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旅遊
黃河泥塤·殘月。
(武陟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塤是我國獨特的吹奏樂器,大約有7000年曆史,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塤起源於漢族先民勞動生產活動,最初是先民們為誘捕獵物,模仿鳥獸聲而製作,後逐步增加音孔,演變成吹奏樂器。
黃河泥塤是塤樂器之一,是中國黃河文化之鄉河南省武陟縣黃河岸邊的黃河人,用黃河水和黃河泥,用黃河泥製作的黃河泥塤,用黃河泥塤吹奏黃河音樂,用黃河音樂傳播黃河文化,用耐人尋味的塤樂語言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明,延續曆史文脈的優秀傳統民族樂器。
黃河泥塤是新時代黃河文化經典符號和載體。其主要特色:一是用料獨特。黃河泥塤的泥來自黃河文化之鄉武陟黃河岸邊,是黃河水裹挾黃土高原泥沙淤積沉澱,經年累月,色澤純正,凝聚著厚重的黃河文化氣息。二是工藝精湛。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奏家王建老師親手和泥,潛心製作、工序嚴謹、專業燒製、匠心獨具、巧奪天工。三是造型精致。黃河泥塤造型不拘一格,形態各異、惟妙惟肖、精致美觀、大氣厚重。四是音準精確。王建老師親自調試,專家專業、專一專注。五是音色濃厚。黃河泥塤塤樂渾厚圓融、沉緩悠長、音域寬廣、富於變化,或低沉凝重、或高亢悠遠、或如歌如頌、或如泣如訴。六是品位高雅。黃河泥塤是黃土、黃河、黃種人完美的傑作。塤樂為德者之音,聆聽塤樂讓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為推動黃河泥塤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武陟縣成立了黃河泥塤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於把武陟建設成塤樂之都、中國黃河泥塤基地。黃河泥塤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先後在省內外10多所大中小學建立了黃河泥塤研學基地,紮實開展黃河泥塤進校園活動。一方麵教授黃河泥塤製作技藝,一方麵組建黃河泥塤樂團,讓優美的塤樂彌漫校園,逐步培養和擴大黃河泥塤文化傳承專業人才隊伍。
2021年4月6日,河南理工大學黃河泥塤樂團應運而生;2021年6月3日,黃河交通學院成立黃河泥塤藝術學院;2016年6月,黃河泥塤製作技藝入選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10月16日,王建老師參加華北水利水電大學70年校慶黃河泥塤樂團演出,用塤樂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明;2021年12月15日,王建作為焦作文化堅守者,參加2022年焦作春晚節目錄製,讓全市人民欣賞黃河泥塤的古韻新風;2022年6月上旬,中共焦作市委組織部選定黃河泥塤作為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駐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黨建服務中心;2022年6月6日,河南省教育廳公布河南理工大學黃河泥塤教學基地入選第三批省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目前,黃河泥塤製作教學基地已達35個,組建黃河泥塤樂團35個,陸續培訓學員1萬餘人。
黃河泥塤是黃河文化的“特產”。她攜帶著黃土地的芬芳,高雅脫俗、精致美觀,又蘊含著厚重的黃河文化基因,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通過恰似天籟的塤樂傳向大河上下、長城內外。
(記者 楊景鵬)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黃河泥塤·殘月。
(武陟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供圖)
塤是我國獨特的吹奏樂器,大約有7000年曆史,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塤起源於漢族先民勞動生產活動,最初是先民們為誘捕獵物,模仿鳥獸聲而製作,後逐步增加音孔,演變成吹奏樂器。
黃河泥塤是塤樂器之一,是中國黃河文化之鄉河南省武陟縣黃河岸邊的黃河人,用黃河水和黃河泥,用黃河泥製作的黃河泥塤,用黃河泥塤吹奏黃河音樂,用黃河音樂傳播黃河文化,用耐人尋味的塤樂語言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明,延續曆史文脈的優秀傳統民族樂器。
黃河泥塤是新時代黃河文化經典符號和載體。其主要特色:一是用料獨特。黃河泥塤的泥來自黃河文化之鄉武陟黃河岸邊,是黃河水裹挾黃土高原泥沙淤積沉澱,經年累月,色澤純正,凝聚著厚重的黃河文化氣息。二是工藝精湛。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奏家王建老師親手和泥,潛心製作、工序嚴謹、專業燒製、匠心獨具、巧奪天工。三是造型精致。黃河泥塤造型不拘一格,形態各異、惟妙惟肖、精致美觀、大氣厚重。四是音準精確。王建老師親自調試,專家專業、專一專注。五是音色濃厚。黃河泥塤塤樂渾厚圓融、沉緩悠長、音域寬廣、富於變化,或低沉凝重、或高亢悠遠、或如歌如頌、或如泣如訴。六是品位高雅。黃河泥塤是黃土、黃河、黃種人完美的傑作。塤樂為德者之音,聆聽塤樂讓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為推動黃河泥塤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武陟縣成立了黃河泥塤文化研究中心,致力於把武陟建設成塤樂之都、中國黃河泥塤基地。黃河泥塤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先後在省內外10多所大中小學建立了黃河泥塤研學基地,紮實開展黃河泥塤進校園活動。一方麵教授黃河泥塤製作技藝,一方麵組建黃河泥塤樂團,讓優美的塤樂彌漫校園,逐步培養和擴大黃河泥塤文化傳承專業人才隊伍。
2021年4月6日,河南理工大學黃河泥塤樂團應運而生;2021年6月3日,黃河交通學院成立黃河泥塤藝術學院;2016年6月,黃河泥塤製作技藝入選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10月16日,王建老師參加華北水利水電大學70年校慶黃河泥塤樂團演出,用塤樂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明;2021年12月15日,王建作為焦作文化堅守者,參加2022年焦作春晚節目錄製,讓全市人民欣賞黃河泥塤的古韻新風;2022年6月上旬,中共焦作市委組織部選定黃河泥塤作為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駐國家方誌館南水北調分館黨建服務中心;2022年6月6日,河南省教育廳公布河南理工大學黃河泥塤教學基地入選第三批省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目前,黃河泥塤製作教學基地已達35個,組建黃河泥塤樂團35個,陸續培訓學員1萬餘人。
黃河泥塤是黃河文化的“特產”。她攜帶著黃土地的芬芳,高雅脫俗、精致美觀,又蘊含著厚重的黃河文化基因,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通過恰似天籟的塤樂傳向大河上下、長城內外。
(記者 楊景鵬)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