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貴州貢米村:“三步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更新時間:2023-7-28 10:39:34    來源:新華社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有個村子叫貢米村,從村名不難看出,這裏跟大米有些關聯。當地有一片1800多畝的壩區,曾經盛產大米,且在當地小有名氣。雖說有個好基礎、好名聲,但山區閉塞,多年來村民選擇外出尋找出路,願意種糧的人越來越少。有村民回憶,2018年時有些地裏的雜草比人都高。也是在這一年,當地政府決定,要想辦法讓村民重新把水稻種起來。他們通過“三步走”,重新喚起了村民種糧的積極性。

  貢米村黨總支部書記徐浩說,村裏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解決提升水稻種植的一些基礎性問題,“選種上拋棄低產老品種,統一選擇玉針香和野香優莉絲兩個優質高產品種,並由政府免費提供。在栽培技術上,改人工插秧為統一的缽盤育秧、機械插秧,合理密植後讓每畝水稻提升到1.3萬株左右”。

  對於大山裏的農民,過去最難的是收割季節,不僅要人工割稻、肩挑背馱,找個地方晾曬也很難。為此,村裏去年以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建起農機隊伍,購買聯合收割機,讓村裏的水稻實現了機械化收割。村裏還專門建了一個3600平方米的晾曬場,供村民免費使用。

  夯實基礎後,貢米村的第二步是讓觀望的村民看到實效。當地幹部群策群力,決定將閑置耕地資源統一整合,以反租倒包模式流轉給有意願種植水稻的農戶,讓種糧大戶形成示範效應。僅去年,就有30多個大戶流轉耕地種植水稻。

  “現在種植水稻變得比過去輕鬆不少,而且產量高,村裏還把大米包裝後統一對接市場銷售。”農戶羅庭秀說,這重新燃起了她的種糧熱情,去年流轉耕地種植了70多畝水稻。

  經過幾年示範,願意種水稻的村民越來越多。今年春種時節,10多戶農戶要求收回流轉出去的耕地,自己種植水稻。

  “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是個長期工程,要保障大家有更多增收渠道,賺錢不愁。”海龍鎮黨委書記羅家飛說,“我們的第三步是構建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格局。”

  雖然地處山區,貢米村26個村民組和耕地的分布卻並不分散,有利於集中發展農業;距離遵義市區車程僅半小時,銷售農產品也有一定優勢。在政府規劃和鼓勵下,幾年間,村裏先後發展起了羊肚菌、大頭菜、西瓜、草莓等一係列產業。

  “比如羊肚菌采取和水稻輪作的模式”,種植戶馮於華和張正付告訴記者,“羊肚菌不能連作,否則會導致土壤營養失衡、病菌富集;但稻菌輪作,恰恰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去年,他們分別種了7畝和20畝羊肚菌,均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從兩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見“三步走”較為明顯的成效。貢米村外出務工人員最多時,一年有1300多人,近幾年逐年減少,去年僅200餘人,越來越多村民選擇返鄉發展;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2017年人均收入是8000多元,到2022年已經增長至23000多元。

  羅家飛說,貢米村目前還有一些“新動作”:今年3月啟動建設日加工量可達40噸的現代大米加工廠,將帶動周圍村寨種植優質水稻1.5萬畝以上;無人農場正在建設,將吸引一些村裏的年輕人成為“新農人”。

文章編輯:李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貴州貢米村:“三步走”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2023-7-28 10:39:34    來源:新華社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有個村子叫貢米村,從村名不難看出,這裏跟大米有些關聯。當地有一片1800多畝的壩區,曾經盛產大米,且在當地小有名氣。雖說有個好基礎、好名聲,但山區閉塞,多年來村民選擇外出尋找出路,願意種糧的人越來越少。有村民回憶,2018年時有些地裏的雜草比人都高。也是在這一年,當地政府決定,要想辦法讓村民重新把水稻種起來。他們通過“三步走”,重新喚起了村民種糧的積極性。

      貢米村黨總支部書記徐浩說,村裏邁出的第一步就是解決提升水稻種植的一些基礎性問題,“選種上拋棄低產老品種,統一選擇玉針香和野香優莉絲兩個優質高產品種,並由政府免費提供。在栽培技術上,改人工插秧為統一的缽盤育秧、機械插秧,合理密植後讓每畝水稻提升到1.3萬株左右”。

      對於大山裏的農民,過去最難的是收割季節,不僅要人工割稻、肩挑背馱,找個地方晾曬也很難。為此,村裏去年以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建起農機隊伍,購買聯合收割機,讓村裏的水稻實現了機械化收割。村裏還專門建了一個3600平方米的晾曬場,供村民免費使用。

      夯實基礎後,貢米村的第二步是讓觀望的村民看到實效。當地幹部群策群力,決定將閑置耕地資源統一整合,以反租倒包模式流轉給有意願種植水稻的農戶,讓種糧大戶形成示範效應。僅去年,就有30多個大戶流轉耕地種植水稻。

      “現在種植水稻變得比過去輕鬆不少,而且產量高,村裏還把大米包裝後統一對接市場銷售。”農戶羅庭秀說,這重新燃起了她的種糧熱情,去年流轉耕地種植了70多畝水稻。

      經過幾年示範,願意種水稻的村民越來越多。今年春種時節,10多戶農戶要求收回流轉出去的耕地,自己種植水稻。

      “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是個長期工程,要保障大家有更多增收渠道,賺錢不愁。”海龍鎮黨委書記羅家飛說,“我們的第三步是構建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格局。”

      雖然地處山區,貢米村26個村民組和耕地的分布卻並不分散,有利於集中發展農業;距離遵義市區車程僅半小時,銷售農產品也有一定優勢。在政府規劃和鼓勵下,幾年間,村裏先後發展起了羊肚菌、大頭菜、西瓜、草莓等一係列產業。

      “比如羊肚菌采取和水稻輪作的模式”,種植戶馮於華和張正付告訴記者,“羊肚菌不能連作,否則會導致土壤營養失衡、病菌富集;但稻菌輪作,恰恰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去年,他們分別種了7畝和20畝羊肚菌,均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從兩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見“三步走”較為明顯的成效。貢米村外出務工人員最多時,一年有1300多人,近幾年逐年減少,去年僅200餘人,越來越多村民選擇返鄉發展;村人均收入逐年攀升,2017年人均收入是8000多元,到2022年已經增長至23000多元。

      羅家飛說,貢米村目前還有一些“新動作”:今年3月啟動建設日加工量可達40噸的現代大米加工廠,將帶動周圍村寨種植優質水稻1.5萬畝以上;無人農場正在建設,將吸引一些村裏的年輕人成為“新農人”。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