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讓全球經濟學家費解的“中國產能過剩論”
更新時間:2024-4-19 10:32:25    來源:新華社

  最近一段時間,部分西方發達經濟體不斷渲染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不少經濟學家和專業人士表示,這種論調令人難以理解,無論是從市場供需角度,還是從產業層麵的實際情況,都無法得出這樣的結論。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產能過剩論”實質上是美西方一些國家用來抹黑打壓中國經濟的一種政治工具,目的是維護一己私利,其結果是阻礙正常的全球貿易夥伴關係,損害各國共同利益。

  “我無法理解……”麵對新華社記者的提問,阿約德利·達沃杜思考良久後說。他供職於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機構銀行信托公司,擔任非洲主權和企業信貸研究主管。達沃杜說,非洲國家從中國進口相當多的產品,包括機械、服裝及其他必需品等,與中國保持著互利經貿關係。他從實踐中看不出中國“產能過剩”,相反,“非洲需要強勁發展的中國”。

  在美國佐治亞州埃默裏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就職的桑普森·阿多蒂也持類似看法。阿多蒂告訴記者,自己從未想過中國存在“產能過剩”。他說,當今世界各國更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自給自足,大家不僅需要貿易,還需要加強全球夥伴關係,而不是用所謂“產能過剩”的說辭來限製貿易。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背後隱藏的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感到擔憂。

  拉迪告訴記者,作為一名經濟學家,他並不清楚如何來衡量所謂的“產能過剩”。“這一觀點似乎意味著,任何國家都不應生產超出國內銷售能力的產品。那麼,美國波音公司是否應該減產?美國種植大豆的農場是否應該限產?”拉迪說,一家產品具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難道隻能為其國內市場服務,而不能出口產品?“這種論調走向極端,將導致國家之間沒有貿易,對世界而言將是一場經濟災難。”

  美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迪恩·貝克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和光伏產品性價比高,這對世界而言是一件好事,如果針對這些產品挑起貿易摩擦,“那將是非常不幸的”。

  事實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經濟學家們更多討論的是如何促進貿易,而不是限製貿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近年貿易限製等措施激增,損害了全球經濟中期增長前景,可能導致效率下降,令全球經濟韌性更為脆弱,破壞全球合作。

  “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比較優勢不應被視為威脅。”英國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奧力·鴻馳告訴記者,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的能力源於自身比較優勢。中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為全球市場帶來巨大機遇,在新能源及電信等領域限製進口中國產品,意味著英國消費者無法享受中國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

  “西方國家將中國鋰電池、電動汽車和光伏等產品稱作過剩產能令人費解。”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認為,近年來,中國新興產業之所以在國際市場取得競爭優勢,是中國企業積極創新研發、控製生產成本的結果。部分發達經濟體不反思本國相關企業為何失去市場,反而指責中國輸出“過剩產能”,甚至以此為由打壓公平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實在令人感到可悲”。

  日本汽車問題專家、瑞穗銀行商務解決方案部主任研究員湯進表示,電動汽車在全球發展方興未艾,“並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他認為,在電動汽車領域,之所以出現“中國產能過剩論”,是因為中國產品在創新、技術和產業鏈方麵的發展速度讓一些國家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難以應對。

  湯進說,一些發達經濟體拋出“中國產能過剩論”隻是為了維護一己私利,打壓中國發展勢頭,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讓全球經濟學家費解的“中國產能過剩論”
    2024-4-19 10:32:25    來源:新華社

      最近一段時間,部分西方發達經濟體不斷渲染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不少經濟學家和專業人士表示,這種論調令人難以理解,無論是從市場供需角度,還是從產業層麵的實際情況,都無法得出這樣的結論。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產能過剩論”實質上是美西方一些國家用來抹黑打壓中國經濟的一種政治工具,目的是維護一己私利,其結果是阻礙正常的全球貿易夥伴關係,損害各國共同利益。

      “我無法理解……”麵對新華社記者的提問,阿約德利·達沃杜思考良久後說。他供職於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機構銀行信托公司,擔任非洲主權和企業信貸研究主管。達沃杜說,非洲國家從中國進口相當多的產品,包括機械、服裝及其他必需品等,與中國保持著互利經貿關係。他從實踐中看不出中國“產能過剩”,相反,“非洲需要強勁發展的中國”。

      在美國佐治亞州埃默裏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就職的桑普森·阿多蒂也持類似看法。阿多蒂告訴記者,自己從未想過中國存在“產能過剩”。他說,當今世界各國更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自給自足,大家不僅需要貿易,還需要加強全球夥伴關係,而不是用所謂“產能過剩”的說辭來限製貿易。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對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背後隱藏的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感到擔憂。

      拉迪告訴記者,作為一名經濟學家,他並不清楚如何來衡量所謂的“產能過剩”。“這一觀點似乎意味著,任何國家都不應生產超出國內銷售能力的產品。那麼,美國波音公司是否應該減產?美國種植大豆的農場是否應該限產?”拉迪說,一家產品具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難道隻能為其國內市場服務,而不能出口產品?“這種論調走向極端,將導致國家之間沒有貿易,對世界而言將是一場經濟災難。”

      美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迪恩·貝克認為,中國電動汽車和光伏產品性價比高,這對世界而言是一件好事,如果針對這些產品挑起貿易摩擦,“那將是非常不幸的”。

      事實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上,經濟學家們更多討論的是如何促進貿易,而不是限製貿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近年貿易限製等措施激增,損害了全球經濟中期增長前景,可能導致效率下降,令全球經濟韌性更為脆弱,破壞全球合作。

      “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比較優勢不應被視為威脅。”英國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奧力·鴻馳告訴記者,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提供高性價比產品的能力源於自身比較優勢。中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為全球市場帶來巨大機遇,在新能源及電信等領域限製進口中國產品,意味著英國消費者無法享受中國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

      “西方國家將中國鋰電池、電動汽車和光伏等產品稱作過剩產能令人費解。”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認為,近年來,中國新興產業之所以在國際市場取得競爭優勢,是中國企業積極創新研發、控製生產成本的結果。部分發達經濟體不反思本國相關企業為何失去市場,反而指責中國輸出“過剩產能”,甚至以此為由打壓公平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實在令人感到可悲”。

      日本汽車問題專家、瑞穗銀行商務解決方案部主任研究員湯進表示,電動汽車在全球發展方興未艾,“並不存在所謂產能過剩”。他認為,在電動汽車領域,之所以出現“中國產能過剩論”,是因為中國產品在創新、技術和產業鏈方麵的發展速度讓一些國家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難以應對。

      湯進說,一些發達經濟體拋出“中國產能過剩論”隻是為了維護一己私利,打壓中國發展勢頭,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