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頻道
“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八個紅色大字鐫刻在仿製的界石上,格外醒目。相傳這是清朝大臣巡視沙頭角時所題的詩句,沙頭角因此得名。
自20世紀50年代被港英當局列為邊境禁區後,香港新界沙頭角與世隔絕大半個世紀,發展停滯,成為名副其實的“邊城”。
今年1月1日,繼第一期開放後,香港沙頭角除中英街以外地區全麵開放,每天最多可允許1000名遊客進入。這個封閉了70多年的禁區,逐漸揭開神秘的麵紗。
一分為二的沙頭角
在查驗禁區許可證後,記者獲準進入香港沙頭角禁區。順著修葺一新的海濱步道,沿途可見沙頭角之角、日月亭、中英街花園等打卡點。小廣場上,一群舉著五顏六色魚燈跳舞的卡通動物雕塑,吸引了遊人的目光。沙頭角魚燈舞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早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裏有初建於20世紀60年代、全長280米的全港最長碼頭——沙頭角碼頭。碼頭長廊繪有沙頭角人文曆史壁畫,欄杆上則掛滿了祈福的魚形木牌。極目遠眺,海天一色。從這裏坐船,可前往荔枝窩、鴨洲、吉澳等香港旅遊熱門地。
臨近碼頭的新樓街,建於20世紀30年代,因水運便利,當年曾是香港沙頭角的重要地標和集貿中心。其時商鋪攤檔林立,糧油百貨應有盡有。
新樓街由22幢兩層高樓房相連而成,是典型的廣式騎樓建築群。在此創辦“沙頭角故事館”的沙頭角居民李以強告訴記者,在香港有如此規模的排樓很少見,2011年被評為香港二級曆史建築。
19世紀40年代開始,英國通過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逐步占領香港地區。1899年3月,清政府與英國勘定新界北部邊界,沙頭角被分為“華界”與“英界”兩部分。
沿著故事館狹窄的木樓梯上樓,每一個台階都用白色的大字寫上年份和大事記,第一個台階上寫的是“第一塊木界樁在中英街豎立 確立中英邊界”。
1951年,香港沙頭角被港英當局宣布為“邊境禁區”,香港市民進入沙頭角禁區不僅要申請禁區許可證,還需區內居民提供擔保,手續繁瑣,自此“封印”長達70餘年。
由於發展長期滯後,當地不少居民或長途跋涉出外打工、或搬去市區另謀發展,如今的新樓街十鋪九空。
禁區開放按下啟動鍵
與新樓街一渠之隔就是中英街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伴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英街因為特殊位置和免稅優勢,成為吸引內地遊客的“購物天堂”,人財兩旺,一度帶動香港沙頭角區域經濟的活躍,也讓禁區內的人們初嚐開放的甜頭。
如今區內最大村子鹽寮下村的村長李大貴當年就在中英街香港店鋪裏打工。“老板開始做服裝生意,後來專門改做金飾了。”生意越來越好,店裏常常擠滿了人,“我們店員都無法走動,交貨都要隔著五六個人,手手相傳遞出去。”當時的“盛況”,他記憶猶新。
李大貴後來去跑跨境運輸,經常開著貨車來往深港兩地,切身感受到深圳天翻地覆的變化。“別的不說,光說路就修得太好了!”身為司機的他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
“沒有開放就沒有發展。”香港新界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說,多年來他們一直呼籲開放沙頭角禁區。2012年起,香港特區政府逐步開放邊境禁區,沙頭角擔水坑、塘肚、蕉坑、木棉頭、新村等村陸續解禁,禁區內目前僅剩崗下、部分山咀和鹽寮下村等。
2021年,香港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將過去的邊境禁區再度整合開發。這個麵積達300平方公裏、可容納250萬人生活的都會區,將與深圳形成“雙城三圈”布局,其中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的提出,為圈中的沙頭角禁區開放按下了啟動鍵。
