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頻道
日前,記者在市中醫院人民院區采訪,與該院急診科主任張軍鋒聊天時,不由自主就談到了古人如何防疫的話題。張軍鋒感慨地說:“古人有大智慧,中醫在防疫方麵有著巨大貢獻。”
張軍鋒介紹,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有了“役”(疫)字,這表明中國人很早就知道疫病有關知識。周王室則定期舉行驅逐瘟疫的儀式,還設立了負責處理疫情的官員。秦漢以後,中醫藥學趨於成熟,《黃帝內經》中有完整的疫病防治思想,《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則提供了防治傳染病的辨證處方與藥物知識。晉朝已經形成了製度化的防疫措施。隋代人認識到傳染病是感“乖戾之氣”得病,有其特殊病因。宋代則注意對染疫死者的屍體盡快處理和火化。明代名醫吳又可則更加明確指出“氣即是物,物即是氣”,這已經是非常接近現代微生物病原學的假說,明代流行焚燒蒼術來淨化空氣,且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術在明朝中期已經出現於民間。
張軍鋒強調,每一次因為疫情暴發,中醫理論也會得到深入和廣泛的發展。在中國古代,疫情流行有三次高峰。第一次是在東漢末年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此時中國處於戰亂階段,有一種流行性斑疹傷寒爆發,這種疾病又稱“戰爭熱”“饑荒熱”。“醫聖”張仲景在這一時期寫出了第一部治療傳染病的專著《傷寒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第二次是宋金元時期。這一時期依然戰亂頻繁,當時的流行病主要以傷寒、白喉、麻疹、結核為主。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就是出現在這一時期,即劉完素的火熱說、張從正的攻邪說、李東垣的脾胃說和朱震亨的養陰說,他們都對後來的中醫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第三次是明清時期。這一時期,天花、鼠疫、霍亂、性病在全世界流行,吳又可作《瘟疫論》,認為疫病由戾氣引起,能從口鼻而入,並明確提出“客邪貴乎早逐”,強調疫病重在預防的思想;清朝名醫葉天士創立了溫病學說,提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觀點。
說到古人具體的防疫方法,張軍鋒介紹,一是隔離。蕭齊時,太子長懋等人曾設立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二是養正。為什麼同樣的環境下,有人感染,有人沒有感染。中醫認為,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則邪不能侵。三是艾灸。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就提出:“凡人吳蜀地遊宦,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四是藥囊。古人認為,疫毒是一種偏性極重的邪氣,可用藥物的偏性來克製疫毒的偏性。我國民間,佩戴香囊早已成為一種常用的預防瘟疫方法。五是藥浴。六是粉身。晉代醫藥學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有赤散方外粉周身以禦時行邪氣的記載。七是服散。就是現在人們提前服用中藥湯劑來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八是燒煙。這是古人麵臨疫病時用的空氣消毒法。九是消毒。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就使用過蒸汽消毒法。總之,在曆史的長河中,中醫在人們與瘟疫的鬥爭中,始終發揮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日前,記者在市中醫院人民院區采訪,與該院急診科主任張軍鋒聊天時,不由自主就談到了古人如何防疫的話題。張軍鋒感慨地說:“古人有大智慧,中醫在防疫方麵有著巨大貢獻。”
張軍鋒介紹,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有了“役”(疫)字,這表明中國人很早就知道疫病有關知識。周王室則定期舉行驅逐瘟疫的儀式,還設立了負責處理疫情的官員。秦漢以後,中醫藥學趨於成熟,《黃帝內經》中有完整的疫病防治思想,《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則提供了防治傳染病的辨證處方與藥物知識。晉朝已經形成了製度化的防疫措施。隋代人認識到傳染病是感“乖戾之氣”得病,有其特殊病因。宋代則注意對染疫死者的屍體盡快處理和火化。明代名醫吳又可則更加明確指出“氣即是物,物即是氣”,這已經是非常接近現代微生物病原學的假說,明代流行焚燒蒼術來淨化空氣,且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術在明朝中期已經出現於民間。
張軍鋒強調,每一次因為疫情暴發,中醫理論也會得到深入和廣泛的發展。在中國古代,疫情流行有三次高峰。第一次是在東漢末年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此時中國處於戰亂階段,有一種流行性斑疹傷寒爆發,這種疾病又稱“戰爭熱”“饑荒熱”。“醫聖”張仲景在這一時期寫出了第一部治療傳染病的專著《傷寒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第二次是宋金元時期。這一時期依然戰亂頻繁,當時的流行病主要以傷寒、白喉、麻疹、結核為主。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就是出現在這一時期,即劉完素的火熱說、張從正的攻邪說、李東垣的脾胃說和朱震亨的養陰說,他們都對後來的中醫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第三次是明清時期。這一時期,天花、鼠疫、霍亂、性病在全世界流行,吳又可作《瘟疫論》,認為疫病由戾氣引起,能從口鼻而入,並明確提出“客邪貴乎早逐”,強調疫病重在預防的思想;清朝名醫葉天士創立了溫病學說,提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的觀點。
說到古人具體的防疫方法,張軍鋒介紹,一是隔離。蕭齊時,太子長懋等人曾設立專門的病人隔離機構“六疾館”。二是養正。為什麼同樣的環境下,有人感染,有人沒有感染。中醫認為,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則邪不能侵。三是艾灸。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就提出:“凡人吳蜀地遊宦,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四是藥囊。古人認為,疫毒是一種偏性極重的邪氣,可用藥物的偏性來克製疫毒的偏性。我國民間,佩戴香囊早已成為一種常用的預防瘟疫方法。五是藥浴。六是粉身。晉代醫藥學家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有赤散方外粉周身以禦時行邪氣的記載。七是服散。就是現在人們提前服用中藥湯劑來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八是燒煙。這是古人麵臨疫病時用的空氣消毒法。九是消毒。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就使用過蒸汽消毒法。總之,在曆史的長河中,中醫在人們與瘟疫的鬥爭中,始終發揮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