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頻道
有“渝東北門戶”之稱的重慶市巫山縣,境內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山交彙,山高穀深的地貌“倒逼”此地努力探索山地特色高效種植經濟。日前,記者來到巫山縣看到,當地因地製宜發展中藥材產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沿著蜿蜒向前的山間公路穿越霧靄,記者乘車來到海拔1500多米的三溪鄉紅花村,見到園中一片蔥鬱的綠意,中藥材虎杖長勢喜人,十幾名工人正在忙碌地進行管護。
幾年前的情形迥然不同。受限於高寒地理條件的紅花村,種植傳統作物的經濟效益並不顯著,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大片土地因無人耕種而撂荒。
2022年,三溪鄉黨委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重慶雲端藥業有限公司。考察後,該公司發現紅花村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宜虎杖的生長。“虎杖耐低溫喜潮濕,在海拔越高的地方長出來的虎杖,有效成分白藜蘆醇等的含量越高。”公司總經理劉偉介紹道。
藥業公司從村民手中流轉來500餘畝撂荒地,對其進行田塊整治、灌溉管網疏通後,虎杖種植園初具規模,村民以多種途徑實現增收。“把土地租出去有一份收入,來種虎杖一天也有100多元錢。”村民代永慈告訴記者。
今年秋季,自2022年起開始種植的第一批虎杖將進入收獲期,預計收益可達畝均12000元。未來,紅花村將繼續利用好撂荒地,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就近務工增收。
篤坪鄉鶴溪村曾是擁有3個煤礦的產煤大村,但那時經濟發展的代價巨大:居住地變成地災點、土地上流淌黑煤水、植被被煤塵汙染……2016年起,村裏的煤礦被關退,村民外出務工,村子變成產業“空殼村”。
鶴溪村兩委考察同類村落轉型情況後,曾嚐試水稻等傳統作物種植,但無法達到預期效益。請來重慶市農科院專家對土壤、氣候等進行分析研判,召開支委會、村民代表會、院壩會多次研究後,全村決定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麵對全新的產業嚐試,村黨支部努力為村民做好技術服務保障,通過邀請縣農業農村委工作人員、種植大戶等前來授課,聘請種植專家定期走訪種植園、解決問題,組織村民代表外出學習等,幫助村民不斷積累種植經驗。
經過幾年發展,鶴溪村的中藥產業越做越大。通過撂荒地複墾等方式,現已形成3200餘畝的種植規模,種植貝母、川牛膝、雲木香等中藥材,年均產值超過8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4月下旬,小燈籠形狀的貝母花開得正盛,鶴溪村黨支部書記何培興望向“花海”,臉上洋溢著笑容。“到今年6月,這批貝母就可以采收了,預計畝產值能達到8000元。”
何培興表示,未來鶴溪村將在保持現有品種外,逐步引入五倍子、白附子等經濟效益更高的中藥材進行種植;同時,通過修建藥材烘房等,對收獲的藥材進行加工處理,提升附加值、形成產業鏈。
近年來,巫山縣努力走出一條保護生態環境、利用生態資源的發展之路,像紅花村、鶴溪村這樣的“中藥村”還有不少。巫山縣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巫山將立足優勢中藥材資源,圍繞中藥飲片及配方顆粒、中藥提取物、授權中成藥等品類,打造中藥材種植、加工全流程產業鏈,力爭到2027年實現產值10億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有“渝東北門戶”之稱的重慶市巫山縣,境內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山交彙,山高穀深的地貌“倒逼”此地努力探索山地特色高效種植經濟。日前,記者來到巫山縣看到,當地因地製宜發展中藥材產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沿著蜿蜒向前的山間公路穿越霧靄,記者乘車來到海拔1500多米的三溪鄉紅花村,見到園中一片蔥鬱的綠意,中藥材虎杖長勢喜人,十幾名工人正在忙碌地進行管護。
幾年前的情形迥然不同。受限於高寒地理條件的紅花村,種植傳統作物的經濟效益並不顯著,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打工,大片土地因無人耕種而撂荒。
2022年,三溪鄉黨委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重慶雲端藥業有限公司。考察後,該公司發現紅花村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宜虎杖的生長。“虎杖耐低溫喜潮濕,在海拔越高的地方長出來的虎杖,有效成分白藜蘆醇等的含量越高。”公司總經理劉偉介紹道。
藥業公司從村民手中流轉來500餘畝撂荒地,對其進行田塊整治、灌溉管網疏通後,虎杖種植園初具規模,村民以多種途徑實現增收。“把土地租出去有一份收入,來種虎杖一天也有100多元錢。”村民代永慈告訴記者。
今年秋季,自2022年起開始種植的第一批虎杖將進入收獲期,預計收益可達畝均12000元。未來,紅花村將繼續利用好撂荒地,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就近務工增收。
篤坪鄉鶴溪村曾是擁有3個煤礦的產煤大村,但那時經濟發展的代價巨大:居住地變成地災點、土地上流淌黑煤水、植被被煤塵汙染……2016年起,村裏的煤礦被關退,村民外出務工,村子變成產業“空殼村”。
鶴溪村兩委考察同類村落轉型情況後,曾嚐試水稻等傳統作物種植,但無法達到預期效益。請來重慶市農科院專家對土壤、氣候等進行分析研判,召開支委會、村民代表會、院壩會多次研究後,全村決定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
麵對全新的產業嚐試,村黨支部努力為村民做好技術服務保障,通過邀請縣農業農村委工作人員、種植大戶等前來授課,聘請種植專家定期走訪種植園、解決問題,組織村民代表外出學習等,幫助村民不斷積累種植經驗。
經過幾年發展,鶴溪村的中藥產業越做越大。通過撂荒地複墾等方式,現已形成3200餘畝的種植規模,種植貝母、川牛膝、雲木香等中藥材,年均產值超過800萬元,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4月下旬,小燈籠形狀的貝母花開得正盛,鶴溪村黨支部書記何培興望向“花海”,臉上洋溢著笑容。“到今年6月,這批貝母就可以采收了,預計畝產值能達到8000元。”
何培興表示,未來鶴溪村將在保持現有品種外,逐步引入五倍子、白附子等經濟效益更高的中藥材進行種植;同時,通過修建藥材烘房等,對收獲的藥材進行加工處理,提升附加值、形成產業鏈。
近年來,巫山縣努力走出一條保護生態環境、利用生態資源的發展之路,像紅花村、鶴溪村這樣的“中藥村”還有不少。巫山縣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巫山將立足優勢中藥材資源,圍繞中藥飲片及配方顆粒、中藥提取物、授權中成藥等品類,打造中藥材種植、加工全流程產業鏈,力爭到2027年實現產值10億元。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