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德國企業為何如此青睞中國市場
更新時間:2024-3-21 14:50:10    來源:新華社

  德國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德國企業仍將中國視為正在增長的龐大市場,並計劃將更多業務放在中國。

  從近期德國政府、研究機構等發布的報告和數據看,中德經貿合作企穩向好,德企持續對華投資,加速布局中國。德企在華實際感受如何?務實、穩健的德國人為何紮堆深耕中國市場?新華社記者走訪享有“德企之鄉”美譽的中國江蘇省太倉市和德國首都柏林,從德企高管、在華德國創業者口中尋求答案。

  落戶“德企之鄉”,企業發展如何?

  克恩-裏伯斯、通快、海瑞恩、托克斯……在太倉高新區的南京東路上,不少公交站的名字以德國企業命名。從“克恩-裏伯斯站”出發,4公裏範圍內聚集了40多家外資企業,坐103路公交車,就能把新能源汽車的電驅係統配齊。

  “要造一輛汽車,不出太倉就能找到70%的零部件。”這樣的底氣來源於“德國製造”的強大陣容:500餘家德企集聚太倉,其中七成與汽車行業相關。

  1993年,大眾汽車供應商之一、全球知名彈簧生產企業克恩-裏伯斯公司“試探著”在太倉投資。6名員工、400平方米的租賃廠房,在外人看來的“小工坊”,就是克恩-裏伯斯在太倉起步的全部家當。此後,克恩-裏伯斯11次增資太倉,如今擁有自建廠房7萬平方米,年產值15億元,在其全球版圖中占比最大。

  克恩-裏伯斯的落戶是太倉與德企合作的起筆之處,如今太倉已集聚500餘家德企紮根發展。“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這句德國諺語是太倉中德合作30年不斷提速的生動注腳:前100家德企落地太倉耗時14年,從第400家到第500家僅曆時兩年。據統計,超九成早期落戶太倉的德企均實現增資擴產。

  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歐商投資企業協會(太倉歐商會)副主席沈亞說,2001年以後,太倉每隔幾天就有德企落地,“抬頭總能看見開業剪彩的氣球飄向天空,五彩斑斕,如‘繁花’盛世。”

  作為落戶太倉的第八家德企,通快曆經20多年發展,廠房麵積已擴大至4萬平方米,員工逾千人,並在疫情期間創下在華銷售曆史新高,中國一度成為通快德國本土市場以外最大的海外市場。

  德國百年機床巨頭巨浪集團2012年在太倉投資,從最早的銷售辦事處,到如今實現覆蓋生產、研發、銷售、服務等全麵本土化,巨浪中國的業務量提升300%,工廠規模擴大3倍。

  巨浪凱龍機床(太倉)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維利·裏斯特表示,當地提供的多元服務和良好營商環境助力外企在華發展。“我們對在中國經營充滿信心。預計2024年業務穩定,希望達到20%至30%的增長。”

  紮根中國市場,“做生意”環境怎麼樣?

  當地人有句俗話:“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對於紮根當地的企業而言,太倉是“碧螺春”,上海便是那棵“大樹”——沿江臨滬、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是多數德企選擇太倉的初衷。

  太倉歐商會主席張臻偉說,部分德企認為製造業並不適合布局在大城市,靜僻的小城鎮更為合適,但物流、市場、基礎設施等條件也要跟上,同時具備這兩大優勢的太倉在長三角城市中脫穎而出。

  太倉主城區距離上海市中心僅50公裏。同時,太倉是長江集裝箱第一大港,2023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突破2.7億噸。

  “緊鄰上海,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成熟,這裏是理想的創業地點。”在華生活十多年的益技歐電子器件(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霍安(外文名安德烈亞斯·霍恩菲舍爾)表示,當地擁有充足的勞動力人才和完善的供應鏈。此外,太倉舒緩寧靜的生活節奏,時常讓他想起德國小鎮。如今,他已在太倉成家,成為當地的“洋女婿”。

  “水質好不好,水裏的魚最清楚。”許多在華德企負責人感歎,區位優勢是“招商法寶”,營商環境才是“留人利器”。如今,江蘇太倉著力打造“德企之鄉”發展之路,也正是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以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舉措的縮影,規模龐大的消費市場、先進完善的供應鏈以及日益強大的創新能力,持續吸引跨國企業紮根中國。

  作為第500家落戶太倉的德企,伯曼集團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豪斯拉登表示,中國市場有很多增長機會,伯曼集團對在太倉、在中國的發展充滿期待,希望能在未來10年將中國的業務量翻一番。

  “近年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穩步前行,為深耕中國的跨國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餘年的德國體育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見證了中國營商環境優化與產業結構升級。

  阿迪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蕭家樂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是包括阿迪達斯在內的跨國公司最為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中國也是全球數字化程度最高的消費市場,在數字零售、供應鏈等領域,中國都走在全球前列。

  堅定“選擇中國”,緣何如此青睞中國?

