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武陟縣成就慈善事業的生動實踐
今日頭條
武陟縣嘉應觀鄉東營村年近七旬的村民荊小銀和王小醜老伴倆疫情期間成了網紅。這是為何?
原來,疫情發生後,夫妻倆義無反顧地將多年來打工、賣糧,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15萬元傾囊捐贈給了武陟縣慈善協會、嘉應觀鄉慈善協會和東營村慈善工作站,用於抗擊疫情。夫妻倆的善舉經媒體報道後,社會各界紛紛點讚。
災疫無情,人間有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武陟,奉獻愛心的不僅有荊小銀、王小醜夫婦,從愛心企業到個體工商戶,從黨政機關到社會群眾團體,從黨員幹部到社會各界群眾,從在外鄉賢到海外學子,從捐贈特殊黨費的離退休幹部到捐出壓歲錢的兒童少年,還有廣大愛心網友。在該縣,每天都有凡人善舉,縣、鄉慈善協會和紅十字會每天都能收到大家的愛心捐贈和感動。
來自武陟縣有關方麵的信息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全縣已募集善款1787.6萬元。其中,僅縣慈善協會就收到捐贈款物合計價值644.71萬元,為該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力支持。
不僅如此,在武陟縣采訪時還有一組“慈善數據”令記者眼前一亮:2019年,武陟縣利用“騰訊99公益日”開展網絡募捐,參與者達17.4萬人次,募集資金1888.7萬元,創全國縣級參與人數、募捐額度“雙第一”,省慈善總會還在該縣召開了慈善網絡募捐表彰現場會。
2016年以來,武陟縣已累計募集各類善款9000餘萬元,救助各類困難對象10萬餘人次,連續四屆榮獲中華慈善獎,是實實在在的慈善之城。
探秘這座慈善之城的硬品牌、軟實力,記者欣喜地發現,這裏不僅有一大批積極向善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還有上善若水、崇德向善的社會環境,更有善謀善為、善思善行的運行機製。
構建慈善培育的“溫室機製”。該縣把慈善事業納入縣委、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大力構建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新型社會救助體係。大力實施慈善工程,探索和實施了“政府補貼+社會捐助+慈善幫扶+個人參與”農村養老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347個村街的村級慈善工作站全覆蓋,實現“慈善進基層,救助不出村”的工作目標。在全縣建成慈善文化廣場106個、老年樂齡之家36所,建設慈善孝道文化宣傳長廊1000餘處,開通武陟慈善公益網和微信公眾號平台,在電視台開播了《善行武陟》欄目,縣、鄉鎮每年都要舉行慈善表彰晚會,慈善文化已融入到全縣社會各層麵,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已經成為搞好基層治理的巨大推動力。
構建關愛困難群體的“雪炭機製”。為持續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實現慈善扶貧和基層治理的有機銜接,武陟縣以慈善項目為引領,創新實施了“慈善+醫療”“慈善+助學”“慈善+托養”“慈善+扶誌”“慈善+救助”“慈善+產業”模式,尤其采用“慈善組織出資、產業成果共享”的合作經營方式,將慈善資金注入扶貧產業基地,增強扶貧工作的“造血”功能,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大封鎮將30萬元慈善資金投入到食用菌種植基地,采取送股權、保分紅,送崗位、保薪酬的“兩送兩保”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詹店鎮從慈善資金中拿出50萬元入股彙金企業,實行了“抵押保本,定額分紅”,每季度收益1.2萬元,帶動14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構建慈善資金規範使用的“陽光機製”。慈善資金隻有“陽光”運行、規範使用,才能提升公信力,確保惠及大眾。武陟縣創新實施“3+1”資金監督公開管理模式,即在募捐事前、事中、事後監督公開,年終審計監督公開,嚴把廉政風險防控點,打造廉潔“陽光”公信慈善;先後出台了《武陟縣慈善資金管理辦法》《武陟縣農村慈善幫扶基金管理辦法》等一係列規章製度,做到了有章可循,確保資金使用公開透明。
構建慈善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互促進的“雙槳機製”。該縣在基層治理工作中,以慈善事業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慈善事業發展;通過大力宣揚愛心善舉,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樹立標杆,通過大力建設慈善幸福院,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搭建新載體;開展係列救助活動,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通新渠道。在慈善工作的引領下,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如春風化雨,全縣基層治理出現了“以善為美、以孝為先”的生動局麵,向美尚善蔚然成風。
構建回報慈善人的“反哺機製”。通過幫助慈善人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引導慈善人將慈善理念融入經營管理,為慈善人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等舉措,讓行善人有影響、有地位、有回報,讓慈善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正能量。河南強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熱心公益事業,多次為慈善事業捐款,在社會上獲得了較高知名度。在縣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引導下,該公司把慈善理念運用到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每月向每名員工發放200元慈善金,增強了員工的慈善意識,激發了愛企愛崗的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在同行業企業員工跳槽現象普遍的情況下,該企業近年來員工隊伍十分穩定,業務水平持續提升,公司業績表現亮眼。
(記者 董柏生 通訊員 周武申)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武陟縣嘉應觀鄉東營村年近七旬的村民荊小銀和王小醜老伴倆疫情期間成了網紅。這是為何?
