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頻道
“一台無人機每天可以打藥1000畝,我家流轉的4800畝小麥5天就打完了。現在從種到收都實現機械化,種地比以前輕鬆多了。”35歲的馬文昌說,學計算機專業的他大專畢業後便回村幫父親種地。
在馬文昌的手機裏有個“AI農”軟件,連接著當地高標準農田數智中心,這一“智慧大腦”整合衛星遙感和地麵監測站的數據,墒情、蟲情、苗情、災害預警等一目了然。
這個數智中心的旁邊有一個小型監測站,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設備、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儀、土壤墒情監測設備以及氣象設備均安裝在裏麵,時刻向數智中心傳遞數據。經過大數據分析和專家研判後,各種信息和預警會傳到“AI農”軟件中,同時傳給各村莊,沒有或不會使用“AI農”軟件的農民可以在村裏的微信群裏獲取信息。據了解,新鄉縣每個鄉鎮均有一個這樣的監測站。
“通過這個軟件,我在家裏就能知道田裏情況,還可以聯係農業專家谘詢農田管理問題,省心、省力。”馬文昌說。
馬文昌的父親馬有永是個種田“老把式”,他2000年就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那時候可沒現在這麼智能,地裏有沒有蟲,得到地裏看,發現有蟲或生病了才開始打藥,往往錯過預防時機。人背著噴霧器打藥,一天也就10幾畝,累得不行。現在病蟲害都能預防,溝渠和機井修到了地頭,刷個卡就能澆地,澇了還有排水渠,收成有保障。”馬有永說,他家的小麥均為種子糧,近幾年的平均畝產比2000年提高了300多斤。
新鄉縣處於中原農穀的西區,中原農穀規劃麵積1612平方公裏,主要位於新鄉市,以糧油作物育種為核心,努力構建“立足河南、服務黃淮海、輻射全國”的區域性農業科創載體,目前已入駐省級以上科研平台53家。
在中國農科院新鄉基地的一塊試驗田裏,一個大型試驗裝置“地眼”讓人眼前一亮。“地眼”共有208個測坑,2560個傳感器放置在不同深度的土層裏,用於探究作物需水規律以及水、肥、藥在土壤中的運動規律。
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的專家表示,這套係統叫地中滲透儀觀測場,它就像在地下設置了一雙時刻監視水、肥運動的眼睛,觀察著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水中溶質的運動以及作物的耗水情況,為精準灌溉、科學施肥和農業麵源汙染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天眼’(衛星)+‘地眼’+地麵監測站構成了對農田的立體數據采集網,這些數據經過分析傳遞給農民,引導農民科學種田。”新鄉縣高標準農田數智中心項目負責人吳中文說。
目前,馬文昌家的小麥已進入抽穗期,他正密切通過手機關注著土壤墒情,如果灌漿期前雨水不好,他可以打開地頭的機井進行灌溉。之後,他便等著小麥成熟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一台無人機每天可以打藥1000畝,我家流轉的4800畝小麥5天就打完了。現在從種到收都實現機械化,種地比以前輕鬆多了。”35歲的馬文昌說,學計算機專業的他大專畢業後便回村幫父親種地。
在馬文昌的手機裏有個“AI農”軟件,連接著當地高標準農田數智中心,這一“智慧大腦”整合衛星遙感和地麵監測站的數據,墒情、蟲情、苗情、災害預警等一目了然。
這個數智中心的旁邊有一個小型監測站,物聯網蟲情信息采集設備、植物病菌孢子捕捉儀、土壤墒情監測設備以及氣象設備均安裝在裏麵,時刻向數智中心傳遞數據。經過大數據分析和專家研判後,各種信息和預警會傳到“AI農”軟件中,同時傳給各村莊,沒有或不會使用“AI農”軟件的農民可以在村裏的微信群裏獲取信息。據了解,新鄉縣每個鄉鎮均有一個這樣的監測站。
“通過這個軟件,我在家裏就能知道田裏情況,還可以聯係農業專家谘詢農田管理問題,省心、省力。”馬文昌說。
馬文昌的父親馬有永是個種田“老把式”,他2000年就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那時候可沒現在這麼智能,地裏有沒有蟲,得到地裏看,發現有蟲或生病了才開始打藥,往往錯過預防時機。人背著噴霧器打藥,一天也就10幾畝,累得不行。現在病蟲害都能預防,溝渠和機井修到了地頭,刷個卡就能澆地,澇了還有排水渠,收成有保障。”馬有永說,他家的小麥均為種子糧,近幾年的平均畝產比2000年提高了300多斤。
新鄉縣處於中原農穀的西區,中原農穀規劃麵積1612平方公裏,主要位於新鄉市,以糧油作物育種為核心,努力構建“立足河南、服務黃淮海、輻射全國”的區域性農業科創載體,目前已入駐省級以上科研平台53家。
在中國農科院新鄉基地的一塊試驗田裏,一個大型試驗裝置“地眼”讓人眼前一亮。“地眼”共有208個測坑,2560個傳感器放置在不同深度的土層裏,用於探究作物需水規律以及水、肥、藥在土壤中的運動規律。
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的專家表示,這套係統叫地中滲透儀觀測場,它就像在地下設置了一雙時刻監視水、肥運動的眼睛,觀察著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水中溶質的運動以及作物的耗水情況,為精準灌溉、科學施肥和農業麵源汙染治理提供數據支撐。
“‘天眼’(衛星)+‘地眼’+地麵監測站構成了對農田的立體數據采集網,這些數據經過分析傳遞給農民,引導農民科學種田。”新鄉縣高標準農田數智中心項目負責人吳中文說。
目前,馬文昌家的小麥已進入抽穗期,他正密切通過手機關注著土壤墒情,如果灌漿期前雨水不好,他可以打開地頭的機井進行灌溉。之後,他便等著小麥成熟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