2022年6月,沙頭角禁區實施第一期開放計劃,先後有超過860個旅行團和34000名旅客到訪。今年開始的第二期開放,遊客名額增加,範圍進一步擴大。新樓街的一家雜貨店店主說,他們最期待的是早日開放“禁區中的禁區”中英街,讓兩邊的人流物流加大融合。
雙向奔赴的期盼
深港兩地的沙頭角,不僅同名同姓,更是同根同源。李以強創辦“沙頭角故事館”,“希望傳承沙頭角客家村落和水上人家的傳統文化,吸引更多有心人參與,打造有曆史文化積澱的人文旅遊社區。”為此他搜集了很多老物件,比如鄉下的貝殼窗、客家婦女涼帽,還有雜貨店門口的老信箱等。
故事館的隔壁是一家由老字號米鋪改造而成的“王昌泰盒子”社區活動空間。“為什麼叫盒子?”王昌泰的後人王漢輝笑著從展台上拿下兩個老舊的鐵皮盒子,“好多陳年寶貝都是在盒子裏找到的。”他拿出一張1972年11月8日的米鋪收穀單據,上麵印有“來穀磨米,九五奉還”的條款,並有手寫的重量計數。“當年的米鋪收取周邊村子包括深圳那邊的稻穀,提供磨米服務。”
“了解沙頭角曆史故事,從打開盒子開始。”項目策展人、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助理項目經理史嘉茵說,新樓街騎樓建築群和它近百年的曆史,本身就是極具價值的展品。他們挖掘其間的故事,策劃了一係列與沙頭角曆史文化相關的活動,展示沙頭角獨有的人文風景。
李以強最近又續簽了租約。“就是抱著一個願望或者信念吧,希望沙頭角禁區會完全開放,讓沙頭角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沙頭角的完全開放是大勢所趨。”李冠洪說。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構想,深圳鹽田區提出全力打造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目前,中英街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他也多次赴深與相關部門商討如何加強兩地聯動,提供相關協作。
李冠洪拿出深圳方麵提供的《中英街整體改造提升規劃設計方案》,興致勃勃地給記者介紹發展藍圖。“這是沙頭角再創輝煌的新機遇,可以期待,未來的沙頭角將從兩地隔離的緩衝帶變成雙向奔赴的交彙點。”他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八個紅色大字鐫刻在仿製的界石上,格外醒目。相傳這是清朝大臣巡視沙頭角時所題的詩句,沙頭角因此得名。
自20世紀50年代被港英當局列為邊境禁區後,香港新界沙頭角與世隔絕大半個世紀,發展停滯,成為名副其實的“邊城”。
今年1月1日,繼第一期開放後,香港沙頭角除中英街以外地區全麵開放,每天最多可允許1000名遊客進入。這個封閉了70多年的禁區,逐漸揭開神秘的麵紗。
一分為二的沙頭角
在查驗禁區許可證後,記者獲準進入香港沙頭角禁區。順著修葺一新的海濱步道,沿途可見沙頭角之角、日月亭、中英街花園等打卡點。小廣場上,一群舉著五顏六色魚燈跳舞的卡通動物雕塑,吸引了遊人的目光。沙頭角魚燈舞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早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裏有初建於20世紀60年代、全長280米的全港最長碼頭——沙頭角碼頭。碼頭長廊繪有沙頭角人文曆史壁畫,欄杆上則掛滿了祈福的魚形木牌。極目遠眺,海天一色。從這裏坐船,可前往荔枝窩、鴨洲、吉澳等香港旅遊熱門地。
臨近碼頭的新樓街,建於20世紀30年代,因水運便利,當年曾是香港沙頭角的重要地標和集貿中心。其時商鋪攤檔林立,糧油百貨應有盡有。
新樓街由22幢兩層高樓房相連而成,是典型的廣式騎樓建築群。在此創辦“沙頭角故事館”的沙頭角居民李以強告訴記者,在香港有如此規模的排樓很少見,2011年被評為香港二級曆史建築。
19世紀40年代開始,英國通過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等一係列不平等條約,逐步占領香港地區。1899年3月,清政府與英國勘定新界北部邊界,沙頭角被分為“華界”與“英界”兩部分。
沿著故事館狹窄的木樓梯上樓,每一個台階都用白色的大字寫上年份和大事記,第一個台階上寫的是“第一塊木界樁在中英街豎立 確立中英邊界”。
