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頻道
暮春時節,走進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扁溪村一處草莓大棚,一顆顆鮮紅的草莓掩映在綠葉之間,散發出果香。采摘、分揀、稱重、裝車……每到傍晚,扁溪村村民陳玉蘭的草莓大棚內一派繁忙景象。不久後,這些草莓將陸續出現在附近鄉鎮的農貿市場上。
“草莓成熟以來,每逢周末,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來體驗采摘草莓的樂趣。”陳玉蘭告訴記者,草莓生長周期較短,產量高、見效快。“通常種植2個月後就可以結果,畝產超過3000斤,去年種了7畝草莓,收入將近15萬元。”
陳玉蘭所在的扁溪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草莓,目前草莓種植麵積600多畝。村支書潘鴻介紹,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少村民積極發展“草莓種植+旅遊采摘”聯動經營,“錢袋子”越來越鼓。“全村100多戶村民種植草莓,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37萬元。”
距離扁溪村不遠處,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村村民廖成義的建盞作坊內,工人們正在為盞坯上釉。這些上完釉的盞坯在變成建盞成品之前,還要經過晾釉、裝窯、焙燒等多道工序。廖成義說,建盞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最近幾年,在電商平台的帶動下,建盞的名氣越來越大,銷售版圖也從原先傳統的南方市場拓展至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客戶越來越多。
後井村是宋代建盞主要生產地,相傳曆史上曾有“百窯百井”的盛況。兩宋時期,“鬥茶”風靡,使得建盞名重一時,曾大量出口到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然而,宋末元初後,由於飲茶風俗的變遷,盛極一時的建盞燒製技藝一度失傳。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當地政府和陶藝工匠的努力下,這項古老的技藝得以重煥生機。
如今,失而複得的建盞燒製技藝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產業。“通過發展建盞產業,戶均年增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了村裏。”後井村村支書鍾偉民介紹,後井村目前常住人口600多人,其中從事建盞相關產業的超過500人。
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也讓返鄉的村民心中更有底氣。建陽區小湖鎮祝中村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紅糖村”,古法榨糖技藝傳承百年。種植甘蔗、成立合作社、開辦加工廠……2015年底,看好紅糖產業發展前景的祝中村“90後”村民楊武禎從外地返鄉創業。他說:“除了傳統的紅糖製品,我們還推出了紅糖麻花、紅糖酥餅、紅糖牛軋糖等產品,去年銷售收入超過40萬元。”
這是建陽區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建陽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利誠說,今後當地將繼續加強引導,鼓勵更多鄉村因地製宜發展草莓、建盞、紅糖、茶葉等特色產業,帶動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暮春時節,走進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麻沙鎮扁溪村一處草莓大棚,一顆顆鮮紅的草莓掩映在綠葉之間,散發出果香。采摘、分揀、稱重、裝車……每到傍晚,扁溪村村民陳玉蘭的草莓大棚內一派繁忙景象。不久後,這些草莓將陸續出現在附近鄉鎮的農貿市場上。
“草莓成熟以來,每逢周末,不少家長會帶著孩子來體驗采摘草莓的樂趣。”陳玉蘭告訴記者,草莓生長周期較短,產量高、見效快。“通常種植2個月後就可以結果,畝產超過3000斤,去年種了7畝草莓,收入將近15萬元。”
陳玉蘭所在的扁溪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草莓,目前草莓種植麵積600多畝。村支書潘鴻介紹,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少村民積極發展“草莓種植+旅遊采摘”聯動經營,“錢袋子”越來越鼓。“全村100多戶村民種植草莓,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37萬元。”
距離扁溪村不遠處,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村村民廖成義的建盞作坊內,工人們正在為盞坯上釉。這些上完釉的盞坯在變成建盞成品之前,還要經過晾釉、裝窯、焙燒等多道工序。廖成義說,建盞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最近幾年,在電商平台的帶動下,建盞的名氣越來越大,銷售版圖也從原先傳統的南方市場拓展至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客戶越來越多。
後井村是宋代建盞主要生產地,相傳曆史上曾有“百窯百井”的盛況。兩宋時期,“鬥茶”風靡,使得建盞名重一時,曾大量出口到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然而,宋末元初後,由於飲茶風俗的變遷,盛極一時的建盞燒製技藝一度失傳。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當地政府和陶藝工匠的努力下,這項古老的技藝得以重煥生機。
如今,失而複得的建盞燒製技藝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產業。“通過發展建盞產業,戶均年增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了村裏。”後井村村支書鍾偉民介紹,後井村目前常住人口600多人,其中從事建盞相關產業的超過500人。
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也讓返鄉的村民心中更有底氣。建陽區小湖鎮祝中村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紅糖村”,古法榨糖技藝傳承百年。種植甘蔗、成立合作社、開辦加工廠……2015年底,看好紅糖產業發展前景的祝中村“90後”村民楊武禎從外地返鄉創業。他說:“除了傳統的紅糖製品,我們還推出了紅糖麻花、紅糖酥餅、紅糖牛軋糖等產品,去年銷售收入超過40萬元。”
這是建陽區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建陽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利誠說,今後當地將繼續加強引導,鼓勵更多鄉村因地製宜發展草莓、建盞、紅糖、茶葉等特色產業,帶動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