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美食頻道 > 美食資訊 > 正文

美食頻道

枇杷因為琵琶而得名?
更新時間:2023-7-26 15:16:27    來源:新華社

《西遊記》中,花果山是一個人間福地,裏頭的水果應有盡有,不分天南地北,也不分四時節氣。枇杷是花果山裏的佳果之一,孫大聖還喜歡將枇杷當作早餐來吃。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驅逐回到花果山。後來,寶象國遇難,豬八戒無奈,前往花果山找孫悟空。

    豬八戒到了花果山,遊覽一番後先拍孫悟空的馬屁:“哥啊,好去處!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二人談笑多時,路旁有幾個小猴,捧著“紫巍巍的葡萄、香噴噴的梨棗、黃森森的枇杷、紅豔豔的楊梅”,跪在路旁叫道:“大聖爺爺,請進早膳。”

    枇杷酸甜可口,自然不隻猴子愛吃。枇杷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在《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唐代,詩人柳宗元便曾說:“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此外,枇杷在唐朝還是一種貢果。《太平廣記》裏有個故事,說的是唐玄宗在盛夏想要雪花和枇杷龍眼等水果。當時有個精通法術的大臣叫明崇儼,他在一刻間,便從陰山取來雪花,從嶺南取來水果,一並送到皇帝麵前,大帝食之,味道不錯,龍顏大悅。

    在古人眼裏,枇杷樹還是一種吉祥的植物,因為枇杷香甜美味,而且顏色討喜,古人將其視作財富的象征,而且還常常在庭院之中種植枇杷樹。

    曾有一種說法:枇杷之所以叫作“枇杷”,是因為枇杷葉子和樂器琵琶相似而得名。“琵琶”最早叫“批把”。東漢學者劉熙在《釋名》中提到:“(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琵琶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後挑進稱做把,合稱“批把”,後來演變成“琵琶”。據說,“琵琶”在秦朝時就出現了,那時候的琵琶和現在琵琶不一樣,那時候的“琵琶”琴身為圓形,後來,大致是所有彈撥樂器,古人都稱之為“琵琶”。

    而我國關於枇杷的記載,出現時間也非常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就修建了一座上林苑,並且在上林苑中移植過枇杷樹。後來,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提到:“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枇杷與柿子、山梨、厚樸並列,成為了上林苑中的一道風景。這麼說,枇杷與琵琶出現的時間相距不遠,而且早期的“琵琶”也不一定全是如今的模樣,所以說枇杷因為琵琶而得名,這個說法還是存疑的。

    作為我國原產的一種水果,枇杷栽種曆史非常悠久。《水滸傳》裏也提到過枇杷,晁蓋等人從王倫手上奪下梁山泊後,書中提了一嘴:“山南樹上自有時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棗、柿栗之類。”

    不過話說回來,枇杷和大部分的水果不同,很多水果都是春天開始生長,夏秋季節結果。而枇杷花期長,通常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春夏之際結果。加上枇杷雖然耐寒指數較強,但是喜歡陽光高溫,所以,枇杷大部分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地區。而梁山泊在山東,冬季寒冷,枇杷花難免會受到凍害的威脅。因此,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梁山上的枇杷樹能否結果,還真得打個問號。

    不過我們可以推測一下:《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老師是江蘇興化人,在淮河以南。《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也是江蘇人,而且長期流寓南京,他們大概都是喜歡吃枇杷的。所以,孫大聖也愛吃枇杷,而且還拿著枇杷當早膳,可見,在眾多水果之中,他對枇杷是偏愛的。

文章編輯:李燦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枇杷因為琵琶而得名?
2023-7-26 15:16:27    來源:新華社

《西遊記》中,花果山是一個人間福地,裏頭的水果應有盡有,不分天南地北,也不分四時節氣。枇杷是花果山裏的佳果之一,孫大聖還喜歡將枇杷當作早餐來吃。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驅逐回到花果山。後來,寶象國遇難,豬八戒無奈,前往花果山找孫悟空。

    豬八戒到了花果山,遊覽一番後先拍孫悟空的馬屁:“哥啊,好去處!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二人談笑多時,路旁有幾個小猴,捧著“紫巍巍的葡萄、香噴噴的梨棗、黃森森的枇杷、紅豔豔的楊梅”,跪在路旁叫道:“大聖爺爺,請進早膳。”

    枇杷酸甜可口,自然不隻猴子愛吃。枇杷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在《西遊記》故事發生的唐代,詩人柳宗元便曾說:“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此外,枇杷在唐朝還是一種貢果。《太平廣記》裏有個故事,說的是唐玄宗在盛夏想要雪花和枇杷龍眼等水果。當時有個精通法術的大臣叫明崇儼,他在一刻間,便從陰山取來雪花,從嶺南取來水果,一並送到皇帝麵前,大帝食之,味道不錯,龍顏大悅。

    在古人眼裏,枇杷樹還是一種吉祥的植物,因為枇杷香甜美味,而且顏色討喜,古人將其視作財富的象征,而且還常常在庭院之中種植枇杷樹。

    曾有一種說法:枇杷之所以叫作“枇杷”,是因為枇杷葉子和樂器琵琶相似而得名。“琵琶”最早叫“批把”。東漢學者劉熙在《釋名》中提到:“(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意即琵琶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批,向後挑進稱做把,合稱“批把”,後來演變成“琵琶”。據說,“琵琶”在秦朝時就出現了,那時候的琵琶和現在琵琶不一樣,那時候的“琵琶”琴身為圓形,後來,大致是所有彈撥樂器,古人都稱之為“琵琶”。

    而我國關於枇杷的記載,出現時間也非常早,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就修建了一座上林苑,並且在上林苑中移植過枇杷樹。後來,文學家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提到:“枇杷橪柿,亭奈厚樸。”枇杷與柿子、山梨、厚樸並列,成為了上林苑中的一道風景。這麼說,枇杷與琵琶出現的時間相距不遠,而且早期的“琵琶”也不一定全是如今的模樣,所以說枇杷因為琵琶而得名,這個說法還是存疑的。

    作為我國原產的一種水果,枇杷栽種曆史非常悠久。《水滸傳》裏也提到過枇杷,晁蓋等人從王倫手上奪下梁山泊後,書中提了一嘴:“山南樹上自有時新的桃、杏、梅、李、枇杷、山棗、柿栗之類。”

    不過話說回來,枇杷和大部分的水果不同,很多水果都是春天開始生長,夏秋季節結果。而枇杷花期長,通常在秋天或初冬開花,春夏之際結果。加上枇杷雖然耐寒指數較強,但是喜歡陽光高溫,所以,枇杷大部分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地區。而梁山泊在山東,冬季寒冷,枇杷花難免會受到凍害的威脅。因此,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梁山上的枇杷樹能否結果,還真得打個問號。

    不過我們可以推測一下:《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老師是江蘇興化人,在淮河以南。《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也是江蘇人,而且長期流寓南京,他們大概都是喜歡吃枇杷的。所以,孫大聖也愛吃枇杷,而且還拿著枇杷當早膳,可見,在眾多水果之中,他對枇杷是偏愛的。

文章編輯:李燦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