1951年,香港沙頭角被港英當局宣布為“邊境禁區”,香港市民進入沙頭角禁區不僅要申請禁區許可證,還需區內居民提供擔保,手續繁瑣,自此“封印”長達70餘年。
由於發展長期滯後,當地不少居民或長途跋涉出外打工、或搬去市區另謀發展,如今的新樓街十鋪九空。
禁區開放按下啟動鍵
與新樓街一渠之隔就是中英街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伴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英街因為特殊位置和免稅優勢,成為吸引內地遊客的“購物天堂”,人財兩旺,一度帶動香港沙頭角區域經濟的活躍,也讓禁區內的人們初嚐開放的甜頭。
如今區內最大村子鹽寮下村的村長李大貴當年就在中英街香港店鋪裏打工。“老板開始做服裝生意,後來專門改做金飾了。”生意越來越好,店裏常常擠滿了人,“我們店員都無法走動,交貨都要隔著五六個人,手手相傳遞出去。”當時的“盛況”,他記憶猶新。
李大貴後來去跑跨境運輸,經常開著貨車來往深港兩地,切身感受到深圳天翻地覆的變化。“別的不說,光說路就修得太好了!”身為司機的他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
“沒有開放就沒有發展。”香港新界沙頭角區鄉事委員會主席李冠洪說,多年來他們一直呼籲開放沙頭角禁區。2012年起,香港特區政府逐步開放邊境禁區,沙頭角擔水坑、塘肚、蕉坑、木棉頭、新村等村陸續解禁,禁區內目前僅剩崗下、部分山咀和鹽寮下村等。
2021年,香港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將過去的邊境禁區再度整合開發。這個麵積達300平方公裏、可容納250萬人生活的都會區,將與深圳形成“雙城三圈”布局,其中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的提出,為圈中的沙頭角禁區開放按下了啟動鍵。
2022年6月,沙頭角禁區實施第一期開放計劃,先後有超過860個旅行團和34000名旅客到訪。今年開始的第二期開放,遊客名額增加,範圍進一步擴大。新樓街的一家雜貨店店主說,他們最期待的是早日開放“禁區中的禁區”中英街,讓兩邊的人流物流加大融合。
雙向奔赴的期盼
深港兩地的沙頭角,不僅同名同姓,更是同根同源。李以強創辦“沙頭角故事館”,“希望傳承沙頭角客家村落和水上人家的傳統文化,吸引更多有心人參與,打造有曆史文化積澱的人文旅遊社區。”為此他搜集了很多老物件,比如鄉下的貝殼窗、客家婦女涼帽,還有雜貨店門口的老信箱等。
故事館的隔壁是一家由老字號米鋪改造而成的“王昌泰盒子”社區活動空間。“為什麼叫盒子?”王昌泰的後人王漢輝笑著從展台上拿下兩個老舊的鐵皮盒子,“好多陳年寶貝都是在盒子裏找到的。”他拿出一張1972年11月8日的米鋪收穀單據,上麵印有“來穀磨米,九五奉還”的條款,並有手寫的重量計數。“當年的米鋪收取周邊村子包括深圳那邊的稻穀,提供磨米服務。”
“了解沙頭角曆史故事,從打開盒子開始。”項目策展人、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助理項目經理史嘉茵說,新樓街騎樓建築群和它近百年的曆史,本身就是極具價值的展品。他們挖掘其間的故事,策劃了一係列與沙頭角曆史文化相關的活動,展示沙頭角獨有的人文風景。
李以強最近又續簽了租約。“就是抱著一個願望或者信念吧,希望沙頭角禁區會完全開放,讓沙頭角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沙頭角的完全開放是大勢所趨。”李冠洪說。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構想,深圳鹽田區提出全力打造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目前,中英街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他也多次赴深與相關部門商討如何加強兩地聯動,提供相關協作。
李冠洪拿出深圳方麵提供的《中英街整體改造提升規劃設計方案》,興致勃勃地給記者介紹發展藍圖。“這是沙頭角再創輝煌的新機遇,可以期待,未來的沙頭角將從兩地隔離的緩衝帶變成雙向奔赴的交彙點。”他說。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