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護腦很關鍵
健康頻道
李雪峰。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焦作同仁醫院神經外科先後收治3位腦出血患者,這3位患者經過救治,目前恢複良好。為此,該院副院長、神經外科專家李雪峰提醒,每年秋冬季,都是神經外科疾病的高發期,這個時期請大家注意保暖,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按時吃藥,出現頭疼、頭暈、言語不清等症狀時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威脅生命安全。
48歲男子突發腦出血命懸一線
“如果不是李院長果斷給我丈夫實施手術,他的命說不定就沒了。”在焦作同仁醫院神經外科病房,一位患者的妻子回想起幾天前的一幕,心有餘悸地說。
這位剛剛脫離生命危險的患者今年48歲,幾年前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被檢查出高血壓病,醫生囑咐其要按時服用降壓藥,避免引起腦血管病等並發症。
患者的妻子說,他前期按時服藥,不適症狀消失後就把醫生的話拋在腦後,偶爾服用降壓藥。就在半個月前,這位患者突然出現言語不清、反應遲鈍等症狀,到當地醫院就診後診斷為輕微腦梗塞,給予輸液治療。
出院沒幾天,患者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被120救護車送到焦作同仁醫院搶救。急查頭顱CT顯示,左側基底節區出血破入腦室,腦出血量為60毫升以上。檢查過程中,患者病情加重,出現嘔吐、大小便失禁、左側瞳孔散大。
李雪峰立即與患者家屬談話,並通知手術室做好準備工作。
時間就是生命。此時,每耽誤一分鍾,患者就有可能永遠醒不過來。患者等不起,家屬也完全懵了,不知道該如何抉擇。這時,李海峰果斷地對患者家屬說:“請相信我,我會盡全力搶救。”
隨後,患者被推進手術室,李雪峰帶領團隊為患者實施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後,患者被轉入搶救室觀察,家屬緊張的心終於放下來了。在神經外科護士的精心護理下,患者沒有出現並發症,生命體征平穩。目前,患者已經恢複意識,轉入普通病房作進一步治療。
耄耋老人腦出血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李雪峰為這位48歲的患者實施手術的第3天,他又先後為兩位80多歲的患者實施鑽孔引流術,挽救了兩位老人的生命。
同樣都是腦出血,但因出血位置不同、出血量不同、年齡不同,其症狀表現也不相同,有的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準確的判斷、高超的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兩位老年患者中有一位因症狀不明顯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這位患者家住馬村區,半個月前出現雙下肢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狀,由於老人有心腦血管疾病史,這次不適沒有頭暈、胸悶等症狀,家人也沒太在意,認為是上了年紀的正常反應。幾天前,老人不適感加重,家人立即帶老人就醫,經檢查未發現病因,醫生讓回家觀察。老人回家後身體情況很差,家人便帶著老人到焦作同仁醫院神經科就診,科主任張紅檢查後,初步判斷老人有腦出血情況,便讓老人作檢查進一步確診。
老人作CT檢查時,影像室醫生看到老人右側大腦和左側大腦密度一樣,但右側大腦腦回消失懷疑出血。看到檢查結果後,張紅立即請李雪峰對老人進行會診。李雪峰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確定老人為慢性腦出血,從CT片上看老人右側大腦出血量在60毫升以上,在給患者家屬說明病情後,家屬同意手術。
術中,李雪峰在老人出血部位鑽孔將腦內血樣液體進行引流,手術成功完成。目前,老人乏力等症狀已經緩解,在普通病房進行後期治療。
李雪峰說,腦出血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為嚴重的,死亡率高達30%~40%,常發生於40~70歲的男性,秋冬季易發。發病原因與腦血管病變有關,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老化、吸煙等。腦出血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症。
李雪峰介紹,不同類型的腦血管疾病,其治療方式不同。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壓是導致腦血管意外的重要可控危險因素,因此降壓治療對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和複發尤為重要。同時,加強對公眾普及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先兆症狀的教育,從而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
