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今日頭條 > 正文

今日頭條

廢了的“西大井”又火了
更新時間:2020/11/2 9:19:15    來源:焦作日報

  10月30日,中站區“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了高光時刻:來自北京、河北、江蘇、廣東、山東、湖北、黑龍江等16個省(市)的330名遊客駕駛110輛車來到這裏,遊覽百年工業遺存,品味焦作厚重曆史,感受“工業+紅色旅遊”魅力。

  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的規模最大的自駕遊團隊,河南王封全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管理局局長王保才自然喜不自禁。

  從荒蕪淒涼的廢棄廠房,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西大井”用了兩年多時間實現“蝶變”。

  1919年,英國福公司在中站區開工建設王封礦,世人稱其為“西大井”。

  這裏,是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礦井,曾創下煤炭開采的輝煌曆史,被稱為中國煤礦工業發展變遷的“活化石”。

  這裏,是95年前焦作煤礦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五卅運動”發起大罷工的地方,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盛讚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

  這裏,是新中國成立後焦作第一個紅色人民政權——原焦作礦區人民委員會舊址,焦作紅色文化的發源地。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資源枯竭停產封井,這裏一度變得雜草叢生、破破爛爛。

  “絕不能一拆了之,要讓工業遺存和紅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煥發新價值,讓城市記憶成為城市新的名片,留住城市的‘根’與‘魂’。”“西大井”所在的中站區,區委、區政府領導和王封實業公司高層對此達成高度一致。

  百廢待興,基礎先行。2018年,中站區首先將“西大井”門前的瑞豐路進行改造提升。雨汙分流、弱電入地、整修路麵、安裝路燈……坑窪不平、破爛不堪的瑞豐路很快煥然一新。

  既然認準方向,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王封實業公司將“西大井”作為資源枯竭礦井“退二進三”轉型項目,確立了“以旅遊為龍頭,帶動工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轉型方向,走上了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等老工業元素,逐步建成集紅色教育基地、煤礦博物館、特色商業街、文化創意、醫養康養等為一體的AAAAA級文化旅遊景區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轉型之路。

  今天,“西大井”華麗轉身,成為天下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且看:園區有焦作市現存唯一的英式大井井架、英倫工業建築風格的坑口電廠遺址,還有完整的英式洗煤廠、高聳入雲的水塔、近千米長的地下備戰鐵路;臨街景觀牆以井下起伏的煤層為背景,牆上鑲嵌著鐵鍬、風鑽、廢舊礦車車輪、電機齒輪等工業元素,老煤礦文化氣息撲麵而來;《焦作煤礦大罷工》《工人夜校》《礦嫂送溫暖》等一批精湛短小的情景劇,讓遊客身臨其境感受礦工生活,同時在遊玩中傳承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的紅色革命精神……

  蝶變重生的“西大井”,讓珍貴的工業遺存定格,讓煤城人找得回記憶、記得住鄉愁,為中站區開發紅色旅遊資源提供新樣本、注入新動能。2020年1月13日,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同時,該景區也被命名為焦作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如果說“西大井”是中站區城市更新過程中變廢為寶的成功典範,那麼,龍翔礦山公園則是中站區“變廢為景”的又一案例。

  “做夢也想不到,以前這裏‘天崩地裂’、塵土飛揚,如今卻滿目蒼翠、山花爛漫。”漫步在龍翔礦山公園,即使當地市民也很難將眼前美景與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聯係起來。

  上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原武漢鋼鐵公司在此地進行黏土礦開采,自然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山體裸露,形成了大量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對下遊工業集聚區和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就是先進生產力!”中站區在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資金,通過生態治理,讓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徹底蝶變為集休閑、健身、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美麗公園。

  如今的中站區,城市更新成功的樣本還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提的是“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

  2018年6月20日,投資約500億元的中鐵太行國際生態城項目正式簽約,拉開了中站區城市全域改造提升的序幕。

  “開發新城見效快、形象好、有政績。”“好心人”的善意提醒,絲毫沒有動搖中站區委、區政府領導的信心和決心:“城市更新必須以人民為中心,‘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更加符合中站區實際和群眾期待。”

  實施全新開發模式,最緊迫的任務是修路。中站區無論是主幹道還是背街小巷大多都是“超期服役”,很多路“補丁摞補丁”,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經濟發展和群眾出行。很快,中站區跟合作方達成一致,有序快速改造城區道路。兩年時間,中站區建成區範圍內需要改造的背街小巷和主幹道全麵完成改造,城區舊貌換新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下一步重點項目是片區開發,中站區將堅持老城提升與新城建設同步推進,實現老城繁榮、新城發展!”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說。

記者 楊麗娜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廢了的“西大井”又火了
2020/11/2 9:19:15    來源:焦作日報

