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陝北小米的新味道
更新時間:2024-3-22 15:30:23    來源:新華社

  春日的黃土高原正從寒冬中蘇醒。熬一碗陝北小米粥,薄薄的米油覆在上麵,米汁如脂,入口回甘。

  豐收,是農民樸素而恒久的期盼。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清香醇厚的小米粥、小米飯,是陝北人餐桌上永不過時的美味。延安時期,小米更是滋養了千千萬萬革命戰士,成為“紅色傳家寶”。

  然而由於經濟效益低、銷售渠道窄、耕作費時費力等問題,當地小米產業一度低落。

  俯身田間,探究小米之變。

  聚人才,拓渠道,促增收。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基層用一個個實踐案例作答。

  因小米而得名的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大學生張雄彪與20多個同學一起返鄉創業,設立陝西青創聯盟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幫助鄉親們“賣小米”,累計帶動農民增收600多萬元。

  在革命聖地延安,“80後”村民毛偉嚐試“觸網”直播,鏡頭裏山野民居,嫋嫋炊煙,帶動“土特產”飛出“山坳坳”,最多一天收入超8000元。

  植根一方水土是農業“源頭活水”,熱情擁抱新模式拓寬振興之路。目前陝北地區穀子、糜子等小雜糧種植麵積約360萬畝,總產量約39萬噸,重點企業近百家。

  流通多渠道助推“土特產”飛向大江南北。從2014年至2023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由1800億元增長到2.49萬億元。

  “數商興農”,卻不止於興農。

  從田間地頭到廠礦車間,數字經濟正持續賦能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加速產業蝶變。

  走進企業,感受產業之變。

  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

  如今走在陝北大地,小米產業的“熱氣騰騰”處處可見:選育良種、規模經營、培育企業、開發產品、打造品牌、線上銷售……

  小米鍋巴、小米酥、小米乳、小米油、小米茶、小米咖啡……品類豐富的“新味道”,讓小米成為新時代“網紅”。

  從“充饑飯”“紅色米”到“致富糧”,產業鏈長了,附加值高了,土特產“洋氣了”!

  淡淡鄉愁裏有不變的滋味,產品創新則帶來“青春活力”。陝北小米種植麵積已有約100萬畝,年產量約16萬噸,“延安小米”“米脂小米”等品牌價值不斷提高。

  科技助農,卻不止於助農。

  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引領的新質生產力,正加速構建我國現代產業體係。

  感知市麵,洞察時代之變。

  重創新,求突破,謀幸福。

  呷一口新開發的“小米乳飲料”,米香在唇齒間回蕩。從“糊口糧”到健康“新寵”,折射出消費結構的轉變。

  一人食、減脂餐、零添加等消費觀念,正重塑消費習慣。滿足人們健康需求的同時,不斷創新的小雜糧成為陝北農民增收的“拳頭產品”。

  氣溫回暖,黃土高原又添新綠。銷售特色農產品、體驗陝北民俗、民宿迎來客人……陝北小米助力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增收致富實現“多點開花”。

  創新富農,卻不止於富農。

  消費格局重塑,為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主動。正在培育的新質生產力,讓“土特產”成為“香餑餑”,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山丹丹紅來喲山丹丹豔,小米飯那個香來喲,土窯洞那個暖……”立於溝峁之上,高唱一首陝北民歌。

  餘音回蕩,神清氣爽。

  陝北小米的新味道,是迎麵而來的和美鄉村。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陝北小米的新味道
    2024-3-22 15:30:23    來源:新華社

      春日的黃土高原正從寒冬中蘇醒。熬一碗陝北小米粥,薄薄的米油覆在上麵,米汁如脂,入口回甘。

      豐收,是農民樸素而恒久的期盼。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清香醇厚的小米粥、小米飯,是陝北人餐桌上永不過時的美味。延安時期,小米更是滋養了千千萬萬革命戰士,成為“紅色傳家寶”。

      然而由於經濟效益低、銷售渠道窄、耕作費時費力等問題,當地小米產業一度低落。

      俯身田間,探究小米之變。

      聚人才,拓渠道,促增收。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基層用一個個實踐案例作答。

      因小米而得名的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大學生張雄彪與20多個同學一起返鄉創業,設立陝西青創聯盟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幫助鄉親們“賣小米”,累計帶動農民增收600多萬元。

      在革命聖地延安,“80後”村民毛偉嚐試“觸網”直播,鏡頭裏山野民居,嫋嫋炊煙,帶動“土特產”飛出“山坳坳”,最多一天收入超8000元。

      植根一方水土是農業“源頭活水”,熱情擁抱新模式拓寬振興之路。目前陝北地區穀子、糜子等小雜糧種植麵積約360萬畝,總產量約39萬噸,重點企業近百家。

      流通多渠道助推“土特產”飛向大江南北。從2014年至2023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由1800億元增長到2.49萬億元。

      “數商興農”,卻不止於興農。

      從田間地頭到廠礦車間,數字經濟正持續賦能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加速產業蝶變。

      走進企業,感受產業之變。

      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

      如今走在陝北大地,小米產業的“熱氣騰騰”處處可見:選育良種、規模經營、培育企業、開發產品、打造品牌、線上銷售……

      小米鍋巴、小米酥、小米乳、小米油、小米茶、小米咖啡……品類豐富的“新味道”,讓小米成為新時代“網紅”。

      從“充饑飯”“紅色米”到“致富糧”,產業鏈長了,附加值高了,土特產“洋氣了”!

      淡淡鄉愁裏有不變的滋味,產品創新則帶來“青春活力”。陝北小米種植麵積已有約100萬畝,年產量約16萬噸,“延安小米”“米脂小米”等品牌價值不斷提高。

      科技助農,卻不止於助農。

      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引領的新質生產力,正加速構建我國現代產業體係。

      感知市麵,洞察時代之變。

      重創新,求突破,謀幸福。

      呷一口新開發的“小米乳飲料”,米香在唇齒間回蕩。從“糊口糧”到健康“新寵”,折射出消費結構的轉變。

      一人食、減脂餐、零添加等消費觀念,正重塑消費習慣。滿足人們健康需求的同時,不斷創新的小雜糧成為陝北農民增收的“拳頭產品”。

      氣溫回暖,黃土高原又添新綠。銷售特色農產品、體驗陝北民俗、民宿迎來客人……陝北小米助力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增收致富實現“多點開花”。

      創新富農,卻不止於富農。

      消費格局重塑,為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主動。正在培育的新質生產力,讓“土特產”成為“香餑餑”,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山丹丹紅來喲山丹丹豔,小米飯那個香來喲,土窯洞那個暖……”立於溝峁之上,高唱一首陝北民歌。

      餘音回蕩,神清氣爽。

      陝北小米的新味道,是迎麵而來的和美鄉村。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