  近來,西方政客鼓吹放大中國經濟短期波動,渲染所謂“中國經濟見頂論”,甚至煽動對華“脫鉤斷鏈”。這與跨國企業在華經營活動和實際感受形成巨大“溫差”,數據和實例表明,德企正積極擁抱中國市場。

  作為在華德企的官方協會,中國德國商會今年1月發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德企計劃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沒有離開中國的計劃;過半受訪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內增加對華投資。

  無獨有偶,德國央行德意誌聯邦銀行多名專家日前撰寫文章表示,近年來,許多德國工業企業通過在華生產獲得了高銷售額和利潤,同時對華出口成為這些德企的重要盈利渠道。該文章援引德意誌聯邦銀行一項針對企業的調查表示,德國差不多每兩家製造業企業中,就有一家直接或間接從中國獲取關鍵中間產品。

  分析人士指出,今天的中國經濟擁有融入世界大格局的底氣,正在全球注視下進行一場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體量優勢”到“質量優勢”的全麵係統升級,對外資企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跨國企業紛紛“用腳投票”,事實證明,“脫鉤斷鏈”不得人心。

  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賽道上形成一批具有全產業鏈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培育1.2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0%以上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配套供應商……“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係、龐大的市場規模等優勢,製造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麵穩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

  新華社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德企負責人都談到,今天的中國市場如同“健身房”,在華跨國企業實現競合式發展,不僅促進本土企業飛速發展,也倒逼外資企業加速轉型升級,越來越多德企選擇將研發總部設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發展。

  “在中國,阿迪達斯正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和創造新的機會,實現產品研發升級和供應鏈提效,沉澱營銷創新的中國經驗。”蕭家樂表示,中國在麵料研發、生產工藝、全產業鏈高效協同等方麵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希望在供應鏈、數字零售、物流領域的實踐為阿迪達斯的全球發展提供經驗和示範。”

  “脫鉤斷鏈是無稽之談,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裏斯特說,全球化永遠都是進行時。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德國企業為何如此青睞中國市場
    2024-3-21 14:50:10    來源:新華社

      德國經濟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德國企業仍將中國視為正在增長的龐大市場,並計劃將更多業務放在中國。

      從近期德國政府、研究機構等發布的報告和數據看,中德經貿合作企穩向好,德企持續對華投資,加速布局中國。德企在華實際感受如何?務實、穩健的德國人為何紮堆深耕中國市場?新華社記者走訪享有“德企之鄉”美譽的中國江蘇省太倉市和德國首都柏林,從德企高管、在華德國創業者口中尋求答案。

      落戶“德企之鄉”,企業發展如何?

      克恩-裏伯斯、通快、海瑞恩、托克斯……在太倉高新區的南京東路上,不少公交站的名字以德國企業命名。從“克恩-裏伯斯站”出發,4公裏範圍內聚集了40多家外資企業,坐103路公交車,就能把新能源汽車的電驅係統配齊。

      “要造一輛汽車,不出太倉就能找到70%的零部件。”這樣的底氣來源於“德國製造”的強大陣容:500餘家德企集聚太倉,其中七成與汽車行業相關。

      1993年,大眾汽車供應商之一、全球知名彈簧生產企業克恩-裏伯斯公司“試探著”在太倉投資。6名員工、400平方米的租賃廠房,在外人看來的“小工坊”,就是克恩-裏伯斯在太倉起步的全部家當。此後,克恩-裏伯斯11次增資太倉,如今擁有自建廠房7萬平方米,年產值15億元,在其全球版圖中占比最大。

      克恩-裏伯斯的落戶是太倉與德企合作的起筆之處,如今太倉已集聚500餘家德企紮根發展。“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這句德國諺語是太倉中德合作30年不斷提速的生動注腳:前100家德企落地太倉耗時14年,從第400家到第500家僅曆時兩年。據統計,超九成早期落戶太倉的德企均實現增資擴產。

      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歐商投資企業協會(太倉歐商會)副主席沈亞說,2001年以後,太倉每隔幾天就有德企落地,“抬頭總能看見開業剪彩的氣球飄向天空,五彩斑斕,如‘繁花’盛世。”

      作為落戶太倉的第八家德企,通快曆經20多年發展,廠房麵積已擴大至4萬平方米,員工逾千人,並在疫情期間創下在華銷售曆史新高,中國一度成為通快德國本土市場以外最大的海外市場。

      德國百年機床巨頭巨浪集團2012年在太倉投資,從最早的銷售辦事處,到如今實現覆蓋生產、研發、銷售、服務等全麵本土化,巨浪中國的業務量提升300%,工廠規模擴大3倍。

      巨浪凱龍機床(太倉)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維利·裏斯特表示,當地提供的多元服務和良好營商環境助力外企在華發展。“我們對在中國經營充滿信心。預計2024年業務穩定,希望達到20%至30%的增長。”

      紮根中國市場,“做生意”環境怎麼樣?