原來,疫情發生後,夫妻倆義無反顧地將多年來打工、賣糧,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15萬元傾囊捐贈給了武陟縣慈善協會、嘉應觀鄉慈善協會和東營村慈善工作站,用於抗擊疫情。夫妻倆的善舉經媒體報道後,社會各界紛紛點讚。
災疫無情,人間有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武陟,奉獻愛心的不僅有荊小銀、王小醜夫婦,從愛心企業到個體工商戶,從黨政機關到社會群眾團體,從黨員幹部到社會各界群眾,從在外鄉賢到海外學子,從捐贈特殊黨費的離退休幹部到捐出壓歲錢的兒童少年,還有廣大愛心網友。在該縣,每天都有凡人善舉,縣、鄉慈善協會和紅十字會每天都能收到大家的愛心捐贈和感動。
來自武陟縣有關方麵的信息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全縣已募集善款1787.6萬元。其中,僅縣慈善協會就收到捐贈款物合計價值644.71萬元,為該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力支持。
不僅如此,在武陟縣采訪時還有一組“慈善數據”令記者眼前一亮:2019年,武陟縣利用“騰訊99公益日”開展網絡募捐,參與者達17.4萬人次,募集資金1888.7萬元,創全國縣級參與人數、募捐額度“雙第一”,省慈善總會還在該縣召開了慈善網絡募捐表彰現場會。
2016年以來,武陟縣已累計募集各類善款9000餘萬元,救助各類困難對象10萬餘人次,連續四屆榮獲中華慈善獎,是實實在在的慈善之城。
探秘這座慈善之城的硬品牌、軟實力,記者欣喜地發現,這裏不僅有一大批積極向善的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還有上善若水、崇德向善的社會環境,更有善謀善為、善思善行的運行機製。
構建慈善培育的“溫室機製”。該縣把慈善事業納入縣委、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大力構建社會福利、社會保障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新型社會救助體係。大力實施慈善工程,探索和實施了“政府補貼+社會捐助+慈善幫扶+個人參與”農村養老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實現347個村街的村級慈善工作站全覆蓋,實現“慈善進基層,救助不出村”的工作目標。在全縣建成慈善文化廣場106個、老年樂齡之家36所,建設慈善孝道文化宣傳長廊1000餘處,開通武陟慈善公益網和微信公眾號平台,在電視台開播了《善行武陟》欄目,縣、鄉鎮每年都要舉行慈善表彰晚會,慈善文化已融入到全縣社會各層麵,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已經成為搞好基層治理的巨大推動力。
構建關愛困難群體的“雪炭機製”。為持續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實現慈善扶貧和基層治理的有機銜接,武陟縣以慈善項目為引領,創新實施了“慈善+醫療”“慈善+助學”“慈善+托養”“慈善+扶誌”“慈善+救助”“慈善+產業”模式,尤其采用“慈善組織出資、產業成果共享”的合作經營方式,將慈善資金注入扶貧產業基地,增強扶貧工作的“造血”功能,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大封鎮將30萬元慈善資金投入到食用菌種植基地,采取送股權、保分紅,送崗位、保薪酬的“兩送兩保”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詹店鎮從慈善資金中拿出50萬元入股彙金企業,實行了“抵押保本,定額分紅”,每季度收益1.2萬元,帶動14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構建慈善資金規範使用的“陽光機製”。慈善資金隻有“陽光”運行、規範使用,才能提升公信力,確保惠及大眾。武陟縣創新實施“3+1”資金監督公開管理模式,即在募捐事前、事中、事後監督公開,年終審計監督公開,嚴把廉政風險防控點,打造廉潔“陽光”公信慈善;先後出台了《武陟縣慈善資金管理辦法》《武陟縣農村慈善幫扶基金管理辦法》等一係列規章製度,做到了有章可循,確保資金使用公開透明。
構建慈善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互促進的“雙槳機製”。該縣在基層治理工作中,以慈善事業引領新時代文明實踐,又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進慈善事業發展;通過大力宣揚愛心善舉,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樹立標杆,通過大力建設慈善幸福院,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搭建新載體;開展係列救助活動,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通新渠道。在慈善工作的引領下,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如春風化雨,全縣基層治理出現了“以善為美、以孝為先”的生動局麵,向美尚善蔚然成風。
構建回報慈善人的“反哺機製”。通過幫助慈善人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引導慈善人將慈善理念融入經營管理,為慈善人提供更多發展機會等舉措,讓行善人有影響、有地位、有回報,讓慈善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正能量。河南強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熱心公益事業,多次為慈善事業捐款,在社會上獲得了較高知名度。在縣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引導下,該公司把慈善理念運用到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每月向每名員工發放200元慈善金,增強了員工的慈善意識,激發了愛企愛崗的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在同行業企業員工跳槽現象普遍的情況下,該企業近年來員工隊伍十分穩定,業務水平持續提升,公司業績表現亮眼。
(記者 董柏生 通訊員 周武申)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