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我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取得明顯成效
更新時間:2023-11-22 15:20:06    來源:新華社
  農業農村部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推進會21日在上海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我國近海重要漁業品種產量保持總體穩定,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提升2個等級,斑海豹、綠海龜、中華白海豚等旗艦物種種群數量穩中有升,長江江豚種群數量首次止跌回升,重要漁業水域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向好。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各級漁業漁政管理部門不斷完善製度措施、健全支撐體係、強化執法監管,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能力明顯提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當前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統籌資源環境保護和漁業產業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表示,各地在開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漁業資源養護與合理利用的關係,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進漁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相得益彰。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門將從八個方麵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一是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二是不斷完善休禁漁期等漁業資源養護製度;三是加強增殖放流科學規範管理;四是高標準建設現代海洋牧場;五是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六是強化漁業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活動;七是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八是加大漁政執法監管力度。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我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取得明顯成效
    2023-11-22 15:20:06    來源:新華社
      農業農村部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推進會21日在上海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我國近海重要漁業品種產量保持總體穩定,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提升2個等級,斑海豹、綠海龜、中華白海豚等旗艦物種種群數量穩中有升,長江江豚種群數量首次止跌回升,重要漁業水域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向好。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各級漁業漁政管理部門不斷完善製度措施、健全支撐體係、強化執法監管,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能力明顯提升,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取得明顯成效。但是,當前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總體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統籌資源環境保護和漁業產業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表示,各地在開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漁業資源養護與合理利用的關係,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進漁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相得益彰。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門將從八個方麵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一是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二是不斷完善休禁漁期等漁業資源養護製度;三是加強增殖放流科學規範管理;四是高標準建設現代海洋牧場;五是加強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六是強化漁業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活動;七是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八是加大漁政執法監管力度。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