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經濟頻道 > 經濟新聞 > 正文

經濟頻道

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
更新時間:2022-5-24 17:10:16    來源:新華社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通過線上方式完成考察,正式認定我國3個傳統農業係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分別是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係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係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係統。
  記者24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
  據了解,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係統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宋元時期,安溪茶葉經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如今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符號。該係統同時還具備顯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等生態功能。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係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是我國入選的首個遊牧農業遺產地,也是全球可持續牧業和脆弱牧場管理的典範。早在新石器時代,該地區就有早期居民狩獵和遊牧生活。該係統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河流等多樣的生態景觀。當地牧民現今仍是傳統遊牧生活,通過不斷轉場放牧,植被受到保護,水資源得以合理利用,畜牧產品穩定供應和多樣化的食物來源得到保障。
  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係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始建於元代,總麵積21萬畝,石堰長度近萬裏,是旱作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數百年來,該係統不僅保留了豐富的傳統作物品種和環境友好的耕作技術,確保了山區惡劣條件下的農業生產發展,還創造了山地梯田景觀,見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記者 於文靜)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
    2022-5-24 17:10:16    來源:新華社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通過線上方式完成考察,正式認定我國3個傳統農業係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分別是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係統、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係統和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係統。
      記者24日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數量居世界首位。
      據了解,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係統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宋元時期,安溪茶葉經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如今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符號。該係統同時還具備顯著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等生態功能。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草原遊牧係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是我國入選的首個遊牧農業遺產地,也是全球可持續牧業和脆弱牧場管理的典範。早在新石器時代,該地區就有早期居民狩獵和遊牧生活。該係統擁有森林、草原、濕地、河流等多樣的生態景觀。當地牧民現今仍是傳統遊牧生活,通過不斷轉場放牧,植被受到保護,水資源得以合理利用,畜牧產品穩定供應和多樣化的食物來源得到保障。
      河北涉縣旱作石堰梯田係統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始建於元代,總麵積21萬畝,石堰長度近萬裏,是旱作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數百年來,該係統不僅保留了豐富的傳統作物品種和環境友好的耕作技術,確保了山區惡劣條件下的農業生產發展,還創造了山地梯田景觀,見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記者 於文靜)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