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建良田 育良種 延鏈條
更新時間:2024-2-5 10:34:02    來源:新華社

  2023年糧食播種麵積、單產、總產“三增長”,連續6年糧食產量超過700億斤,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糧食調往區外、供應全國,是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近年來,內蒙古通過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培育推廣良種、拉長糧食產業鏈,持續加快建設“北疆糧倉”的步伐。

  連日來,位於河套平原的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腦包鎮春光村正熱火朝天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施工人員駕駛著挖掘機在農田裏來回穿梭,清理農渠存留廢物和土地表層殘留農作物,為平整土地做準備。

  “2023年我們鎮建設了4.36萬畝高標準農田,今年將繼續建設11.88萬畝,為提高糧食產量打好基礎。”白腦包鎮副鎮長齊海軍說。

  高標準農田讓種植戶收獲滿滿。“過去種小麥一畝地隻產800斤,建成高標準農田後,每畝地可產1200斤。”白腦包鎮西海村黨支部書記王繼偉說,高標準農田有利於大型機械作業,還可節水、節肥,降低種植成本。

  “2023年,內蒙古395萬畝高標準農田年度任務按期完成,全區高標準農田麵積已達5237萬畝。”內蒙古農牧廳副廳長張化珍說。

  良種是推動糧食高產優產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內蒙古持續推進糧食作物優質品種育繁推一體化發展,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全區良種繁育基地麵積達100萬畝以上。

  “2023年我們啟動11個育種聯合攻關和13項‘揭榜掛帥’工程,整合區內外創新資源,支持推進育種研發攻關,創建9個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張化珍說。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有了好種子,如何更快推廣到農民手中?2022年以來,內蒙古建設了“看禾選種”平台。

  “我們通過建設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看禾選種’展示示範基地,持續加大農作物優良品種示範推廣力度,加快良種更新換代,讓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加快轉變成實際生產力。”臨河區農牧局副局長苗三明說,基地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內蒙古農作物品種多而雜、農民選種難的問題,打通良種推廣“最後一公裏”。

  在興安盟突泉縣九龍新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車車鮮食玉米被裝車運往商超。玉米在流水線上實現“變身”,經過脫皮、瀝水、蒸煮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速凍甜糯米,價值也翻了好幾番。

  “普通玉米論斤賣,而加工後的玉米能按棒賣,玉米深加工讓我們增收不少。”突泉縣九龍鄉長春嶺村村民李友海說。

  “鏈”上發力,內蒙古正持續推動農牧業產業鏈向上下遊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拓展。

  “2023年,內蒙古農牧業發展韌性越來越強,全鏈條發展成為產業新動能。”張化珍說,自治區聚焦7大農牧業重點產業,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新認定自治區龍頭企業149家,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達770家,帶動農畜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增效。

  2024年,內蒙古將繼續樹牢大農業觀,在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上下功夫。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繼續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新建高標準農田850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900萬畝,著力提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度,不斷延伸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更多內蒙古力量。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建良田 育良種 延鏈條
    2024-2-5 10:34:02    來源:新華社

      2023年糧食播種麵積、單產、總產“三增長”,連續6年糧食產量超過700億斤,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糧食調往區外、供應全國,是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近年來,內蒙古通過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培育推廣良種、拉長糧食產業鏈,持續加快建設“北疆糧倉”的步伐。

      連日來,位於河套平原的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白腦包鎮春光村正熱火朝天地建設高標準農田。施工人員駕駛著挖掘機在農田裏來回穿梭,清理農渠存留廢物和土地表層殘留農作物,為平整土地做準備。

      “2023年我們鎮建設了4.36萬畝高標準農田,今年將繼續建設11.88萬畝,為提高糧食產量打好基礎。”白腦包鎮副鎮長齊海軍說。

      高標準農田讓種植戶收獲滿滿。“過去種小麥一畝地隻產800斤,建成高標準農田後,每畝地可產1200斤。”白腦包鎮西海村黨支部書記王繼偉說,高標準農田有利於大型機械作業,還可節水、節肥,降低種植成本。

      “2023年,內蒙古395萬畝高標準農田年度任務按期完成,全區高標準農田麵積已達5237萬畝。”內蒙古農牧廳副廳長張化珍說。

      良種是推動糧食高產優產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內蒙古持續推進糧食作物優質品種育繁推一體化發展,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全區良種繁育基地麵積達100萬畝以上。

      “2023年我們啟動11個育種聯合攻關和13項‘揭榜掛帥’工程,整合區內外創新資源,支持推進育種研發攻關,創建9個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張化珍說。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有了好種子,如何更快推廣到農民手中?2022年以來,內蒙古建設了“看禾選種”平台。

      “我們通過建設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看禾選種’展示示範基地,持續加大農作物優良品種示範推廣力度,加快良種更新換代,讓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加快轉變成實際生產力。”臨河區農牧局副局長苗三明說,基地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內蒙古農作物品種多而雜、農民選種難的問題,打通良種推廣“最後一公裏”。

      在興安盟突泉縣九龍新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車車鮮食玉米被裝車運往商超。玉米在流水線上實現“變身”,經過脫皮、瀝水、蒸煮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速凍甜糯米,價值也翻了好幾番。

      “普通玉米論斤賣,而加工後的玉米能按棒賣,玉米深加工讓我們增收不少。”突泉縣九龍鄉長春嶺村村民李友海說。

      “鏈”上發力,內蒙古正持續推動農牧業產業鏈向上下遊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拓展。

      “2023年,內蒙古農牧業發展韌性越來越強,全鏈條發展成為產業新動能。”張化珍說,自治區聚焦7大農牧業重點產業,著力“延鏈、補鏈、強鏈”,新認定自治區龍頭企業149家,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達770家,帶動農畜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增效。

      2024年,內蒙古將繼續樹牢大農業觀,在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上下功夫。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繼續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新建高標準農田850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900萬畝,著力提高農畜產品精深加工度,不斷延伸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更多內蒙古力量。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