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推動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
更新時間:2024-2-19 10:08:22    來源:新華社

  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致電祝賀第37屆非洲聯盟峰會召開。習近平在賀電中強調,過去一年裏,中國和非洲關係持續深入發展,中非領導人對話會成功召開,雙方決定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現代化道路,共同為實現發展願景創造良好環境。

  2024年將召開中非合作論壇新一屆會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團結合作。多哥總統福雷說,當今世界動蕩不定,非洲和平發展麵臨新挑戰,更加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加強非中合作。

  新的時代背景下,中非合作與時俱進、提質升級,正呈現出更廣闊的前景和更光明的未來。當前,中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非洲也正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描繪的美好願景加速前行。新形勢下,中非雙方同心協力,為實現各自發展願景創造良好環境、實現相互成就,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去年8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期間舉辦中非領導人對話會。會後,中方發布《支持非洲工業化倡議》《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三項舉措,支持非洲一體化和現代化建設。

  多年來,中非合作在加速非洲大陸工業化進程方麵取得累累碩果。從讚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到吉布提國際自貿區,從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到海信南非工業園,從坦讚鐵路到蒙內鐵路,中國應非方需求積極分享發展經驗,助力非洲探索行之有效的自身工業化路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將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在肯尼亞、尼日利亞等國,中資企業搭建的移動支付平台為數千萬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數字支付服務;中國電商平台讓許多非洲民眾足不出戶就能將特色商品銷往世界各地。世貿組織副總幹事張向晨認為,中國與非洲一直保持緊密聯係,是非洲發展數字經濟、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天然合作夥伴。

  中非合作加快推進非洲農業現代化,幫助非洲國家減少貧困。過去十年,中國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推廣了300多項先進適用技術,帶動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100多萬非洲國家的小農戶從中受益。中方還將建設中國-非洲熱帶農業海外科技中心,成立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再建設一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範和培訓聯合中心,未來3年將為非洲再培養1000名農業科技和管理人員。從莫桑比克的萬寶莫桑農業園到西非科特迪瓦橡膠廠,中企在非洲多國建立農業合作園區和農產品加工廠,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和產品附加值提升,讓收成變成收入。加納《洞察報》執行總編本傑明·阿庫福表示,相信《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將幫助更多非洲農民擺脫貧困,為非洲國家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動力。

  既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中國多年來助力非洲培養本土人才,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在埃及、科特迪瓦、吉布提等國,一所所“魯班工坊”助力非洲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了一批批經濟社會發展領域人才。中國企業也在非洲多國啟動通信技術、電子商務等人才培養計劃,為許多非洲青年提供學習尖端技術、創業經驗的機會,積極幫助非洲國家縮小數字鴻溝,助力其實現數字化轉型。喀麥隆中等教育部中文教育總督學杜迪讚賞《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認為這既能幫助非洲年輕人和求學者提升個人能力,還有利於在中國發展較快的領域向非洲國家進行實質的技術轉移。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中國始終與廣大非洲國家並肩前行。中非合作與時俱進、不斷深化,雙方實現互利發展,對推動各自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加納智庫非中政策谘詢中心執行主任保羅·弗林蓬說,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中非合作求真務實,給中非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永遠是非洲邁向現代化道路上最可靠的夥伴。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中非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現代化道路,必將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在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書寫更多美好故事。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推動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
    2024-2-19 10:08:22    來源:新華社

      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致電祝賀第37屆非洲聯盟峰會召開。習近平在賀電中強調,過去一年裏,中國和非洲關係持續深入發展,中非領導人對話會成功召開,雙方決定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現代化道路,共同為實現發展願景創造良好環境。

      2024年將召開中非合作論壇新一屆會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團結合作。多哥總統福雷說,當今世界動蕩不定,非洲和平發展麵臨新挑戰,更加需要中國的支持和加強非中合作。

      新的時代背景下,中非合作與時俱進、提質升級,正呈現出更廣闊的前景和更光明的未來。當前,中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非洲也正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描繪的美好願景加速前行。新形勢下,中非雙方同心協力,為實現各自發展願景創造良好環境、實現相互成就,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去年8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期間舉辦中非領導人對話會。會後,中方發布《支持非洲工業化倡議》《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三項舉措,支持非洲一體化和現代化建設。

      多年來,中非合作在加速非洲大陸工業化進程方麵取得累累碩果。從讚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到吉布提國際自貿區,從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到海信南非工業園,從坦讚鐵路到蒙內鐵路,中國應非方需求積極分享發展經驗,助力非洲探索行之有效的自身工業化路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將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在肯尼亞、尼日利亞等國,中資企業搭建的移動支付平台為數千萬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的數字支付服務;中國電商平台讓許多非洲民眾足不出戶就能將特色商品銷往世界各地。世貿組織副總幹事張向晨認為,中國與非洲一直保持緊密聯係,是非洲發展數字經濟、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天然合作夥伴。

      中非合作加快推進非洲農業現代化,幫助非洲國家減少貧困。過去十年,中國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推廣了300多項先進適用技術,帶動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產30%至60%,100多萬非洲國家的小農戶從中受益。中方還將建設中國-非洲熱帶農業海外科技中心,成立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再建設一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範和培訓聯合中心,未來3年將為非洲再培養1000名農業科技和管理人員。從莫桑比克的萬寶莫桑農業園到西非科特迪瓦橡膠廠,中企在非洲多國建立農業合作園區和農產品加工廠,推動農業產業鏈發展和產品附加值提升,讓收成變成收入。加納《洞察報》執行總編本傑明·阿庫福表示,相信《中國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計劃》將幫助更多非洲農民擺脫貧困,為非洲國家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注入動力。

      既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中國多年來助力非洲培養本土人才,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在埃及、科特迪瓦、吉布提等國,一所所“魯班工坊”助力非洲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了一批批經濟社會發展領域人才。中國企業也在非洲多國啟動通信技術、電子商務等人才培養計劃,為許多非洲青年提供學習尖端技術、創業經驗的機會,積極幫助非洲國家縮小數字鴻溝,助力其實現數字化轉型。喀麥隆中等教育部中文教育總督學杜迪讚賞《中非人才培養合作計劃》,認為這既能幫助非洲年輕人和求學者提升個人能力,還有利於在中國發展較快的領域向非洲國家進行實質的技術轉移。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中國始終與廣大非洲國家並肩前行。中非合作與時俱進、不斷深化,雙方實現互利發展,對推動各自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加納智庫非中政策谘詢中心執行主任保羅·弗林蓬說,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中非合作求真務實,給中非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永遠是非洲邁向現代化道路上最可靠的夥伴。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中非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現代化道路,必將為雙方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在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書寫更多美好故事。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