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新品種、新業態、新經驗
更新時間:2023-10-24 15:17:20    來源:新華社

  漁業關係老百姓的“菜籃子”。近日,由農業農村部主辦的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現場會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來自現場會的新品種、新業態、新經驗折射著漁業現代化新景,講述著現代漁業發展故事。

  加強新品種研發推廣

  剁椒魚頭、魚頭泡飯……以我國四大家魚之一“胖頭魚”為食材的菜品常常擺上人們的餐桌。在現場會上,武漢青魚原種場展出的“胖頭魚”新品種“中科佳鱅1號”更顯灰黑壯碩,嬉遊在水缸中的它們有著優秀的“頭身比”。

  “中科佳鱅1號”去年通過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據其主要研發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童金苟介紹,該品種經過兩代科學家近30年選育4代而成,18月齡體重提高14.5%以上,頭長提高5.5%以上,目前已在十餘個省市的近40萬畝水麵推廣養殖。

  異育銀鯽“中科5號”、團頭魴“華海1號”……新品種各具特色。據了解,作為國家級原種場和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湖北武漢青魚原種場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對源自實驗室的新品種用養殖戶的方式養育,推動成果轉化和中試熟化,助力新品種向市場推廣。

  “除了合作推廣外,我們還有苗種繁育區,區內建有常規魚和特種魚繁殖設施。”武漢農業集團武漢市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丁運敏說。

  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現場會上表示,要推進水產種業振興,選育適用於不同養殖模式和環境的優質、高效、多抗、安全的水產養殖新品種,加快推進水產種業基地建設,並加強技術推廣和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

  下一步,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種業創新攻關,完善商業育種機製,做精做好水產種業。

  發展現代設施漁業

  一個個規整的方形水池裏,數台增氧機激起陣陣水花……現場會上,與會人員參觀了今年正式投產運營的國家萬畝漁業綠色循環試點基地。

  “以前的魚塘形狀、麵積不一,而且分散在農戶手裏,以養殖常規品種為主,收入不均。”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投集團員工程俊說,去年起,基地進行了標準化池塘改造,將不利於規模化生產、分散不規則、水係不合理的池塘規整成幾種相同量級大小的塘堰,並進行多樣化品種養殖。

  據了解,基地目前正在建設養殖尾水淨化循環利用係統,采用生態淨化治理模式,推動發展綠色循環養殖。

  漁業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化設施建設。

  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製定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提出實施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到2030年,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比達到60%。

  本次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現場會提出,發展現代設施漁業,要加快水產養殖池塘改造,以水產養殖大縣為重點,推進傳統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集成應用池塘養殖多功能智能化設備、生態養殖管理係統及裝備技術,提高養殖效率。

  互通有無 暢談經驗

  現場會上,幾個省市的農業部門代表交流分享了當地經驗做法——

  長江沿岸省市推動長江“十年禁漁”長治長效:重慶市強化禁漁能力建設,更新智能化輔助終端,開發“長江禁漁在線”應用,暢通公眾監督渠道;湖北省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遷移長江江豚34頭,助力江豚遷地保護和全人工馴養繁殖研究。

  有些省份因地製宜打造特色產業:吉林省著力構建大水麵生態漁業產業群,不斷優化魚類品種結構,推動休閑漁業發展,鬆原、白城等地已經形成以查幹湖、哈爾淖為代表的冬捕產業;安徽省著力打造千億級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稻田小龍蝦已成為安徽省漁業的主導品種。

  一些沿海省份推動建設“海洋牧場”:廣東省已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自升式桁架類網箱,發展海水種業,挖掘深遠海養殖潛力品種;山東省堅持科技創新,研發了深遠海大型網箱大數據管理係統,對養殖數據、環境數據、設備狀態、安全狀態、海域情況等進行全程監控。

  此外,浙江省加快推進“海上千萬工程”,根據海洋捕撈漁船特點,突出安全理念,統籌漁業發展補助資金建成引領漁船1073艘、帶動全省7000艘漁船設施整治改造,提升漁船本質安全水平。

  馬有祥表示,要以推進漁業現代化統領漁業漁政工作,以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為動力,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和高效能治理為總要求,推動漁業實現產業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治理有效。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新品種、新業態、新經驗
    2023-10-24 15:17:20    來源:新華社

