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發生後 別忽視心理健康
更新時間:2021-7-26 10:01:12 來源:焦作日報
近日,我市及我省其他地市遭遇的特大暴雨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麵對艱難的情景,很多群眾出現了恐懼、無助甚至絕望的情緒,變得不知所措。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張紹均提醒,出現這些不良情緒屬於正常的急性應激反應,如果覺察到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出現了反常現象,不妨嚐試一下以下幾種方法。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營養。很多不良情緒的產生與身體的生理指標相關,洪澇災害發生後,多數人精神高度緊張,飲食不規律,更加劇了壞情緒的發生。此時,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不好,可以適當做一些放鬆和鍛煉的活動,比如跑步、聽音樂等,讓大腦得到休息。其次,要想辦法保證充足的營養,不管有沒有胃口,要正常吃飯。
覺察當下,轉移注意。當發現自己有慌張或者恐懼情緒時,可以嚐試專注當下,用心體會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也可嚐試做一些與災情無關又容易沉浸、使人愉悅的事情,比如體育鍛煉、做家務、閱讀、看影視作品、聽音樂等,慢慢地讓自己從消極情緒中抽離出來,減弱負麵情緒。
保持客觀、理性分析。對於不在洪澇災害重災區的人們,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消息容易讓人的情緒過度卷入。麵對災情,很多人會對危險有過高的估計,比如擔心洪災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發生,這會使人們產生很多糟糕的想法,引發焦慮情緒。此時,保持客觀、理性分析可規避不良情緒的影響,不妨給自己設定一個限製,隻在規定時間內觀看官方權威新聞報道即可。
多與家人好友積極溝通。經曆暴雨侵襲後,有隱隱不安感完全正常。此時,可多與家人、朋友溝通交流,及時疏導自己的情緒,從守望相助中獲得安全感和社會聯結。同時,作為陪伴者,也應多傾聽、鼓勵和支持受災者的感受,理解他們的情緒和想法,幫助他們重塑信心,樹立未來的希望。
尋求專業心理谘詢。正常情況下,災後急性應激反應多數會在30天內明顯緩解,如果恐懼、憂慮等精神壓力很大,采用多種方法都無法得到緩解,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
(記者 梁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