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焦作旅遊 > 環遊世界 > 正文

焦作旅遊

著名考古學家王巍點讚《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並欣然題詞——
運河文化 滋養懷川

更新時間:2020-10-22 10:34:04    來源:焦作晚報
  日前,應邀來我市參加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太極拳藍皮書》首發式的著名考古學家王巍在看到我市文廣旅局精心繪製的《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後,欣然提筆,盛讚大沙河:“運河文化,滋養懷川。”

  王巍,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考古專家組組長。

  大家王巍為何盛讚大沙河?

  大沙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奪火鎮,在我市流經博愛、焦作城區、修武,最後在新鄉市新鄉縣西永康村北入衛河,全長115.5公裏。因山洪暴發衝帶沙石形成石河,故得名大沙河。大沙河是一條自然河流,但又是一條流動的文化長河,因為它與兩漢魏晉時期的長明溝,有著不解之緣。

  長明溝開挖於西漢時期,是山陽大地最早的、用於灌溉的人工河流,影響中國曆史走勢的兩次大規模的射犬戰役發生在河道南側的射犬城。它是清水(衛河隋唐之前稱清水)的西部源流。隋煬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開挖永濟渠,清水被永濟渠所代替,為永濟渠的一段。因而,長明溝成了永濟渠的輸水河道,是隋唐大運河在我市留下的遺跡。千百年來,長明溝由西南向東北流過山陽大地,澆灌了萬頃良田,兼顧排澇功能,使漢山陽縣成為當時最為富庶的縣域之地,後為漢獻帝食邑。

  大沙河新中國成立前無固定河槽,沿河災害頻繁。1959年,新鄉地區水利局擴挖行洪斷麵,形成今天的河道。但大沙河在解放區靈泉陂村以東的河道借用了長明溝的故道,並與小丹河合流,自然河流的大沙河與曆史文化河流形成了無縫的對接,又成為明清時期衛河漕運的組成部分。

  進入新時期,大沙河生態治理工程被列入我市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重點項目。自2018年3月開工以來,我市著力打造大沙河生態景觀帶,為建設“精致城市、品質焦作”提供示範樣本,使這條流動的文化之河重現了生機與活力,成為焦作全域旅遊中的新亮點。

  通過《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我們不僅可以一覽大沙河風光,而且可以了解在大沙河沿線分布著的12個國保單位、20個非遺項目以及15個曆史遺址遺跡。

  在仔細觀看了《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後,王巍不禁感歎焦作文化之厚重。他對本報記者說,從考古角度看,黃河文明對中華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焦作是研究黃河沿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 王瑋萱)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著名考古學家王巍點讚《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並欣然題詞——
    運河文化 滋養懷川

    2020-10-22 10:34:04    來源:焦作晚報
      日前,應邀來我市參加黃河文明與太極文化研討會暨《世界太極拳藍皮書》首發式的著名考古學家王巍在看到我市文廣旅局精心繪製的《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後,欣然提筆,盛讚大沙河:“運河文化,滋養懷川。”

      王巍,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主任,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考古專家組組長。

      大家王巍為何盛讚大沙河?

      大沙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奪火鎮,在我市流經博愛、焦作城區、修武,最後在新鄉市新鄉縣西永康村北入衛河,全長115.5公裏。因山洪暴發衝帶沙石形成石河,故得名大沙河。大沙河是一條自然河流,但又是一條流動的文化長河,因為它與兩漢魏晉時期的長明溝,有著不解之緣。

      長明溝開挖於西漢時期,是山陽大地最早的、用於灌溉的人工河流,影響中國曆史走勢的兩次大規模的射犬戰役發生在河道南側的射犬城。它是清水(衛河隋唐之前稱清水)的西部源流。隋煬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開挖永濟渠,清水被永濟渠所代替,為永濟渠的一段。因而,長明溝成了永濟渠的輸水河道,是隋唐大運河在我市留下的遺跡。千百年來,長明溝由西南向東北流過山陽大地,澆灌了萬頃良田,兼顧排澇功能,使漢山陽縣成為當時最為富庶的縣域之地,後為漢獻帝食邑。

      大沙河新中國成立前無固定河槽,沿河災害頻繁。1959年,新鄉地區水利局擴挖行洪斷麵,形成今天的河道。但大沙河在解放區靈泉陂村以東的河道借用了長明溝的故道,並與小丹河合流,自然河流的大沙河與曆史文化河流形成了無縫的對接,又成為明清時期衛河漕運的組成部分。

      進入新時期,大沙河生態治理工程被列入我市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重點項目。自2018年3月開工以來,我市著力打造大沙河生態景觀帶,為建設“精致城市、品質焦作”提供示範樣本,使這條流動的文化之河重現了生機與活力,成為焦作全域旅遊中的新亮點。

      通過《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我們不僅可以一覽大沙河風光,而且可以了解在大沙河沿線分布著的12個國保單位、20個非遺項目以及15個曆史遺址遺跡。

      在仔細觀看了《大沙河曆史文化地圖》後,王巍不禁感歎焦作文化之厚重。他對本報記者說,從考古角度看,黃河文明對中華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焦作是研究黃河沿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 王瑋萱)

    文章編輯:趙銀岷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