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頻道
21日,以“彙聚強大動能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辦,與會嘉賓展開深度研討。在當日下午舉辦的基礎教育分論壇主題演講環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馬嘉賓以“紮實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築牢教育強國之基”為題,進行了闡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對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等作出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基礎教育實現了新的跨越。基礎教育政策製度體係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顯著提高,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我國億萬中小學生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健康成長。”馬嘉賓在演講中回顧了新時代基礎教育的發展成就。他表示,“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堅定教育自信,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切實增強辦強辦優基礎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
圍繞“準確把握我國基礎教育的戰略定位”,馬嘉賓分析表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麵臨的形勢可歸納為“五個新”:教育強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學齡人口變化帶來了新挑戰;事業改革發展存在新需求;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有新期盼;數字時代客觀上要求新變革。他表示,麵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積極應對、守正創新,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更好發揮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戰略支撐作用。“基礎性”體現在基礎教育是為人的一生奠基的教育。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在這一時期所受的教育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先導性”體現在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開端,隻有基礎教育辦好了,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優秀生源,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才有潛力和後勁。“全局性”體現在基礎教育事關億萬家庭幸福、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計、長遠之計。“基礎教育這個地基打得越堅實、越厚重,這個根紮得越深、越牢固,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後勁就越足,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大廈建設的支撐力就越大。”
如何抓好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馬嘉賓認為,發揮基礎教育基點作用,需要鞏固和發揚我國基礎教育優勢,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把準育人方向,優化育人環境,提高育人水平,努力推動基礎教育在由“強”到“優”上邁出堅實步伐。具體做法包括:
強化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要牢牢把握中小學黨建工作的正確方向,深化中小學領導體製改革,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築牢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堅強戰鬥堡壘。要落實思政課關鍵課程地位,加強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抓好德育骨幹隊伍建設,強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等,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打造‘生活中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堂’,健全‘大思政課’工作體係。”
擴大優質資源,提升基礎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今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的意見》,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良好期盼。學前教育要擴大普惠性教育資源,完善普惠保障機製,穩步增加公辦學位供給,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義務教育要加快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動現有優質學校“一校一案”合理挖潛擴容,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加強寄宿製學校建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布局。普通高中教育要通過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創新辦學機製“幫扶一批”、多樣化發展“提升一批”、有序增加招生計劃“擴容一批”等措施,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緩解學生升學和分流焦慮。特殊教育要進一步擴大資源,推進融合適宜發展,推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複與特殊教育融合。
推進“五育”並舉,發展新時代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教育體係,把“五育”短板補全麵,真正做到全麵育人。馬嘉賓認為,要進一步加強體、美、勞教育,強化條件保障,開齊開足規定課程。大力加強科學教育,改進科學課教學,整合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厚植創新人才培養沃土,構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體製機製。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打破時空、區域、條件限製,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治理水平提升,以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抓好“雙減”落地,深入推進減負提質增效。馬嘉賓表示,“雙減”的根本目的在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既要管住校外培訓,更要促進學生在校內學好,著力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要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堅持落實作業管理製度,嚴控學生書麵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水平,發揮好作業在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習習慣、檢測教學效果等方麵的功能。豐富學校課後服務內容,注重實踐性活動性,增強有效性吸引力,更多開展德育實踐、文藝體育、科技創新、勞動教育等活動,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
健全協同育人機製,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社會是大課堂。馬嘉賓介紹,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了《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的意見》,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擔負起教育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使三方各負其責、同向而行、合作互補,通過家校社共同努力,把青少年學生教育好。同時,要深入開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拔尖人才早期培養等實驗試點,鼓勵地方先行先試、激發基層創新活力。積極總結地方和中小學的典型經驗,加強宣傳推廣,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營造支持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21日,以“彙聚強大動能 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北京舉辦,與會嘉賓展開深度研討。在當日下午舉辦的基礎教育分論壇主題演講環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馬嘉賓以“紮實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築牢教育強國之基”為題,進行了闡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基礎教育,對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等作出一係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基礎教育實現了新的跨越。基礎教育政策製度體係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顯著提高,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我國億萬中小學生生動活潑、積極向上、健康成長。”馬嘉賓在演講中回顧了新時代基礎教育的發展成就。他表示,“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將進一步堅定教育自信,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切實增強辦強辦優基礎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
圍繞“準確把握我國基礎教育的戰略定位”,馬嘉賓分析表示,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麵臨的形勢可歸納為“五個新”:教育強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學齡人口變化帶來了新挑戰;事業改革發展存在新需求;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有新期盼;數字時代客觀上要求新變革。他表示,麵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積極應對、守正創新,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中更好發揮基礎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戰略支撐作用。“基礎性”體現在基礎教育是為人的一生奠基的教育。人生百年,立於幼學。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在這一時期所受的教育將對他們的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先導性”體現在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開端,隻有基礎教育辦好了,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優秀生源,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才有潛力和後勁。“全局性”體現在基礎教育事關億萬家庭幸福、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崇高使命,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計、長遠之計。“基礎教育這個地基打得越堅實、越厚重,這個根紮得越深、越牢固,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後勁就越足,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大廈建設的支撐力就越大。”
如何抓好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馬嘉賓認為,發揮基礎教育基點作用,需要鞏固和發揚我國基礎教育優勢,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把準育人方向,優化育人環境,提高育人水平,努力推動基礎教育在由“強”到“優”上邁出堅實步伐。具體做法包括:
強化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要牢牢把握中小學黨建工作的正確方向,深化中小學領導體製改革,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築牢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堅強戰鬥堡壘。要落實思政課關鍵課程地位,加強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抓好德育骨幹隊伍建設,強化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等,開展豐富多彩、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打造‘生活中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堂’,健全‘大思政課’工作體係。”
擴大優質資源,提升基礎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今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的意見》,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良好期盼。學前教育要擴大普惠性教育資源,完善普惠保障機製,穩步增加公辦學位供給,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義務教育要加快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動現有優質學校“一校一案”合理挖潛擴容,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加強寄宿製學校建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布局。普通高中教育要通過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創新辦學機製“幫扶一批”、多樣化發展“提升一批”、有序增加招生計劃“擴容一批”等措施,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緩解學生升學和分流焦慮。特殊教育要進一步擴大資源,推進融合適宜發展,推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複與特殊教育融合。
推進“五育”並舉,發展新時代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麵培養的教育體係,把“五育”短板補全麵,真正做到全麵育人。馬嘉賓認為,要進一步加強體、美、勞教育,強化條件保障,開齊開足規定課程。大力加強科學教育,改進科學課教學,整合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培養其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厚植創新人才培養沃土,構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體製機製。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打破時空、區域、條件限製,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和治理水平提升,以數字化賦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抓好“雙減”落地,深入推進減負提質增效。馬嘉賓表示,“雙減”的根本目的在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既要管住校外培訓,更要促進學生在校內學好,著力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要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堅持落實作業管理製度,嚴控學生書麵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水平,發揮好作業在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習習慣、檢測教學效果等方麵的功能。豐富學校課後服務內容,注重實踐性活動性,增強有效性吸引力,更多開展德育實踐、文藝體育、科技創新、勞動教育等活動,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
健全協同育人機製,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社會是大課堂。馬嘉賓介紹,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了《關於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製的意見》,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擔負起教育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使三方各負其責、同向而行、合作互補,通過家校社共同努力,把青少年學生教育好。同時,要深入開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拔尖人才早期培養等實驗試點,鼓勵地方先行先試、激發基層創新活力。積極總結地方和中小學的典型經驗,加強宣傳推廣,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營造支持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