      漁業關係老百姓的“菜籃子”。近日,由農業農村部主辦的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現場會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來自現場會的新品種、新業態、新經驗折射著漁業現代化新景,講述著現代漁業發展故事。

      加強新品種研發推廣

      剁椒魚頭、魚頭泡飯……以我國四大家魚之一“胖頭魚”為食材的菜品常常擺上人們的餐桌。在現場會上,武漢青魚原種場展出的“胖頭魚”新品種“中科佳鱅1號”更顯灰黑壯碩,嬉遊在水缸中的它們有著優秀的“頭身比”。

      “中科佳鱅1號”去年通過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據其主要研發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童金苟介紹,該品種經過兩代科學家近30年選育4代而成,18月齡體重提高14.5%以上,頭長提高5.5%以上,目前已在十餘個省市的近40萬畝水麵推廣養殖。

      異育銀鯽“中科5號”、團頭魴“華海1號”……新品種各具特色。據了解,作為國家級原種場和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湖北武漢青魚原種場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對源自實驗室的新品種用養殖戶的方式養育,推動成果轉化和中試熟化,助力新品種向市場推廣。

      “除了合作推廣外,我們還有苗種繁育區,區內建有常規魚和特種魚繁殖設施。”武漢農業集團武漢市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丁運敏說。

      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在現場會上表示,要推進水產種業振興,選育適用於不同養殖模式和環境的優質、高效、多抗、安全的水產養殖新品種,加快推進水產種業基地建設,並加強技術推廣和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

      下一步,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種業創新攻關,完善商業育種機製,做精做好水產種業。

      發展現代設施漁業

      一個個規整的方形水池裏,數台增氧機激起陣陣水花……現場會上,與會人員參觀了今年正式投產運營的國家萬畝漁業綠色循環試點基地。

      “以前的魚塘形狀、麵積不一,而且分散在農戶手裏,以養殖常規品種為主,收入不均。”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投集團員工程俊說,去年起,基地進行了標準化池塘改造,將不利於規模化生產、分散不規則、水係不合理的池塘規整成幾種相同量級大小的塘堰,並進行多樣化品種養殖。

      據了解,基地目前正在建設養殖尾水淨化循環利用係統,采用生態淨化治理模式,推動發展綠色循環養殖。

      漁業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化設施建設。

      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製定印發《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提出實施智能化養殖漁場建設,到2030年,設施漁業養殖水產品產量占比達到60%。

      本次推進漁業現代化建設現場會提出,發展現代設施漁業,要加快水產養殖池塘改造,以水產養殖大縣為重點,推進傳統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集成應用池塘養殖多功能智能化設備、生態養殖管理係統及裝備技術,提高養殖效率。

      互通有無 暢談經驗

      現場會上,幾個省市的農業部門代表交流分享了當地經驗做法——

      長江沿岸省市推動長江“十年禁漁”長治長效:重慶市強化禁漁能力建設,更新智能化輔助終端,開發“長江禁漁在線”應用,暢通公眾監督渠道;湖北省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遷移長江江豚34頭,助力江豚遷地保護和全人工馴養繁殖研究。

      有些省份因地製宜打造特色產業:吉林省著力構建大水麵生態漁業產業群,不斷優化魚類品種結構,推動休閑漁業發展,鬆原、白城等地已經形成以查幹湖、哈爾淖為代表的冬捕產業;安徽省著力打造千億級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稻田小龍蝦已成為安徽省漁業的主導品種。

      一些沿海省份推動建設“海洋牧場”:廣東省已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自升式桁架類網箱,發展海水種業,挖掘深遠海養殖潛力品種;山東省堅持科技創新,研發了深遠海大型網箱大數據管理係統,對養殖數據、環境數據、設備狀態、安全狀態、海域情況等進行全程監控。

      此外,浙江省加快推進“海上千萬工程”,根據海洋捕撈漁船特點,突出安全理念,統籌漁業發展補助資金建成引領漁船1073艘、帶動全省7000艘漁船設施整治改造,提升漁船本質安全水平。

      馬有祥表示,要以推進漁業現代化統領漁業漁政工作,以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為動力,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和高效能治理為總要求,推動漁業實現產業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治理有效。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