  10月30日,中站區“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了高光時刻:來自北京、河北、江蘇、廣東、山東、湖北、黑龍江等16個省(市)的330名遊客駕駛110輛車來到這裏,遊覽百年工業遺存,品味焦作厚重曆史,感受“工業+紅色旅遊”魅力。

  這是“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迎來的規模最大的自駕遊團隊,河南王封全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管理局局長王保才自然喜不自禁。

  從荒蕪淒涼的廢棄廠房,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西大井”用了兩年多時間實現“蝶變”。

  1919年,英國福公司在中站區開工建設王封礦,世人稱其為“西大井”。

  這裏,是福公司在焦作最大的礦井,曾創下煤炭開采的輝煌曆史,被稱為中國煤礦工業發展變遷的“活化石”。

  這裏,是95年前焦作煤礦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五卅運動”發起大罷工的地方,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盛讚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

  這裏,是新中國成立後焦作第一個紅色人民政權——原焦作礦區人民委員會舊址,焦作紅色文化的發源地。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資源枯竭停產封井,這裏一度變得雜草叢生、破破爛爛。

  “絕不能一拆了之,要讓工業遺存和紅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煥發新價值,讓城市記憶成為城市新的名片,留住城市的‘根’與‘魂’。”“西大井”所在的中站區,區委、區政府領導和王封實業公司高層對此達成高度一致。

  百廢待興,基礎先行。2018年,中站區首先將“西大井”門前的瑞豐路進行改造提升。雨汙分流、弱電入地、整修路麵、安裝路燈……坑窪不平、破爛不堪的瑞豐路很快煥然一新。

  既然認準方向,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王封實業公司將“西大井”作為資源枯竭礦井“退二進三”轉型項目,確立了“以旅遊為龍頭,帶動工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轉型方向,走上了利用井架、坑口電廠遺址、鐵路專線等老工業元素,逐步建成集紅色教育基地、煤礦博物館、特色商業街、文化創意、醫養康養等為一體的AAAAA級文化旅遊景區的“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轉型之路。

  今天,“西大井”華麗轉身,成為天下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且看:園區有焦作市現存唯一的英式大井井架、英倫工業建築風格的坑口電廠遺址,還有完整的英式洗煤廠、高聳入雲的水塔、近千米長的地下備戰鐵路;臨街景觀牆以井下起伏的煤層為背景,牆上鑲嵌著鐵鍬、風鑽、廢舊礦車車輪、電機齒輪等工業元素,老煤礦文化氣息撲麵而來;《焦作煤礦大罷工》《工人夜校》《礦嫂送溫暖》等一批精湛短小的情景劇,讓遊客身臨其境感受礦工生活,同時在遊玩中傳承焦作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的紅色革命精神……

  蝶變重生的“西大井”,讓珍貴的工業遺存定格,讓煤城人找得回記憶、記得住鄉愁,為中站區開發紅色旅遊資源提供新樣本、注入新動能。2020年1月13日,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西大井”1919文旅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同時,該景區也被命名為焦作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如果說“西大井”是中站區城市更新過程中變廢為寶的成功典範,那麼,龍翔礦山公園則是中站區“變廢為景”的又一案例。

  “做夢也想不到,以前這裏‘天崩地裂’、塵土飛揚,如今卻滿目蒼翠、山花爛漫。”漫步在龍翔礦山公園,即使當地市民也很難將眼前美景與昔日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聯係起來。

  上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原武漢鋼鐵公司在此地進行黏土礦開采,自然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山體裸露,形成了大量山體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對下遊工業集聚區和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就是先進生產力!”中站區在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資金,通過生態治理,讓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徹底蝶變為集休閑、健身、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美麗公園。

  如今的中站區,城市更新成功的樣本還有很多,其中不能不提的是“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

  2018年6月20日,投資約500億元的中鐵太行國際生態城項目正式簽約,拉開了中站區城市全域改造提升的序幕。

  “開發新城見效快、形象好、有政績。”“好心人”的善意提醒,絲毫沒有動搖中站區委、區政府領導的信心和決心:“城市更新必須以人民為中心,‘老城帶新城’開發模式更加符合中站區實際和群眾期待。”

  實施全新開發模式,最緊迫的任務是修路。中站區無論是主幹道還是背街小巷大多都是“超期服役”,很多路“補丁摞補丁”,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經濟發展和群眾出行。很快,中站區跟合作方達成一致,有序快速改造城區道路。兩年時間,中站區建成區範圍內需要改造的背街小巷和主幹道全麵完成改造,城區舊貌換新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下一步重點項目是片區開發,中站區將堅持老城提升與新城建設同步推進,實現老城繁榮、新城發展!”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說。

記者 楊麗娜

文章編輯:劉佳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