萬人次,整體營業額達199.8萬元。

  “現在回過頭再算這筆賬,莫溝村改造各類項目資金加起來大概2000多萬元,而當初如果整體搬遷的話,則要花費更多。”西虢鎮副鎮長苗小忠說,鄉村振興與城鎮化、工業化融合發展,成本在降低,鄉村卻在不斷升值,村民得到的是實打實的紅利。

  如今招商引資,莫溝村的名字就已足夠吸引人。2019年,莫溝村引入社會資本近4000萬元,在汶水湖上架起了玻璃棧橋,村莊內建起了環村火車道。全年接待全國各地遊客10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1500萬元,村集體收入286萬元。當年年底,村民人均分紅達到1700元,美富共融的美好生活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記者 王 爍

  (新華社鄭州10月13日電)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河南孟州莫溝村:由“拆”到“不拆”重新定義鄉村價值
    2020-10-14 9:18:44    來源:焦作日報

      如果說曆史是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那麼古村落就是其中的小小浪花。在河南孟州西虢鎮,有個莫溝古村,曾經破窯洞遍布,差點從地圖上被抹去。如今,承載鄉愁記憶的莫溝村聲名遠播,人們更喜歡叫她“老家莫溝”,而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把她當成心中的“莫溝老家”。

      工業圍村 拆還是不拆?

      年過半百的吉愛能是一名地道的農村婦女,大半輩子的農村生活中,麵朝黃土背朝天已成為習慣。平時農忙在家種地、農閑外出打工的她從沒想過自己熟悉的家鄉會在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歲月裏掀起任何波瀾。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大多數村莊一樣,莫溝漸漸變成了老人和兒童留守的“空心村”。身處工業集聚區,在四周蓬勃興起的工業企業包圍之下,莫溝村儼然成了產業發展的“絆腳石”。丘陵地區可耕地有限,傳統農業發展麵臨瓶頸;生活不便,年輕人出去便不願再回來;醫療設施不完善,留守的老人孩子有個頭疼腦熱都要外出尋診……

      2014年,莫溝村被列入整體拆遷計劃。第一次聽到莫溝村要整體搬遷時,吉愛能心裏狠狠一揪:“老家沒了,根就沒了……”

      就在挖掘機轟鳴聲即將響起的時候,轉機出現了。經過反複討論與調研,2015年4月,孟州市委、市政府決定以產業集聚區內的莫溝村為試點,以“一修複三實現”的思路建設“老家莫溝”,探索產業集聚區內生態失衡村莊就地改造新模式。

      村民們迎來了開展調研規劃的鄉建設計團隊。不砍一棵樹、不填一口塘、不扒一間房,根據區位特點和民俗特色,一張“老家莫溝”的發展藍圖躍然眼前。

      鄉村修複 逆勢生長

      莫溝依山傍水,空間層次明顯,設計團隊對莫溝村分上中下三個層級實施了修複改造。上層空間修複以現有民居為主,開設茶館、酒吧、咖啡廳和手工作坊;中層主要修複遺存的183孔元末明清窯洞,發展民宿旅遊;下層則重點改造汶水河水係,形成了嶺湖相依、樹水相伴的鄉野風情。

      最初開始進行的村莊修複,算起來是“賠本”的買賣。但一筆筆支出花出去,道路、公交、自來水通了,光纖、物流、天然氣來了,莫溝實現了公共服務由城市向鄉村的延伸,不再是現代社會中的孤島。

      這筆“賠本”的買賣不僅帶來看得見的變化,村民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了轉變。院落中,沒有了蚊蠅滋生的傳統旱廁;街道上,沒有了汙水橫流;大門旁,沒有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資源,能循環的分類回收,能分解的回歸大地,連成堆的碎磚瓦片,都重鋪做了路麵。

      這座曾經行將消失的村落,一天天在改變。如今走進莫溝,泥土垛牆、青磚瓦房,碎石步道、水岸蜿蜒,窯洞民居錯落,四時景色各異。

      融入城鎮化的鄉村振興

      “城市和鄉村,工業與鄉土不應被對立起來,鄉村振興也許就是一次對鄉村價值的重新定位。”西虢鎮黨委書記吳毅說,隨著莫溝一天天變美,這個曾經瀕臨拆遷的小村莊如今成了鄉村休閑觀光、觸摸耕讀文化、找尋老家記憶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今年十一期間,莫溝共接待遊客15.13萬人次,整體營業額達199.8萬元。

      “現在回過頭再算這筆賬,莫溝村改造各類項目資金加起來大概2000多萬元,而當初如果整體搬遷的話,則要花費更多。”西虢鎮副鎮長苗小忠說,鄉村振興與城鎮化、工業化融合發展,成本在降低,鄉村卻在不斷升值,村民得到的是實打實的紅利。

      如今招商引資,莫溝村的名字就已足夠吸引人。2019年,莫溝村引入社會資本近4000萬元,在汶水湖上架起了玻璃棧橋,村莊內建起了環村火車道。全年接待全國各地遊客10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1500萬元,村集體收入286萬元。當年年底,村民人均分紅達到1700元,美富共融的美好生活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記者 王 爍

      (新華社鄭州10月13日電)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