      當地人有句俗話:“大樹底下種好碧螺春。”對於紮根當地的企業而言,太倉是“碧螺春”,上海便是那棵“大樹”——沿江臨滬、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是多數德企選擇太倉的初衷。

      太倉歐商會主席張臻偉說,部分德企認為製造業並不適合布局在大城市,靜僻的小城鎮更為合適,但物流、市場、基礎設施等條件也要跟上,同時具備這兩大優勢的太倉在長三角城市中脫穎而出。

      太倉主城區距離上海市中心僅50公裏。同時,太倉是長江集裝箱第一大港,2023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突破2.7億噸。

      “緊鄰上海,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成熟,這裏是理想的創業地點。”在華生活十多年的益技歐電子器件(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霍安(外文名安德烈亞斯·霍恩菲舍爾)表示,當地擁有充足的勞動力人才和完善的供應鏈。此外,太倉舒緩寧靜的生活節奏,時常讓他想起德國小鎮。如今,他已在太倉成家,成為當地的“洋女婿”。

      “水質好不好,水裏的魚最清楚。”許多在華德企負責人感歎,區位優勢是“招商法寶”,營商環境才是“留人利器”。如今,江蘇太倉著力打造“德企之鄉”發展之路,也正是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以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舉措的縮影,規模龐大的消費市場、先進完善的供應鏈以及日益強大的創新能力,持續吸引跨國企業紮根中國。

      作為第500家落戶太倉的德企,伯曼集團首席執行官魯道夫·豪斯拉登表示,中國市場有很多增長機會,伯曼集團對在太倉、在中國的發展充滿期待,希望能在未來10年將中國的業務量翻一番。

      “近年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穩步前行,為深耕中國的跨國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餘年的德國體育用品製造商阿迪達斯見證了中國營商環境優化與產業結構升級。

      阿迪達斯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蕭家樂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之一,是包括阿迪達斯在內的跨國公司最為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中國也是全球數字化程度最高的消費市場,在數字零售、供應鏈等領域,中國都走在全球前列。

      堅定“選擇中國”,緣何如此青睞中國?

      近來,西方政客鼓吹放大中國經濟短期波動,渲染所謂“中國經濟見頂論”,甚至煽動對華“脫鉤斷鏈”。這與跨國企業在華經營活動和實際感受形成巨大“溫差”,數據和實例表明,德企正積極擁抱中國市場。

      作為在華德企的官方協會,中國德國商會今年1月發布的2023/24年度德企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德企計劃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沒有離開中國的計劃;過半受訪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內增加對華投資。

      無獨有偶,德國央行德意誌聯邦銀行多名專家日前撰寫文章表示,近年來,許多德國工業企業通過在華生產獲得了高銷售額和利潤,同時對華出口成為這些德企的重要盈利渠道。該文章援引德意誌聯邦銀行一項針對企業的調查表示,德國差不多每兩家製造業企業中,就有一家直接或間接從中國獲取關鍵中間產品。

      分析人士指出,今天的中國經濟擁有融入世界大格局的底氣,正在全球注視下進行一場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體量優勢”到“質量優勢”的全麵係統升級,對外資企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跨國企業紛紛“用腳投票”,事實證明,“脫鉤斷鏈”不得人心。

      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賽道上形成一批具有全產業鏈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培育1.2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0%以上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配套供應商……“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係、龐大的市場規模等優勢,製造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麵穩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

      新華社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德企負責人都談到,今天的中國市場如同“健身房”,在華跨國企業實現競合式發展,不僅促進本土企業飛速發展,也倒逼外資企業加速轉型升級,越來越多德企選擇將研發總部設在中國,實現本土化發展。

      “在中國,阿迪達斯正通過數字技術應用和創造新的機會,實現產品研發升級和供應鏈提效,沉澱營銷創新的中國經驗。”蕭家樂表示,中國在麵料研發、生產工藝、全產業鏈高效協同等方麵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希望在供應鏈、數字零售、物流領域的實踐為阿迪達斯的全球發展提供經驗和示範。”

      “脫鉤斷鏈是無稽之談,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裏斯特說,全球化永遠都是進行時。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