(記者 朱穎江 攝影報道)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李雪峰。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焦作同仁醫院神經外科先後收治3位腦出血患者,這3位患者經過救治,目前恢複良好。為此,該院副院長、神經外科專家李雪峰提醒,每年秋冬季,都是神經外科疾病的高發期,這個時期請大家注意保暖,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按時吃藥,出現頭疼、頭暈、言語不清等症狀時要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威脅生命安全。
48歲男子突發腦出血命懸一線
“如果不是李院長果斷給我丈夫實施手術,他的命說不定就沒了。”在焦作同仁醫院神經外科病房,一位患者的妻子回想起幾天前的一幕,心有餘悸地說。
這位剛剛脫離生命危險的患者今年48歲,幾年前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被檢查出高血壓病,醫生囑咐其要按時服用降壓藥,避免引起腦血管病等並發症。
患者的妻子說,他前期按時服藥,不適症狀消失後就把醫生的話拋在腦後,偶爾服用降壓藥。就在半個月前,這位患者突然出現言語不清、反應遲鈍等症狀,到當地醫院就診後診斷為輕微腦梗塞,給予輸液治療。
出院沒幾天,患者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被120救護車送到焦作同仁醫院搶救。急查頭顱CT顯示,左側基底節區出血破入腦室,腦出血量為60毫升以上。檢查過程中,患者病情加重,出現嘔吐、大小便失禁、左側瞳孔散大。
李雪峰立即與患者家屬談話,並通知手術室做好準備工作。
時間就是生命。此時,每耽誤一分鍾,患者就有可能永遠醒不過來。患者等不起,家屬也完全懵了,不知道該如何抉擇。這時,李海峰果斷地對患者家屬說:“請相信我,我會盡全力搶救。”
隨後,患者被推進手術室,李雪峰帶領團隊為患者實施血腫清除及去骨瓣減壓術,手術非常順利。術後,患者被轉入搶救室觀察,家屬緊張的心終於放下來了。在神經外科護士的精心護理下,患者沒有出現並發症,生命體征平穩。目前,患者已經恢複意識,轉入普通病房作進一步治療。
耄耋老人腦出血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李雪峰為這位48歲的患者實施手術的第3天,他又先後為兩位80多歲的患者實施鑽孔引流術,挽救了兩位老人的生命。
同樣都是腦出血,但因出血位置不同、出血量不同、年齡不同,其症狀表現也不相同,有的患者因症狀不明顯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在這種情況下,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準確的判斷、高超的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兩位老年患者中有一位因症狀不明顯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這位患者家住馬村區,半個月前出現雙下肢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狀,由於老人有心腦血管疾病史,這次不適沒有頭暈、胸悶等症狀,家人也沒太在意,認為是上了年紀的正常反應。幾天前,老人不適感加重,家人立即帶老人就醫,經檢查未發現病因,醫生讓回家觀察。老人回家後身體情況很差,家人便帶著老人到焦作同仁醫院神經科就診,科主任張紅檢查後,初步判斷老人有腦出血情況,便讓老人作檢查進一步確診。
老人作CT檢查時,影像室醫生看到老人右側大腦和左側大腦密度一樣,但右側大腦腦回消失懷疑出血。看到檢查結果後,張紅立即請李雪峰對老人進行會診。李雪峰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確定老人為慢性腦出血,從CT片上看老人右側大腦出血量在60毫升以上,在給患者家屬說明病情後,家屬同意手術。
術中,李雪峰在老人出血部位鑽孔將腦內血樣液體進行引流,手術成功完成。目前,老人乏力等症狀已經緩解,在普通病房進行後期治療。
李雪峰說,腦出血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為嚴重的,死亡率高達30%~40%,常發生於40~70歲的男性,秋冬季易發。發病原因與腦血管病變有關,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老化、吸煙等。腦出血患者往往由於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症。
李雪峰介紹,不同類型的腦血管疾病,其治療方式不同。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壓是導致腦血管意外的重要可控危險因素,因此降壓治療對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和複發尤為重要。同時,加強對公眾普及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及先兆症狀的教育,從而預防腦血管病的發生。
(記者 朱穎江 攝影報道)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